本期“天花板”系列公众号文章,将用录音与源文件对比,与国际重磅评测的方式给您继续讲述“天花板”的故事。 John是美国一位著名的音响评论员,打击乐手,从事hifi评论工作多年,为多个著名媒体撰写过大量的hifi评论。国外的hifi评论与国内有所不同,他们的严谨认真态度令人尊敬。两年前他历时半年多为DSDAC1.0豪华版写下了两万三千字的重磅评测,文中将DSDAC1.0豪华版与市面上流行的20款解码器进行了对比,在hifi界广为流传。DSDAC1.0豪华版从此成为他的参考DAC,并在国际上广为人知,成为世纪格雷打开国际市场最强有力的前锋产品。 已经逐渐淡出这一行的他,被世纪格雷产品所打动,在为世纪格雷的DSDAC1.0豪华版做了重磅评测之后,为9i-906“银狐”耳放也做了深度评测,也让耳机爱好者了解了“银狐”的实力,成为世纪格雷打开国际市场的第二张名片。这是他第三次为世纪格雷做评测,在GLD1.0的评测文章最后,John讲述了他的感言:
我玩高端音响很多年,也曾在多家媒体做过十多年付费评测人。如今我逐渐淡出这行,部分原因是Cen.Grand 的设备让我过于满意——听起来奇怪,但DSDAC1.0 豪华版 和 Silver Fox 耳放几乎让我“失去了追新器材的动力”。我不敢说它们“完美”,但对我而言几乎是理想状态。
如今新的 Cen.Grand GLD1.0 转盘可说达到了同等水准。我花了一段时间去熟悉它,并根据自己喜好调整界面,因此比前两件设备稍费功夫。一旦配置妥当——以我的标准而言——体验极其出色,完全配得上 Cen.Grand 系列的高地位。
我再强调一次: 我从未听过任何转盘连接 DAC 的表现能超过 Cen.Grand GLD1.0 豪华版 通过 POW 接口驱动 DSDAC1.0 豪华版。我听过许多令人惊叹的组合,但没有一对能如此精准再现空间真实感、音调平衡、动态层次与音乐细微之处。 GLD1.0 是这个方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值得任何寻找顶级转盘的发烧友认真考虑——无论你使用哪一品牌 DAC。
从John的言词中可以看得出他对GLD1.0的高度赞赏。GLD1.0到底有多厉害?在阅读John的评测之前,您可以先听几段高质量的录音。这几段录音是在世纪格雷听音室里录制,系统为 : GLD1.0标准板数字转盘 + DSDAC1.0豪华版解码器 + 世纪格雷Maxwell-909合并式样放大器 + ATC150SE扬声器。 录音器材为: Apogee Symphony Desktop + DPA4060话筒。


微信上的音频被压缩成了MP3,音质损失很大,在B站上也发布了这6曲的合辑,那里是AAC压缩,音质远胜于MP3,请复制下方的链接,到B站上感受更好的音质。
https://www.bilibili.com/audio/am1280206320

录音,同曲源文件均给出。您可以在手机上聆听,也可以手机播放通过蓝牙推送到大系统、车载系统中曲对比。 录音与源文件是肯定有差异的,关键是看差异在哪里。 GLD1.0系统的录音,声音工整饱满,几乎没有缺陷,信息量与高频表现与源文件基本一致,韵味乐感保持完整,差异仅在混响程度和风格上,这是听音室录音与录音棚录音的差异,不是素质上的差异。

引言
首先,我得道歉——这篇文章拖得太久了。我基本上已经写了又重写了好几次,反映了我对这个话题不断演变的看法。此刻我决定不再继续实验,以便终于能把它发表出来。如果我探索了每一个选项,做完了所有我想做的对比,这篇文章可能永远都完不成。
今天的主题是来自中国公司 Cen.Grand 的 GLD1.0 豪华媒体播放器。关注我文章的人可能记得,我一直使用 Cen.Grand 的 DSDAC1.0 豪华版作为参考 DAC,同时也常用他们的 Silver Fox 耳放。试过许多其它优秀设备后, DSDAC1.0 豪华版在音调的丰富度、空间感、解析力以及那种难以描述但一听就懂的“特别感觉”方面恰好击中我的喜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台 DAC 在我的系统中停留的时间超过任何价位的其它 DAC。与此同时, Silver Fox 耳放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是我最喜欢的放大器之一。虽然我仍会轮流使用各种胆机、混合式设计、静电系统等,但 Silver Fox 依旧是极具实力的设备。
合式设计、静电系统等,但 Silver Fox 依旧是极具实力的设备。
虽然与耳机无关, Cen.Grand 还推出了巨大的单声道后级功放(售价 18,500 美元)和一台专用前级(4,400 美元)。我没有亲身体验过这些,但据我阅读的资料来看,它们似乎也备受尊敬。因此 Cen.Grand 推出与之匹配的数字转盘是顺理成章的事。尤其是因为设计师邓剑辉先生在媒体播放器和转盘设备领域拥有悠久的工作历史,早在这些产品成为高端市场焦点之前,他就已涉足其中。于是我们得到了 GLD1.0——分为标准版和豪华版两种。据我所知, Cen.Grand 在中国市场还有其他型号,那里对这类设备的需求总体更高。而 GLD1.0 代表了他们在真正高端领域的最新旗舰。我没有标准版的定价信息,但豪华版售价6,799 美元,现已上市。

设计
那么, Cen.Grand GLD1.0 究竟是什么?他们称之为“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但这到底意味着什么?音响媒体通常更常用“音乐服务器(music server)”或“流媒体播放器(streamer)”这样的术语,因此“媒体播放器”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但我其实觉得这个称呼更准确。
“音乐服务器”往往也会从 Tidal 或 Qobuz 等平台流媒体播放;而“流媒体播放器”又可能同时托管本地文件并提供服务。如果仔细想,这两个词都不太精确。相对而言,“媒体播放器”能完整涵盖它的能力——它可以处理流媒体服务、本地 NAS、外接硬盘、内部 SSD 等几乎任何来源;甚至还可以播放视频,尽管我认为那不是这台机器的最佳用途。总之,“媒体播放器”恰好概括了 GLD1.0 的全部潜力。

从本质上说, GLD1.0 是一台定制计算机。它在部分环节使用通用计算机部件,并辅以大量专为音频设计的定制模块,从而形成一个高品质的音乐播放平台。从时钟管理、抖动抑制到数据编排等每一步,都有专有技术参与,使 GLD1.0 区别于普通的“电脑播放”系统。主板上布有多个 FPGA 协同工作,还有一个稍后会提到的专利系统 POW。简而言之, Cen.Grand GLD1.0 跻身极少数提供高度定制化专用播放硬件的品牌之列,目标用户是最挑剔的聆听者。

硬件只是方程式的一部分,它本身无法独立运作。我们还需要软件,包括操作系统。Cen.Grand 在这里走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他们选择使用Microsoft Windows,而不是更常见的 Linux 方案。别急着把这个决定视为“异端”,先看看他们的解释:
该操作系统使用 Windows 10 IoT Enterprise LTSC(长期服务通道版)。使用 Windows 的优点在于它具有广泛的适配性、强大的网络功能,以及给予用户更高的自主性。其操作方式与普通 PC 完全一致,用户上手毫无障碍。IoT Enterprise 是 Windows 的企业版本,删除了大多数面向个人和商业用途的功能与应用,仅保留最基本的核心功能。它通常用于工业设备,稳定且可靠,是数字播放器的理想操作系统。 GLD1.0 出厂时已预激活 Windows 系统。
有经验的读者可能会想起——事实上,许多技术玩家早年确实用某种 Windows Server 版本来打造自定义音乐播放电脑,他们发现这种系统的音质往往最好。与此同时,若不熟悉这些更为冷门的 Windows 分支(至少在音频界如此),一些人可能会对这种选择退避三舍。其实,某些特定版本的 Windows 确实具有极高潜力,与臃肿的消费者版 Windows 11 完全不同。另一个巨大优势是——用户可以运行任何自己想要的软件,而不必被限制在厂商预设的系统中。相比其他品牌的服务器或 streamer 设备那种封闭生态, Windows赋予了自由:你可以尝试多种专用播放方案,挑选最合你耳缘、最顺手的界面。我认为这是好事,只是要补充一句——相比那些即插即用的系统,这种自由确实需要一定技术能力。

GLD1.0 与 Cen.Grand 的 DSDAC 产品一样,也分为两个版本。基础型号采用与 Silver Fox 耳放相同的标准机箱。虽然是入门版本,但其结构依旧坚固,看起来完全具备高端设备的水准。只有当它与豪华版机箱并列时,你才会意识到还有更上一层的存在。 GLD1.0 豪华版使用与 DSDAC1.0 豪华版相同的厚重机壳——侧壁由整块金属雕铣而成,形状仿照 DSD 信号波形。无论在做工还是外观上,这些豪华系列与 EMM Labs、Playback Designs 或 Accuphase 等顶级品牌不相上下, Cen.Grand 在此领域确实表现卓越。
我并不完全确定两个版本的内部差异,但可以肯定标准版配备性能较低的 CPU 和更少的 RAM。我推测标准版更适合通过 Qobuz、Tidal 或外部 Roon 核心进行流媒体播放,而性能更强的豪华版则能充当 Roon 核心,或直接管理装满 FLAC 文件的外接硬盘。豪华版搭载强劲的 Intel i7 处理器与 16 GB 内存,无论是多房间播放、升采样还是 EQ 都游刃有余。因此选择哪个版本取决于使用场景。
GLD1.0 脱颖而出的设计重点之一是其专有的 POW 接口。简而言之, Cen.Grand 认为 USB 音频是一种妥协——这与多年来许多音响发烧友的结论相呼应,尽管 USB 技术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 Cen.Grand 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POW,全称 Parting Of Ways(分道传输)。它包括一张定制的 PCIe 输出卡,将数据信号与时钟信号完全分离,通过两根独立的线缆传输到 DAC。 Cen.Grand 认为这种方式是数字音频传输的巅峰形式,并建议优先使用;当然,也提供了丰富的其他输出以保证兼容性。
我们在其他顶级品牌中也见过类似的双线系统,但没有哪一种与 Cen.Grand 的 POW 完全相同。例如 dCS 长期使用双 AES 线缆,主要是为了突破该格式采样率限制,使其可处理更高的 PCM 与 DSD 速率。 Esoteric 的ES-LINK 系统则使用两条 HDMI 线分离数据与时钟流,与 POW 最为接近。 Esoteric 是传奇的日本超高端品牌,这样的比较足以说明 Cen.Grand 所处的档次。但 Cen.Grand 依然独特——它为不同类型的信号采用最理想的传输方式:时钟信号通过 BNC (录音室和发烧器材常用的时钟连接方式),而数据信号则采用“电信级 G 级带宽光纤,可传输数公里”,以确保最佳信号完整性。这种光纤在音频领域并非常规选择,但我相信邓剑辉先生经过多次实验后才确定它表现最优。 Cen.Grand 在 GLD1.0 中附带必要的线缆; BNC 线可自行升级(我已换成高端线),但那条光纤独特且难以替换,因此我仍使用原装。
但那条光纤独特且难以替换,因此我仍使用原装。
显然,这个专有的 POW 系统需要你的DAC 具备匹配输入。目前唯一的选择是 Cen.Grand 的DSDAC1.0 豪华版。尚不清楚其他品牌是否会采纳这种传输方式,但对于已使用 DSDAC1.0 豪华版的用户而言,这是不言而喻的搭配。 GLD1.0 还提供 I2S 输出,兼容 Denafrips、PS Audio、Holo Audio、Mola Mola、Audio GD 与 Matrix Audio 等品牌。由于 I2S 经 HDMI 传输尚无统一标准,部分品牌可能并非完全兼容。除了 POW 与 I2S (我认为是首选)之外,它还具备 AES/EBU、BNC、Toslink 光纤和 RCA 同轴输出,因此几乎可适配任何系统。
为了节省描述时间,以下引用 Cen.Grand 官方对其主要设计要点的说明:
GLD1.0 是一款由多项创新技术支撑的高性能数字播放器,其数字时钟架构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PCIe 同步传输技术
这是首要技术。通过精心设计的中断机制与主机系统的协同, PCIe 传输实现同步操作,使音频数据从主控系统到数据处理系统的传输无错误、无丢包。与 USB 音频协议相比,这种方法确保音频数据的完整传输,具备 USB 无法比拟的优势。时钟系统
时钟分配管理模块是 GLD1.0 的核心技术之一。高品质飞秒时钟通过复杂的分配机制同步 PCIe 主机系统与接收端的运行,为 POW 输出模块和 SPDIF 输出提供同步时钟。POW 传输与接收技术
这是 GLD1.0 的亮点之一。通过分离数据与时钟的传输,避免SPDIF 编码机制对时钟质量的破坏,使 DAC 能够像使用独立外部时钟一样接收高质量时钟。电信级 G 级带宽光纤可轻松将数据传输至 POW 接收模块,接收后的数据与高品质时钟重新组合为 I2S 信号并送入 DAC。这种传输方式是目前 Hi-Fi 领域最先进的数字音频传输技术。电磁隔离技术
为防止主控系统复杂的电磁环境干扰数字处理系统的时钟, GLD1.0 在主控系统与数字处理系统之间加入电磁隔离。此物理隔离确保数字系统不受干扰,从而保证时钟品质。
由 100% 数据完整性带来的音质提升是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 USB 音频协议固有的数据丢失与修改会严重损失声音细节,导致许多 Hi-Fi 爱好者长期认为“数字播放不如 CD”,这种观点在音响界广为流传。 GLD1.0 的问世可以改变这种看法。由于数据完整,声音细节大幅增强,谐波更加明显,临场感显著提升——这些都是高端音响设备的特征。简而言之, GLD1.0 是一台能以卓越表现令你惊喜与折服的数字播放器。
我也很欣赏 Cen.Grand 在强调这些之后补充道:
必须特别说明, GLD1.0 带来的提升并非那种“戏剧性、天翻地覆”的改变。相较普通数字播放器,它提供的是更多的细节、更丰富的泛音以及更强的空间感——这些正是真正参考级设备的标志,也是它们被视为“顶级”的原因。 GLD1.0 不能把一个本身音质糟糕的音响系统变成真正好听的系统;它能做的是让你的系统向最高表现更进一步。
如果你觉得当前系统已经到达瓶颈,似乎再无提升途径,那么 GLD1.0 值得考虑。它几乎不会让人失望。事实上, GLD1.0 在中国市场上市近一年,迄今没有一位用户选择出售——这一点在二手市场上完全没有出现过的现象可以证明。
对于那些解析力强、能够展现 GLD1.0 所带来的细节、泛音与声场层次的高端系统而言, GLD1.0 将带来真正非凡且令人满足的体验。
在这个营销夸张泛滥的时代,每一次微小升级都被描绘成“音质革命”,我很欣赏 Cen.Grand 对顶级转盘真实作用的坦诚态度。他们的表述与我的经验和观点完全一致。

使用体验(Usage)
谈完硬件,我们来讲讲使用体验。GLD1.0 出厂默认预装 JRiver Media Center 作为播放软件。JRiver 已经存在多年,如今相当成熟。它不像 Roon 那样企图打造庞大的生态系统,也不像 Audirvana 那样专注于发烧友群体的极致音质。我其实不太确定它的目标用户是谁——那是从美国用户角度而言。但我听说 JRiver 在整个亚洲发烧群体中相当受欢迎,也许只是我自己脱节了。
无论如何,第一步是与 GLD 交互。它需要连接某种外部 USB 控制设备。好消息是,这不需要任何特殊硬件——随便一只鼠标和键盘即可。你需要让 GLD 连接网络。若使用有线以太网,通常自动完成;若用 Wi-Fi,则需稍作设置——选择网络并输入密码,仅此而已。之后我建议配置远程桌面软件,用普通笔记本、台式机或平板电脑远程控制 GLD。这一步并非绝对必要,但从操作便利性上讲非常有用。Chrome Remote Desktop 是常见方案(我也在用),Cen.Grand 官方文档推荐 AnyDesk。当然还有许多其他软件可选。请任选你喜欢的。
这类远程控制主要用于最初设置或尝试阶段。一旦系统配置就绪,以后几乎不会再频繁用到。

完成以上步骤后,如果你想直接用 JRiver 听歌即可;若更偏好其他方案,也可以安装自己喜欢的播放软件。我最初用 JRiver,之后又安装 Roon,后来还试验了 JPLAY Femto 和 MusicBee——它们各有优缺点。若不使用整合 Tidal 或 Qobuz 的Roon,也可以安装这些服务的原生客户端。甚至 Amazon Music、Apple Music、Spotify 等流媒体也都能安装。只要它有 Windows 版本——几乎所有都有——你就能在 GLD 上运行。
当然,控制界面会因不同平台而异,需要相应调整。
这正是我说 Cen.Grand GLD1.0 要想发挥最佳效果需要一定技术功底的原因。像 Aurender 那种流媒体播放器几乎是“插上网线、装个手机 App 就能听”的级别。虽然仍可能出现问题,但总体思路就是那样。GLD 的基础设置差不多,但若想发挥全部潜力,就要更进一步。
举例来说,安装 Roon 很简单,但若要让 GLD 前面板的显示屏全屏展示当前播放曲目(而非像普通桌面那样带 Windows 任务栏和图标),则需要一定技巧。虽然不是火箭科学,但确实超出基础操作水平。
如果你追求接近光碟播放那样的简单——“放进去就听”的体验——可能会嫌麻烦。即使默认的 JRiver 也得稍微摸索一下,启用 Theater Mode(剧院模式),才能让前面板显示界面漂亮起来。
我认为这就是“功能越强、自由度越高,也意味着配置需要更多知识”的典型例子。要在灵活性和易用性之间取得平衡从来都不容易,每个人的标准都不同。稍加努力后, GLD 就能像 Aurender 那样使用:平板或手机控制界面美观,机器本身显示精致专辑封面。只是 GLD 在初期需要多一点动手配置。

听感(Listening)
说了这么多关于技术设计、软件定制以及 DAC 兼容性,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GLD1.0 听起来究竟如何?
简短回答:这是我听过最好的数字转盘。详细回答:GLD1.0 极为灵活,愿意花时间研究的人都能获得顶级表现。我最喜欢用 POW 接口连接 Cen.Grand 自家设备,但其他输出方式也各有出色表现。
我经常用 I²S 连接 Musician Audio Aquarius R-2R DAC,那种声音同样出色,只是风格和 DSDAC1.0 豪华版不同。
我还用 AES/EBU 连接 Cayin CS100 DAC(主要使用胆管模式),依然独具特色。
我尝试过价位从三位数到五位数的 DAC, Cen.Grand GLD1.0 豪华版都能挖掘出它们的全部潜力——这是对任何转盘的最高赞誉。
从第一次聆听开始, GLD 的水准就显而易见。解析惊人、音色优美、高低两端延伸扎实,声场层次开放通透。我平时用的转盘也都很优秀,所以这种级别的质量我已熟悉——更明显的区别其实出现在换成较差设备时。但 GLD 完美融入我的系统,表现丝毫不逊于我惯用的任何参考器材。
随着聆听时间增加,我注意到一些微妙细节:歌手换气的声音、小军鼓金属簧的震动、现场观众轻微的动静——这些细节并不分散注意力,反而让音乐更具真实感。
尤其是现场录音, GLD 的表现格外迷人。朋友推荐给我 Emiel Scholsberg 的《Reference Recordings I》,这是一张现场演奏录音。我并不特别喜欢这种音乐类型,却仍被 GLD 呈现的真实感所吸引——尤其是打击乐的质感。吉他的咬弦、歌声的穿透力、空间的延展——一切都近乎魔幻,几乎没有录音能匹敌。
感觉就像演奏者穿越虫洞,从 2017 年来到我房间。这种体验既愉悦又略显诡异。

另一张我真正热爱的现场专辑是 Dengue Fever 的 《In the Ley Lines》。它最初由 B&W Society of Sound 发行——那是一个订阅制高质量音乐服务。服务关闭后许多专辑一度消失,现在这张又能在 Tidal、Apple Music 和Qobuz 找到。专辑前半为录音室版本,后半为现场录音,音效极佳,让我联想到许多真实的演出场景。这不一定是“发烧级示范碟”,但却更贴近现实——像是在小型场馆看一场真正的演出:声学条件不完美、观众偶尔喧闹、你可能不在最佳听音位,但音乐的感染力超越一切。对我来说,这种“带瑕疵的真实”反而更动人。Dengue Fever 这类乐队在现场比录音室更具活力——技术娴熟、情绪饱满、彼此互动自然,这正是他们的本色。

随后我播放了 Brahms《弦乐六重奏Op.18 与 Op.36》——由 Cypress String Quartet 与 Barry Shiffman、Zuill Bailey 合奏。这支四重奏合作二十多年,这是他们的告别录音,在加州Skywalker Sound 录制。我有幸在录制时身处现场观众席(技术上算是“现场演出”),并在录音间听过部分回放。能亲自聆听演奏与录音师 Leslie Ann Jones (多次格莱美得主)工作的全过程,是我音响评测生涯的高光时刻之一。因此我常用这张作品评测设备——它让我能直接比较现场原声、录音棚监听与家中系统的再现。
可以肯定地说,GLD1.0 豪华版 带给我的临场感比任何转盘都更接近真实。许多设备也表现出色,少数甚至非常精彩;但 GLD 凭借细腻、通透与那种难以言喻的“特别感觉”,超越了它们全部。

当然, GLD 不仅擅长现场录音。我几乎用所有类型的音乐去测试它,看能否找到弱点:Miles Davis、Pink Floyd 这类经典; Infected Mushroom 测试速度与细节; Le Castle Vania + Gigantor 的 《Komputer Problems》 考验动态与冲击力;地下 Hip-hop 如 Cannibal Ox、Aesop Rock、O.C.、Apathy;90 年代摇滚:Soundgarden、Smashing Pumpkins、Social Distortion 等;重金属:Chthonic、Mastodon、Gojira、Meshuggah、Obscura …… 再到轻柔民谣 Sarah Jarosz、Sufjan Stevens 等;爵士 The Bad Plus、Dexter Gordon;古典、流行、现代电子……我几乎把整个曲库都听了一遍。结论:没有任何短板。每种类型、每位艺术家都被展现到我所听过的最佳水准。
当然, Diana Krall 或 Norah Jones 听起来“更好”,但那是录音本身的潜力。就各自素材而言, GLD 能榨干每一首作品的全部品质。这让我能安心聆听,确信听到的是每首歌能提供的最高水平,而不必担心还有更好的潜力被浪费。
竞品比较(Competition)
那么,我之前提到的那些高质量转盘是什么?我用过很多,形态与价格跨度极大。转盘本质较简单,所以我认为不能仅凭价格判断优劣。例如 Matrix Audio Element S、Stack Audio Link II + Volt PSU、Cayin iDAP-8 这些相对平价产品都远超预期。

我长期最喜欢的组合是 Euphony Summus 音乐服务器搭配 Keces P8 线性电源——虽然不便宜,但性能极高,性价比反而惊人。

我也用过许多昂贵设备:Antipodes K50、Lumin、Aurender、Innuos 顶级型号、Grimm MU1、Lampizator GulfStream、TotalDAC D1 等。这些都非常出色,但没有哪一台能明显超过 Euphony 组合。它们各有强项,也各有取舍。唯独 Cen.Grand GLD1.0 能在不牺牲任何方面的前提下实现明确提升。换句话说,我更喜欢 Cen.Grand,即使它比部分对手便宜许多。
可调性(Tunability)
GLD1.0 使用 Windows 系统,因此可自由更换播放软件,也就能获得不同的声音风格。我没法详述所有细微差异,但可以说:Roon、JPLAY、MusicBee、JRiver 的声音各不相同。哪一种更好完全取决于听者喜好、系统匹配甚至当下心情。
好消息是,用户可随时切换或并存多种软件,随心调整。

再考虑到 DSDAC1.0 豪华版的多档 DSD 升频(DSD128–DSD1024)与数字滤波选项;再加上 Silver Fox 耳放的 Normal、Active G、Parallel、BTL四种驱动模式与输出阻抗可调;若整套三件全用 Cen.Grand 设备,可组合出数十种搭配;即便单件使用也有丰富调整空间。许多器材完全无法个性化,而 Cen.Grand 在这方面给足了自由。

不足之处(Downsides)
没有设备是完美的, GLD1.0 也不例外。最大缺点是缺乏纯粹的“即插即用”体验。要想获得最佳表现,必须具备一定知识,否则过程会很折腾。喜欢研究设备的人会乐在其中,不断发掘潜力;而只想“开机即听”的用户可能不太适应。一旦配置完成,几乎所有人都会对结果满意——只是过程需要耐心。
从硬件角度,我希望前面板显示屏的设计有所不同。首先,它似乎有足够空间可做得更宽。更大屏幕总是好事——不必像 HiFi Rose 那样整面全屏,但左右略扩也无妨。其次,如果能触控操作,体验会更流畅。目前面板上有六个按键:上下左右、播放、暂停/停止,这些默认映射 JRiver 功能。我在多次调整后似乎让它暂时失效,但可以轻松恢复。只是我现在完全用 iPad 或安卓手机控制,没动力去改。若常近距离操作,触控屏确实会更方便。我长期使用Microsoft Surface Pro,虽然 Windows 的触控优化不及 Android/iOS,但总体还可以。也许 Cen.Grand 担心触控屏引入噪声或干扰——毕竟他们更关注音质。不论如何,若能无代价更改,我最希望改进的就是屏幕。话虽如此,屏幕本身质量极高:视角宽、色彩鲜艳,只是功能稍少。
除此之外,我几乎挑不出其他问题。据我记得,最初 GLD 并未计划加入 I²S 输出,因为 POW 是其核心卖点。后来增加 I²S 并与其他品牌较兼容后,我对其连接性完全满意。唯一或许能改变的,是改用某种定制Linux 系统——那会让 GLD 变成另一种产品,结果难以预料。顺便提一句,在超高端领域有个名叫 Pachanko Labs 的品牌,也采用 Windows 系统,其旗舰服务器售价是 GLD1.0 的四倍,口碑极佳——这进一步证明 Windows 平台也能实现世界级音质。

结论(Conclusion)
我玩高端音响很多年,也曾在多家媒体做过十多年付费评测人。如今我逐渐淡出这行,部分原因是Cen.Grand 的设备让我过于满意——听起来奇怪,但DSDAC1.0 豪华版 和 Silver Fox 耳放几乎让我“失去了追新器材的动力”。我不敢说它们“完美”,但对我而言几乎是理想状态。
如今新的 Cen.Grand GLD1.0 转盘可说达到了同等水准。我花了一段时间去熟悉它,并根据自己喜好调整界面,因此比前两件设备稍费功夫。一旦配置妥当——以我的标准而言——体验极其出色,完全配得上 Cen.Grand 系列的高地位。
我再强调一次:我从未听过任何转盘连接 DAC 的表现能超过 Cen.Grand GLD1.0 豪华版 通过 POW 接口驱动 DSDAC1.0 豪华版。我听过许多令人惊叹的组合,但没有一对能如此精准再现空间真实感、音调平衡、动态层次与音乐细微之处。 GLD1.0 是这个方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值得任何寻找顶级转盘的发烧友认真考虑——无论你使用哪一品牌 DAC。
(完)
最后编辑时间:2025 年 9 月 10 日

联系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明月一路
联系电话 :020-8358157
传真号码 :020-8358385
微信公众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