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发烧笔记06 [复制链接]

1#
Hifi168总版主eric在国庆期间突然来访,我的心情激动。
大概在2000年或2001年,单位领导手把手地要求我学习进论坛说话,很快地我就撞进了HIFI168,那里的热闹使我感到新奇;那个时候的版主就是eric了。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都要进入这个论坛,看人家讨论音响器材和音乐唱片,有时候也发表一些自己的东西。HIFI168是我发烧路上一个重要的地方,常青树版主来了,我是不是应当激动一下呢?人之常情。
我们在一号录音棚听了一个半小时,听了两对音箱:麦景图ML-1C和我的EV SENTRYⅢ。Eric对麦景图ML-1C没有投入很大注意力,但对EV SENTRYⅢ很感兴趣,对其声音大加赞赏,并在HIFI168论坛上发帖介绍,引起了一些讨论。
对我来说,EV SENTRYⅢ这对音箱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因为它,我几乎失去一片森林。
有一句名言“一见钟情的爱从来不会发生在饥肠辘辘的早餐以前”。发现这对老EV音箱之前,我已经尝遍了“音响美食”,对其“一见钟情”是油然而生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它的喜爱却没有消减。——又有这么一句名言:荷尔蒙负责一见钟情,柏拉图负责白头偕老。
也许我终于要跟这对音箱白头偕老,也许不。以前我在一年之中总要更换一两次音箱的,自从EV SENTRYⅢ进驻,就再也没有更换过,甚至,被我搬来试听的音箱越来越少了,其他音箱与之相比,犹如很多影视明星与姚明同框。
就这样我几乎失去了一片森林。


盗了E版的图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7/10/27 20:34:5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2#

Eric也是遍尝“音响美食”之人,并且一定比我尝得多;当我还是一个菜鸟的时候,他已经是国内最好的音响网站的总版主了。
Eric问:你有听过比这个声音更好的音响吗?
我的回应是:以前我总是要买音箱,频繁更换,2012年买了这对大EV之后,至今不换。
得不到我肯定的回答,Eric再问时加上了一句话:我听过好多种百万元级别音箱都没有这个好。
我这次的回应是:我听过的上百万元的音响绝大多数都是不好听的。
    这样回答的时候,在我心里面闪过好多套发烧友家的高价的搭配,有两三套声音很厉害,其余的都很糟糕。所以我的回答是偏激了一些。
这是一次很私人的对话,被我这样写出来,好像有点不妥。所以我应做一些说明。发烧是一种感性行为,就如诗人写诗、画家画画,那一刻的感觉最重要。发烧友往往会拉出很多理论来佐证自己的感觉的正确,殊不知这正是在极端感性的情况下的一种需要,到底我们还是在追求一种纯感性上的审美意兴。有一年的冬天我在长春滑雪,被摔得绝望,一身疲惫地飞到广州,就到了发烧李家,听到他的音响,如感天音!这回eric从拥堵的高速路驱车从广州来到汕头,在疲劳的状态下听到这套音响的声音,感性上定有加倍的享受。
有这么一种人,吃到任何食物都啧啧称赞,还要说“这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东西”;看见任何风景都兴高采烈,说“这是我看见过的最美的风景”。这是十分幸福的人。大多数发烧友也一样,也是幸福的人。
辛弃疾说: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


最后编辑怀冰 最后编辑于 2017-10-13 10:16:34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3#

但是,我对EV SENTRYⅢ的好是很确认的。Eric要我对它做一些介绍,其实我知之不多。就把在eric帖下杂写的那些内容先刷过来。
1、关于“古董更好”,我并不这么看,也没有刻意这样去追求,只是这几年来玩的古董器材多一些。这些我们今天仍然在玩的几十年前的东西,是经过时间的淘汰留存下来的,当然是好的。目前生产的一些好器材,经过时间的淘洗,几十年后也会成为将来的人的追捧。
    至于古董器材这么老了,会不会容易坏掉,我也是并不担心的,人家可以玩了几十年,也许我也还能再玩几十年嘛,不是吗?再说,那些玩上百万机器的人,稍微修改一下搭配,少则话费几万元,多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我们仅仅花了几万元,就是坏掉了,也还是代价不高。并且,像音箱这种东西,也没有什么可以坏掉的,只要箱体不要散架就好。
2、这对音箱背面贴有一张“警告”纸,意思是不要误操作,有可能它会突然发出极强的音压,导致人耳失聪。这就是说,它可以发出很大很大的声音,大到冲破我们的耳膜。这就意味着,它的喇叭很能爆,很耐用。还可以理解为它的能力很强,可以应付很大的空间。
    有一位朋友提到两个四方孔的问题,那就是倒相孔。当需要应付很大的空间时,就需要用木板挡住其中一个孔,收到远射程的效果。音箱配有这块木板和四个螺丝钉,被我藏在音箱里面。
3、在专业音响领域,EV和JBL是两个老大,JBL在音箱产量方面遥遥领先,但其余领域却是EV占上风。我们直播室使用的话筒就是EV的,我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的话筒也是EV的。当然,EV还有其他专业的产品,应该是无所不有。
    但是,现在匹配大型综合剧院的阵列式音箱,最贵的还是EV。
    像EV和JBL这样的大公司,工程师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有很多个团队,有很多实验室。电声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研究出很多科技成果,大量的实验室实验、采样实验,EV公司是有参与其中的。
4、SENTRY系列出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用于录音棚的就两个型号:SENTRY3和SENTRY5.
    SENTRY5是小型的,两路,一个10吋加一个号角高音。
后来有了另外一个系列叫“将军”系列,形体很大,但那不是用于监听用途的,是用来欣赏的。
    一般的看法,将军定在哨兵之上,其实不然,它们没有高下。起名哨兵,意思是给音乐“站岗放哨”;而将军就不是用来站岗放哨的。
    就我搜索到的关于EV音箱的资料,大概分为三个系列:1、扩音系列,应付大剧场和户外的,投入科技力量最大,造价也最贵。2、监听系列,用来卖给电台和录音棚的。3、欣赏系列,就是所谓发烧,进入普通家庭的。
    民众了解最多的是它的欣赏系列,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有EV600和EV700震惊行业,那是使用了30吋喇叭的大型音箱。我自己使用过EV6,是EV600的缩水版,18吋喇叭,音乐味道很好,但不能爆炸。
5、当年第一次听到这对EV SENTRY3音箱,我就被它的声音深深吸引了,想尽办法买下了它。我自己买过的音箱有几十种,听几个月就换,都各有其好处。但这对EV3的全面性是我仅见。
    如果有一个相机,既能超广角又不变形、既有大光圈又有极好的景深,那EV SENTRY3就如这样的相机。
6、发烧音箱,从经典的3/5A到上百万元级别的旗舰音箱,无论声音有多大,都是盆景,最多也就是占领整个房间盆景。而这对音箱,它可以被看做是一座园林。
    当然,盆景的价值超过一座园林的,有很多。并非盆景不如园林,而是感觉不同。
    盆景强调幽微的细节、极致的美感。园林倾向于朴拙、自然和旷达。
7、一般来说,慢慢发烧,不断挑剔和更换音响器材,追求的最终都是能量。你的音响系统拥有的较强的能量,就能比较轻松地表达出音乐的情绪,不需要很大音量,不需要声嘶力竭,音乐的意境和韵味就会源源而至。
    就如一个篮球运动员,体能是基础。
    号角的好处就是指向性强,能使聆听区域得到更强的声音能量。除此之外,我以为没有其他的好处。
8、我零星试听过几种号角喇叭,也有百万级别的,总不能感到满意,大多数是中频部分有多余的声音。这些多余的声音之所以被感到多余,是因一些频率有不同相位的声波。解决这个问题并不简单,涉及到深奥的流体力学的问题。简单做一个比喻:造一把大风扇不难,但要用这把大风扇将飞机平稳送上天空自由翱翔,那就要解决很多力学的问题。
    购买这对音箱,我一点也没有去关注它的号角,只是越来越多的发烧友在听过它之后都发出“这个号角厉害”的称赞,我才慢慢意识到,它的号角很厉害。因为,它的声音很正常,没有从一开始让我感觉到那些“有多余声音”的号角的印象。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4#

你我的肚子一凹一凸,错落有致啊!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5#

顶一下!!!老浦东 发表于 2017/10/13 11:30:24
老浦东老同志啊好久不见!想当年天神啊上山砍柴啊科研级旗舰啊,都是很老很老的老人了,还有一个叫富盛的神出鬼没的 现在都罕见了。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6#

关于“百万元级的音响搭配罕有好声”的说法,我想多加解释。
我采访过数百位发烧友的家,其中有一小部分是豪华级别的器材搭配,也就是百万元以上的,声音效果大多不能使我发出夸奖。主观上,我们都会对如此高价的音响存有过份的预期,而实际情况却往往是存在明显的缺点,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客观上,越是高价格的音响器材,对环境的声学要求越高,而要做好一个环境的声音比要做好一件音响器材困难得多。
除了零星几个小功率却价值几十万的机器之外,大多数的高价格的音响器材都是拥有强大声音能量的,大功放,大音箱。机器的“大”是正确的,更加强大的声音能量级就拥有了更大的声音跨度的可能,更大的声音跨度就能实现更大的音乐表情和内涵的跨度,直接的效果就是能更好地领略音乐的风采,从幽微的细节到宏阔的形象都能自如地表现出来。所以,发烧友随着对声音的感受越来越深刻,也就越来越追求声音的全面能量,器材就越换越大了。但是,越大的器材要把声音做得好,难度是级数的递增,往往总要伴随更加明显的缺陷的出现,厂家的做法只能是:让他的产品的优点大到可以掩盖住缺点。而率直并自信的人就并不掩盖缺点,让优点和缺点并存,把选择权完全交给消费者,如ATC的音箱。
声音拥有强能量,同时又存在有缺陷,在理想的声学环境中也许优点就掩盖住了缺陷,但绝大多数的发烧友的听音空间是并不理想的。我看过好多发烧友在听音房间的设计装修上投入很大的心思和资金,看上去美轮美奂或很有匠心的样子,却收到很坏的声音效果,因为环境声学不是普通的专业人才就可以做得好的,更别说非专业的人的主观臆想。但我也碰到过几个效果不错的房间,我以为那是碰巧,包括我自己家里的那个房间。我有时候会窃喜一下,然后就给了自己一个自大的解释:我对音响投入了那么大的热情和精力,这个房间的好声音该是对我的回报吧?
任何音响产品自身都是带有一些缺陷的,在强能量的前提下、在不理想的空间里,这个缺陷会顽固地坚持在你面前。并非特高价位的器材不好,而是天生如此。
看到那些投入了几百万元、经历了几番折腾之后却效果越来越不满意的人一脸的迷茫和无助的神情,我就要想起李后主的一句词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7#

博大精深,此生免谈,我离它十万八千里!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8#

我十分幸运,自己家里设计的听音房间能使我满意,单位还有这么一个专业设计的大录音棚供我使用,甚至还被我买到了符合我的要求的EV Sentry III大音箱。好长一段时间沉浸在“此生足矣”之中。但是慢慢地我感觉到有一丝缺憾在心头发生、滋长:我对很多音响器材的热情消减了,那么多音响,难道我就只守住这一种?望尽天涯路,我该“蓦然回首”了。
有一种发烧友,选中了一套音响搭配,就一直相守,不再更换。但更多的发烧友总要折腾,一件又一件地来回轮换,其乐无穷。音响之林,原本就风光无限,各具精彩。拥有了一套接近完美的音响搭配,从一而终,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失去了领略更多的精彩,也是憾事。在发烧音响这件事上,我以为荷尔蒙比柏拉图更加合适。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9#

HIFI168真好,有诸君的激励,我很快就写了这么多的字。
现在能一下子看这么多字的人不多了。几年前有广告公司要来帮我做一个微信公众号,提出要求,要我每次写出来的字数,不能超过人家上一次厕所就能看完的时间的长度。我说我做不到。
十多年前开始泡HIFI168的人,大概也和我一样吧,那时候大家都很能码字。我的心思,还停留在以前。
关于音响交流,最好的方式就是BBS。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10#

造成这样的阅读感觉,是我没有留意到的,也许是因写得太快了。
在强调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之前,条件是“豪华级”的“强能量”的音响器材,声音能量强大了,对环境的要求就增加了。
但是,从技术上,我仍然是觉得环境很重要,比音响器材本身更重要。香港大草在他的文章里面数次提出“环境占60%”,在与我做直播节目时我提出不同意见,我说“环境占90%”。大草反应很大,激动地表示,他也认为“环境90%”,但不敢这么说出来,只好退一步说“环境60%”。
这是一个认识的问题,不是好坏的问题,更不是“惧怕”。相反的,认识到了这个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去看待这个问题。
喇叭发出来的声音能量是很弱的,把音箱摆到旷野,听到的声音就是喇叭的声音,很弱。我们在室内听到的,大部分的声音能量来自各种发射面反射叠加的声音能量。
但是,环境不会自己发声,声音的品质仍然是由喇叭决定的。这个必须多加说明,以免引起别样的误会。

对于花费上百万资金组建一套音响器材,于我来说,就该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才对环境加强的阐述。
但是,我从不惧怕环境的问题,这来自于很多年前读的一本书里面的一句话给了我信心,那是一本美国电声工业协会一个专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写的一本教材:任何一个房间都有音箱喜欢的一个位置。

另,关于“缺陷”问题,任何放大线路,都有天然的缺陷,没有任何一个放大线路是没有缺陷的,所以越大功率机器越需要伺服线路,而伺服线路本身也有天然的缺陷,那就再伺服。在一些大型放大器里面,那些复杂的线路板,很大一部分不是放大线路,是伺服线路。
音箱就更加复杂了,复杂的不是电声问题,而是力学问题。音箱的力学问题,我们人类目前的科学水平还做不到完全解决,而对于环境声学的问题,人类目前可能只是起步。
最后编辑怀冰 最后编辑于 2017-10-13 21:44:27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11#

乐乐兄,我们继续探讨。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12#

美国电声协会早在二十年代就大量研究声音和空间的关系了,并且对声音进行了一些描述,比如什么成分的声音就是“热情的”,什么成分的声音就是“亲切的”,等。
那个实验主要采取“采样实验”。
最后编辑怀冰 最后编辑于 2017-10-13 21:56:42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13#

顾随在论文学创作时说,作者写东西是创作行为,读者在阅读时也是创作行为。
我想,好的写作者就会更全面地考虑读者的创作过程,三言两语就能准确表达。
我写了这么多字,回头一看,还是不能清楚,自顾自己写得高兴。
我需要斟酌修改。谢谢乐乐兄。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14#

一早就看见guoguo兄的添砖加瓦,太好了。你使用的这些专业名词,在我读的书上也有,你是专业人士。我也来回忆一下,很久没用了,也许记起来的不多。

circle ,录音是我的工作中的一项,不需要换位的。录音房间都是需要有残响时间的,并且有一套计算残响的长短的公式。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15#

大草下月来访,我来问问他的钱够不够买泰斗一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16#

录音师录音和混音的过程,乐器的声音是他的“质料”,他采取的技术是“形式”,不论乐器的音色有多好,他都是要“形式”一下的。
我们摆弄音响,唱片里面的音乐却成了我们的“质料”,我们对搭配的处理和对空间的处理,是新一轮的“形式”,不论录音师如何处理好他的作品,我们也都是要“形式”的。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17#

利奥·贝拉尼克1976年出版的《音乐、声学和建筑》一书,提供了他总结的对声音的三种描述和基本涵义。大概是:
亲切的:早期发射声总体密切跟随直接声不超过15毫秒或20毫秒。
生动的:在500-2000Hz的中频段有1.5-2.0秒的残响。
热情的:125-250Hz的频段的残响时间比中频段明显长。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18#

目前配合录音有一些先进的效果器,延时器和残响发生器以及相位器比较常用,处理亲切的声音和生动的声音,很容易就能做到,但要处理热情的声音,就往往效果不好,所以,需要录制有热情色彩的音乐,还是需要寻找合适的场地。并且,在一个大的场地中,不同位置的声音热情度也略有不同。
比如,李小沛录制的《竹吟》,其中的竹相就很热情,后来有唱片公司模仿,制作竹什么竹什么的碟,竹相的声音与《竹吟》里面的竹相的声音很不同。
《竹吟》是在央视的一号录音棚里面录的,我现在使用的也是一号录音棚,同一套技术方案,同一个施工队造的。在录音之前,针对不同的乐器,我们要在录音棚里面的不同位置试听这个乐器的声音效果。
一号录音棚的“正简方式”是14Hz。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19#

在一个声学空间,声音发生器送出一个声音,首先是直接声最早到达耳朵,其次是第一个反射点的声音到达耳朵,这两个声音到达耳朵的时间差越小,声音越清晰,我读的书上的要求是25毫秒。在音乐厅中,天花板上总要悬吊下来几块大型的发射板,那就是要解决一些位置的早期反射声的问题。
我去星海音乐厅,最喜欢购买的票是G区的第一排,三等票,那里就离上面的发射板最近,可以听到清晰的声音,楼下一等座倒不如G区这个位置。

那么,我们使用音响器材听音乐,我们家里没有请来乐队,音箱就是我们的乐队了,我们要对音箱发出的声音进行处理,首先也要考虑这个早期反射的声音的性质。
最后编辑怀冰 最后编辑于 2017-10-14 12:07:09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