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惠普*写*真*八号音箱的简单拆解:设计不足与摩改设想 [复制链接]

81#

写八用户顶一下。支持拆解,观摩学习。
清净自在
TOP
82#

插播一个双线分音的小技巧:不对称、不平衡、非闭合回路双线分音喇叭线接法
这种方法来自NBS线材设计理念的启发,具有普遍性的价值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83#

先上图*写*真*八号的双线分音接线柱,下面为低音、上面为中高音,左为负极、右为正极
分频器内部低频通道与中高频通道的地线(负极)是隔离的,在接线柱端也是隔离的——许多用家和商家习惯于在这里用跳线(发烧跳线)直接短接低频与中高频的正负极接线柱,低频通道与中高频通道的地线(负极)直接联通了,让双线分音的效果大打折扣,是不妥的(甚至是错误的)。
再次强调,双线分音改善音质的关键,是使低频通道与中高频通道的地线(负极)保持隔离状态、避免信号的串扰,直到功放输出端口才联通!
A双线分音接线柱.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30 14:14:49 上传)

A双线分音接线柱.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84#

图解一下双线分音的三种接法
下图为目前使用的三条喇叭线,标记为X/Y/Z
A喇叭线X.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30 14:20:12 上传)

A喇叭线X.jpg

A喇叭线Y.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30 14:20:12 上传)

A喇叭线Y.jpg

A喇叭线Z.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30 14:20:12 上传)

A喇叭线Z.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85#

1、双线分音的标准接法
喇叭线X接低频通道,喇叭线Z接中高频通道
缺点是如果X/Z风格不一致,会导致低音与中高音风格不同,可能不协调,所以一般建议是用两条完全相同的喇叭线进行双线分音连接。
A双线分音.普通接法(对称、平衡).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30 14:24:32 上传)

A双线分音.普通接法(对称、平衡).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86#

经过这么多年的使用,喇叭单元特性与新的不一样了,建议先对喇叭逐个进行检测,再根据结果来磨改会好点。
TOP
87#

2、双线分音的对角线接法
如图,喇叭线X正极接低频输入接线柱+、负极接中高频输入接线柱-
喇叭线Z正极接中高频输入接线柱+、负极接低频输入接线柱-
喇叭线X和喇叭线Z的接法是对角线形状
这种接法可以使用两种不同风格的喇叭线连接,可通过不同的组合搭配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同时低频通道和中高频通道的喇叭线路径相同,低频喇叭和中高频喇叭的风格可保持一致。
A对角线接法.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30 14:31:35 上传)

A对角线接法.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88#

3、不对称、不平衡、非闭合回路双线分音接法
这是我比较偏爱的方式,需要用三条喇叭线进行连接,而且尽量选择风格不同的喇叭线进行组合搭配,变化多样,总有一款适合自己。
如图,为便于理解,从音箱输入接线柱的角度描述:
低音喇叭接线柱+:接两条线,喇叭线X的正极、喇叭线Z的正极
低音喇叭接线柱-:接一条线,喇叭线Y的负极
中高音喇叭接线柱+:接一条线,喇叭线Y的正极
中高音喇叭接线柱-:接两条线,喇叭线X的负极、喇叭线Z的负极
A不对称不平衡非闭合回路接法1.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30 14:34:35 上传)

A不对称不平衡非闭合回路接法1.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89#

再给出另外一种接法:

三种不同喇叭线有多种组合方式,变化多样,是零成本的玩法。白玩谁不玩!
A不对称不平衡非闭合回路接法2.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30 14:37:14 上传)

A不对称不平衡非闭合回路接法2.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90#

这种接法有两个特点:
一是从喇叭的角度看,每只喇叭信号流进、流出路径的线材不一致,不对称、不平衡;
二是从喇叭线的角度看,任何一条喇叭线都没有形成独立的闭合回路。
所以我称之为“不对称、不平衡、非闭合回路双线分音接法”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91#

大多数喇叭线都是正极线+与负极线-平行走线(当然也有少数线身独立的喇叭线),两条线身(一般都是2.5米)至少有2米的长度是距离很近,只有到了输入、输入端口才分道扬镳,所以正极线+与负极线之间的分布电容、分布电感,成为影响音质的一个因素。做得好的线,利用分布电容、分布电感进行校声,因势利导、除弊兴利;做得不好的线,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分布电容、分布电感的因素,是好是坏,就只有听天由命、碰啥吃啥了。

“不对称、不平衡、非闭合回路双线分音接法”,同一喇叭线的正极线与负极线虽然邻近,但是流过的信号时不一样的,一端为低频信号、一端为中高频信号,可以减少分布电容、分布电感的影响。

遇到耳朵灵敏、喜欢折腾的,还可以通过调节三条喇叭线走线时的相对距离,体会一下细微的声音变化。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92#

我喜欢的定型接法(最细那两条是接金琅超高音的)
A定型接法.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30 14:55:59 上传)

A定型接法.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93#

丢掉跳线,双线分音,的确可明显提高音质。

生命不息,发烧不止!
TOP
94#


现时的接法是双功放推双线分音的玩法。

看了楼主的接法很有启发。
TOP
95#


现时的接法是双功放推双线分音的玩法。

看了楼主的接法很有启发。


ljq_ws 发表于 2019/10/31 11:21:43
谢谢!请详细介绍一下双功放推动的配置方案。我去年尝试过双功放推动(钟神JA100+LDH第四代旗舰),以失败而告终。不仅功放的风格不一样,难以协调;关键是连后级增益也相差10db,导致方案异常复杂。
看来双功放推动,双后级应该采用同样的配置,否则无解。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96#

“不对称、不平衡、非闭合回路双线分音接法”比较拗口,也许叫“鸡尾酒接法”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要点是不对称、不平衡、非闭合回路。
这种“鸡尾酒接法”的好处是:
1、用三条喇叭线连接,通过不同风格不同的组合,可以试验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口味的效果;
2、三条喇叭线搭配得当的话,效果可以超越比三条线总价更贵的单条喇叭线的效果;
3、自由度大,适应面宽,可以灵活调整适应不同器材的需要,减少器材变动引起线材调整的升级费用(器材变化之后,可调整三条喇叭线的组合来适应,无需另外换线;或者最多针对性地换一条线就能解决)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97#

三、升级加强箱体结构(必要性大,难度中)
其实,对*写*真*八号最不满意的,是箱体振动很大,即使是中小音量播放,手摸在箱体上,都会感觉到比较明显的振动。这对音质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打摩的重中之重,是对箱体进行加强处理、减小箱振。
根据初步拆解的情况,判断造成箱震大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吸音棉中看不中用;二是单一的木质箱体对振动的吸收有限。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98#


摩改方案如下:
1、中高音腔体:增加20~30毫米厚的优质吸音棉
2、低音腔体:内部粘贴10~15毫米厚的带自粘胶的橡胶垫,再更换30~50毫米厚的优质吸音棉(原来的吸音棉就废掉不用了)。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99#

吸音棉的选择比较容易,选择优质环保型聚酯纤维吸音棉即可,价格低廉,加工容易。不打算使用某些发烧友推崇的澳洲羊毛、毛毡之类,羊毛、毛毡类做吸引材料的效果当然好,但是安装工艺复杂,还有受潮、虫蛀之类的后顾之忧。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00#

对木质箱体而言,采用多种材质组合的三明治结构吸振效果较好,美之声监听一号当年的MDF+沥青板+楔形木板的减振效果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在95~97年摩改音箱时,对于普通木质音箱,采用内部粘贴10~15毫米厚度的橡胶垫+吸音棉的方案,确实能有效减少箱振,当然比不上原装的三明治结构。所以,这次准备故技重施,在低音腔体内部粘贴10~15毫米厚的橡胶垫减震。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