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发烧笔记06 [复制链接]

21#

乐乐兄,我不是在讲课哦,我只是把我读到的一点片面的知识说出来,挂一漏百的。
物理实验和论述,总要在前面按上一句“在理想的状态下”。物理首先负责在理想状态的实验和计算,然后才来“理论联系实际”。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22#

至于90%一说,我自己当是一种类似于文学修辞的语气,就如李白说“飞流直下三千尺”,我去看了,三百尺也没有。还有“天台一万八千丈”,那不是已经去到了平流层了吗?
但是,修辞也有倚仗的基础点。一个声源振动推动空气发出声音,这个声音是向四周传播的,能量向各个方向分布去。人耳只处在一个点,只接受到其中一个部分直达声的声音能量。但是声源发出的这个声音能量被人耳所接收的远不只是直达声,还有空间中各个发射面发射来的声音能量,还不是一次反射,是有多次发射,直到这个声音能量在空间中消失(-60dB)。这有一套“残响场”的能量计算公式,忘记了。实际上是在读书的时候就不能完全记住的。
最后编辑怀冰 最后编辑于 2017-10-14 12:09:19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23#

物理学的研究,全人类的研究到今天可能仍然是皮毛,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物理学生,是不能解决连科学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的。对于你提出来的问题,我只能说出我的看法而已。
1、空间大小。我的书中有一个图表,指出不同的容积适合的残响时间,不同的空间大小都是可以得到好的声音的,当然这是理论上的。
2、关于比例,我读的书上很明确地指出,长宽高三个值中的任何两个的比不能超过1.6
3、空间处理和空间结构,我帮很多人提出过意见,有时蒙对了,有时蒙得不很对。为什么是蒙呢?因为我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并且,全世界目前都没有。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24#

我们在讨论空间声学的问题,我就只能将我的掌握的知识用在这个讨论题目上,若同时去考虑音响器材怎么买?人们的买得起什么样的器材?那是超出我的能力的,应付不来。
我想,尽力地知道了空间对声音的作用的一些原理,再来安排音响器材,心里就更稳妥一点,也更理解妥协。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25#

回复 54楼circle的帖子

录音是有指向性的,喇叭也是有指向性的,这个方面就是对声音能量的分配和分布的题目。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26#

做事去了,要明天才能来看了。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27#

楼上二位谬赞了,受之有愧。

知识本身无所谓对错。但知识浩瀚,以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限的知识,确实就是瞎子摸象。当我学习到一方面的知识的时候,我要提醒自己,还有另外方面的知识。所以,知识是对的,但我也并不十分迷信。
每个人都一样。
那么,在学习一方面知识的时候,就往往需要结合自己的直接经验,去判断,去吸收,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再用这样的观点去指导自己的行为。于是,直接经验也很重要。孔子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也。
已知的东西有限,未知的东西无限,我们就需要有方法,分析和判断问题的方法。对事物的判断大概可以分为几个方面进行:实用判断,科学判断,道德判断,审美判断。一个判断一个判断地进行,就有助于把问题搞清楚;搅浑在一起,忽而科学、忽而实用、忽而道德、忽而审美,那就搅浑不清了。
我们发烧,往往就要搅浑不清。买进一台机器时,要同时考虑它的技术对不对(科学判断)、将来卖出去会不会亏很多钱(实用判断),甚至还要判断商家有没有欺骗你(道德判断)。这些判断都是需要进行的,但混在一起同时考虑,有些人就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了,“水很深”,于是最重要的“审美判断”忘记了。
我们讨论一个问题也应该一样,从一个层面去深入讨论,容易清楚,中间拉进其他的条件,就不容易清楚。当我们在品味一首诗词的意蕴的时候,若同时考虑这首诗词能不能帮助我赚到更多的钱,那就品味不下去了。

但是,搅浑不清的局面也有好处,它使得发烧氛围更加蓬勃。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28#

当我们在讨论环境的问题的时候,我的精力只允许我只考虑环境的问题。当我从环境问题跳出来了,才能够去考虑其他的问题。当我把精力投入到对环境问题的讨论的时候,我会感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当我从环境问题跳出来的时候,我仍然要感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这两次的重要性的性质就不同了。
老师教文章欣赏的时候,强调要了解作者的背景,有了背景故事,对文章的领会和欣赏就有更深的体会。“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文字本身就很美,但了解了苏东坡的生平后,这很美的文字就会披上一层意味,有了托喻,有了意境。
对于环境问题的了解,犹如欣赏文章时对作者背景的了解。
最后编辑怀冰 最后编辑于 2017-10-15 17:02:52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29#

好像有一个帖说到立体声出现得时间问题。立体声在三十年代就有了,是在电影院里,二战延迟了立体声的发展,到了1951年RCA才开始了立体声的录音,1954年就有了磁带立体声的发行,1957年有LP立体声的发行。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30#

当我看到例如“在500-2000Hz的中频段有1.5-2.0秒的残响,这个声音就是生动的”这样的文字时,我会很激动,我会联想到作者不知道要经历了多少的辛苦实验才得到这么一句话,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但这个结论不一定就是准确的,或者说不见得是唯一正确的,而这正是我们应当去敬佩的原因之一。
一个研究者,费了那么大的精力去做大量实验之后得出来的结论,仍然不一定准确,那么,我们更多的采取主观臆测来判断发烧时的一些事物,是不是要感到一点点心虚呢?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31#

我发现这个帖对于我就是一个坑,越填越大的坑。“望山跑死马”,不填了。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32#

楼上老兄的签名档这么长,是不是发生过什么故事呢?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33#

高的人都不开口的,默默看我们的笑话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34#

阿杰,这个要拆卸下来的,很硬。我觉得就不必弄它了,等将来换边时再搞。
登山千条道,共仰一月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