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TOP GUN FEVER产品用家专栏 [复制链接]

1#

看我的报告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60465&ntypeid=10
分享 转发
TOP
2#

eric版的报告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63273&ntypeid=10
TOP
3#


几个月前我对TOP GUN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我手上这条FEVER 1 电源线是今年6月份我在论坛上的“换胆初感记”上发‘换胆报告’获得的奖品,是fever老师和香港TOP GUN送出的。从那时开始才偶然在‘看不过眼’和fever老师的帖子里看到有关于TOP GUN的一点点介绍:转贴一下


看不过眼 在 2004-6-1 18:54:21 发表的内容

天神 在 2004-6-1 18:26:45 发表的内容
全部TCM线材???



非也!这是在香港不甚普遍,但贵到无倫,不过讲都冇乜人識的土炮線,用家多是超有米的高烧一族(不包括本人),他们也用过无數名線,最后仍選擇这比很多名線更贵的「TOPGUN」線,自因为其毒性非常剧烈!






fever 在 2004-5-26 2:38:34 发表的内容
今次的禮品是由我的多年老友 TOP GUN 兄特別為我設計的 FEVER 1 電源線。TOP GUN 兄設計的發燒線在香港風行了十多年,一向口碑甚佳,甚受香港高級發燒友歡迎,自 97 金融風暴後,因市場變化, TOP GUN 發燒線全力拓展頂級發燒市場,產品更趨完美,但因全用人手繞製,工序繁複,最頂級產品需時數十日才可完成,但識貨發燒友大不乏人,弄至供不應求,定購頂級型號的發燒友大多要輪侯三四個月之久,據我所知,國內也有少量燒通頂的發燒友選用 TOP GUN 發燒線的。





这线一拿到手,你肯定会说:够粗的。简直就是一条青色的大蟒蛇!
我的系统配置如下:
CD:马兰士CD63MK2 KI
信号线:VDH Integration超合金线
功放:SPARK MT-35 (12ax7*1+12au7*2+el34*4)
喇叭线:AUDIO NOTE AN-B铜线
喇叭:Spendor LS3/5A(rosewood)
功放第一级两个交连电容已换成Mcap的银膜油浸电容,第二级四个也换成Mcap的金字superme系列1200V电容。试听的胆组合为:黄字Mullard ECC83+Sylvania 金字、灰屏、三云母JHS 5814A+曙光EL34B。

有比较,才有鉴别!我手头上没有什么名贵的电源线,用于参考对比的线是国产小旋风P33和P66。试听时将TOP GUN FEVER 1电源线接上CD或功放,其特性表现一致,但接在CD机上会特别明显!总结如下:

将煲透的TOP GUN FEVER 1电源线接上CD机一开声,你马上就会感觉到它能提供充沛的能量和强劲的动态。当然,它不会野蛮呈强,也不霸道,而是像金镛笔下所描述的内功已登峰造极的内家高手,大器、洒脱!充沛的内力绵延不绝但又挥洒自如、控制有度。这充沛的内力换来的是庞大、深阔的音场、坚实的乐器形体、充分的离箱感和毫不做作的节奏感!听上世纪六十年代RCA为海菲兹录音的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齐奏时左边的一片小提琴右边的一片大提琴在音箱后一米多奏响,宽则直穿侧墙!我的听音面积有3.6x4.8哦,真想不到小小的LS3/5A会有如此的大器!而且那一片弦乐虽然不至于能数出有多少把琴在演奏,但能听的出是一把把的提琴组成的,就算大提琴组也不是模糊的一团。即使齐奏时,主奏小提琴你也能清晰的听到丰满的琴腔共鸣声和弓弦摩擦时的粘滞感。整体强弱对比、高低起伏把握得相当到位,令人情不自禁的跟着节拍手舞足蹈。

细细品尝之下,FEVER 1 是非常的醇厚、滋润的。更难得的是它的厚度是从高到低一致的,而不是单单的强调中频,而且有足够的高低延伸和分析力,细腻却饱满。所以听《柏林之声CD3》的第一首里的女声,不光是有口形,还有喉底和胸膛共鸣,很有质感,有一种自然流露的妩媚。伴奏的钢琴很有颗粒感,而且能清晰的听到琴弦的振动和丰润的泛音。听track 2小提琴奏鸣曲,小提琴不光有丰满的琴腔共鸣、丰富的泛音,还能清晰实在的听到堂音。听track 6,不仅能听到醇厚自然的男声,连吉它拨弦的颤动也清晰实在起来,弦声明亮但不会刺耳。Track 8的管风琴也不再是轻飘飘的,有了实体感。大鼓我就不敢试了,因为音箱是LS3/5A。如果换回P33再听这张碟,就会觉得太亮了,一切都大大缩水而显的单薄,声音也变的表面化,少了那份稳重,不耐听!

最为难得的是TOP GUN FEVER 1那份自然流畅的强烈的音乐感染力!不论是人声歌唱还是器乐,都被赋予了真挚的情感。我对音乐不怎么理解,所以这一项真不知怎样写才好,就说说怎样吸引我好了。我很早以前就买了一张DG的钢琴精选碟《for Elise》,但一直不大爱听,可现在,只要这碟一放,甚至尿急了我都不忍离开去上厕所呢!太美了!以前很少能听完一部协奏曲的,可现在只要一开声你就不忍心让它停下来,如果只听其中一个乐章还有些失落感呢。或许你会说这是LS3/5A的功劳,我不完全认同。因为你只要把TOP GUN FEVER1换成P33,这种感染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只剩下了声音。而且3/5A也不是省油的灯,弄不好前面的器材,你会坐卧不宁的!!音响之道要讲究搭配、平衡,如果我的SPARK MT35功放不是换了Mcap的电容和Mullard、sylvania等胆管,恐怕也不会有这表现吧。顺便说说,把P33换成TOP GUN FEVER 1,感觉就像把跟机的12AX7换成了黄字的Mullard的ECC83!

要挑缺点吗?我的系统有的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密度不够,音像不够凝聚,低频松、蒙。。。。。。但我认为那大部分是我那平价马兰士CD机造成的。一条好线不会使你的系统发生质的飞跃,但能使你的系统尽情的发挥!



增加:


经不住fever老师和FEVER 1的诱惑,昨晚用3/5A听了《柏林之声CD3》track 10 《鼓诗》。一开声“咚”的一声巨响,吓的我跳了起来!不过声音倒是很轻松的,丝毫没有失控的迹象。继续听下去,大鼓小鼓都很弹(当然,没有捶胸口的感觉),而且能明显听到鼓锤大力击落之后频响也由高向低深潜,直打到地板上再弹起来,然后“嗡”声响起余音袅袅。。。。。而且我第一次听这首《鼓诗》感觉到了旋律!直如行云流水般弥漫开来!好不过瘾啊!连续听了4次。。。
好在我够理智,硬是控制着自己不去加大音量,要不可能会遭殃。
FEVER 1 万岁!
TOP
4#

FEVER 1 与FEVER 2 电源线的比较

有幸手上有FEVER 1 与FEVER 2 两条电源线,不禁心痒,让他们兄弟俩较量较量。之前E版已将FEVER 1列为非常发烧之选,有详细的试听,有兴趣的一定得看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63273&ntypeid=10我也写过一个试听报告,请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60465&ntypeid=10这次比较,功放固定用小旋风的P66ex电源线,FEVER电源线用于CD机,整个过程我只用一张CD——《柏林之声CD III》,一曲一曲的比,一般每曲都要换四次——用FEVER 1听完马上换上FEVER 2,听完再换。。。。。。

首先总结一下两者的声底,我觉得两者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平衡、大器雄浑而又能柔情似水,既有强劲的动态又有强烈的音乐感,控制力奇佳但又表现的自然、流畅、醇和,密度、厚度足够却又细致入微。。。 用E版的话就是:“70%的美国声+30%的欧洲声”!更难得的是这美国声和欧洲声却揉合的恰到好处,绝没丝毫的生硬做作!
虽然整体看来二者声底一致,但仔细比较之下,FEVER 2 在各个方面都比FEVER 1高出一截的:
1、音像
从FEVER 1 换成FEVER 2 ,第一感觉就是音像一下子就饱满、凝聚、结实起来,厚度、密度大增。用FEVER 2听track 1的女声和伴奏钢琴,喉底更厚实、饱满、滋润,钢琴低音键敲下去感觉更有力量、弹性更好,琴弦的震荡、琴腔的共鸣声展现得更为清晰实在,因而音像的轮廓也变的更清楚,立体感更强。
2、分析力
无论那个频段FEVER 2的分析力都要比FEVER 1高出一班来,尤其是中高频表现的就更加细致入微。Track 1的女声,喉音颤动声清晰明了,而且有明显的空气与喉咙摩擦感,因而人声表现的更为圆润,track 2里的小提琴弓与弦的摩擦的泛音更丰富,因而粘滞感表现的更充分,质感更强烈。堂音也更为丰润自然。track 4的sax吹起来真有些口水花四湍之感。而换FEVER 1来播,就显得糊了一点滑了一些,因而活生感也就打了些折扣了。由于有更好的密度和凝聚力,因而FEVER 2的低频段分析力也就更到位,track5里此起彼伏的大提琴拨弦声、track 10里的大鼓小鼓都清晰可见,用FEVER 1播来就显得稍为模糊些。
3、能量
两条线都能提供充沛的能量,而且是全频段一致的,中低频表现的稍为突出些。难得的是这充沛的能量却控制的非常到位,丝毫没有混乱之感,控制力着实了得!这充沛的能量造就了强劲的动态和宏大的音场。比较起来FEVER 2表现的更为充分,track 4里的木吉它拨弦弹性十足,track 10的大鼓收放也更自如,爆发力惊人,一锤一锤的直打到心坎上了。换上FEVER 1,感觉那吉它的弦好像稍松了一点,鼓皮也像稍受了点潮,软了一点。至于速度,我觉得哥俩都是不过不失,恰到好处。
4、音场
如果只论大小,我觉得FEVER 1与FEVER 2不相上下,都是非常宏大壮观的。听trac7的交响乐和track10的群鼓都有穿墙破壁之势,深度宽度都非常可观。唯FEVER 2有更强的结像力和分析力作铺垫,所以音场的边沿也就交代的更为清楚,层次更分明,线条感更清晰。
5、音乐感
这可是FEVER电源线的绝对强项,全频都是非常的流畅、生动,节奏感、高低起伏、强弱对比都表现的非常到位,无论播哪一track,都有一种抓住你不让你离开座位的强烈感染力。FEVER 2由于分析力、质感等都更胜一筹,因而表现的更为生动、自然,活生感更好些。
6、兼容性
我觉得两条FEVER电源线都是非常平衡的,并不偏重于某个频段,所以什么类型的音乐都能很好的表现。所以在配器材时我觉得没什么顾忌。
7、两线齐用
比较了那么多,那么两线齐用是什么效果呢?那是在FEVER 2的基础上大大的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感觉1+1远大于2了,让我有终于“得道”的感觉!那些若有若无的弱音一下子都跑出来了,泛音、堂音随处可见,空气感大大加强,活生感。。。。。。。。
TOP
5#

看看我的超级拖板和TOP GUN 6L6胆机报告: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71790&ftdate=20050325&nTypeId=10
TOP
6#

使用TOP GUN 超级电源拖板已经3个多星期了。刚开始接上时的震惊已慢慢平静。现在拖板的状态已出来,心痒,细细品尝了一番,以下把感觉写出来与同好共尝。

先交代一下我目前的器材:
CD:马烂死CD63 MK2 KI(用FEVER 2 电源线);
功放:TOP GUN 6L6 胆机(25W,用FEVER 1 电源线);
喇叭:spendor LS3/5A;
信号线:V.D.H. Intergration 超合金线;
喇叭线:Audio Note AN-B;
用小旋风P66ex电源线接入TOP GUN 拖板。
由于住地电压奇高,所以还得用了一个国产的3500Kva的稳压器。没用TOP GUN 拖板前,用稳压器的延迟输出供CD机,直接输出一组接功放;拖板到后,CD和功放都由拖板供电。不比较是难分高下的,但我手上没有类似和档次接近的器材,所以以下听感只是用和不用TOP GUN 拖板的对比报告。

整体:
接上TOP GUN 超级拖板开声第一感觉就是:整体上一下子变的轻松、温润起来,背景要用“安宁”来形容才行;高中低分布非常平衡,而且连贯性极佳;整体条理分明,乐器分离度大增,层次更清晰;音场深、阔度均明显扩张。听水星录音的夏布里艾的《西班牙》trac 1 ,那些火爆的场面,在不用TOP GUN 拖板时,会显的有些散、乱、紧张;用上后,紧张感马上消除,大动态下依然不散不乱,左后方那大鼓声推后了起码1.5米,奇怪的是反而显得更为深沉而且更具冲击力。低频的下潜和控制力由此可见一斑了!

音像:
用蔡琴《机遇》trac 1试吧。接上TOP GUN拖板开声,泛音马上丰富起来,清晰、实在、生动。因而使得琴声颗粒变得滋润、厚实、饱满,而且弹性十足,背景触键声都清晰悦耳,那强烈的质感叫我无论如何都不信录音时用的是假钢琴;人声口形比不用拖板时更显凝聚,空气感加强,连句间换气甚至齿音都变的动听起来;气流与喉咙的摩擦质感大大加强;胸腔共鸣声交代得更充分,不用该拖板时,共鸣声会显得松散。中高频段的优秀由此也可见一斑了!

音场:
上面说过了,用上拖板后,条理分明,乐器分离度大增,层次更清晰;音场深、阔度均明显扩张。《机遇》trac 2里那一群小鸟嘻闹着从很远处飞过来然后再飞过去,表现的充满动感,刹是迷人;听雨果《山童》trac 5 ,没用拖板时,显得有些干、薄,强音时有些发刺,用上拖板后,整个音场后移了一些,自然、耐听很多!层次清晰了,后排此起彼伏的鼓掌声有着强烈的动感,还有些小手掌的肉感呢。最后一句齐唱的“呜”声强音非常有力度,但不冲耳,然后听到录音棚深处回响的堂音,好像看到墙壁了。。。。。

瞬变及动态对比:
因为fever老师说该拖板有滤波作用,所以一定要测试一下动态。用一听钟情的古典参考试音碟,trac 2的法兰明高吉它。用与不用TOP GUN 拖板,速度感几乎不变,或者说用上后感觉稍稍,只是稍稍的慢了一点点,几乎难以觉察。但是,用上后会把吉它拨弦的动作交代的非常到位,因而显得动态强弱对比更为强烈许多!

乐感:
目前,我的系统中使用了两条FEVER电源线、一台TOP GUN 6L6胆机、一个超级电源拖板,都是fever老师的产品吧。每增加一样,听音乐而不是听音响的感觉就要强烈好多!这次,拖板的加入,使得我的系统声音整体变得非常的温暖流畅、轻松,而且活生感大大加强。《机遇》trac 2里那一群小鸟吱吱喳喳的飞来飞去,让我觉得它们是在嘻戏打闹;听雨果《山童》trac 5,后排此起彼伏的鼓掌声有着强烈的节奏动感;听钟情的古典参考试音碟,trac 9西崎虫子拉的《梁祝》,小提琴弓弦摩擦的质感强烈,松香味扑鼻而来,琴腔共鸣非常到位,令人情不自禁的投入,甚至忘了她是小日本鬼子了。。。。。

缺点:
我挑来挑去,总挑不出来。不是我的系统没缺点,但挑来挑去,总挑的是我的马烂死CD63的毛病。期待eric版主能挑出毛病来吧。
TOP
7#

音乐旅程兄,据fever老师及一些老烧说,“耗电量”在300w内的后级,是没什么影响的。
在我的系统里(用TOP GUN 6L6胆机),没任何负面作用。
TOP
8#

初听FEVER 4 电源线:

FEVER 4 太粗太硬了,费了好大功夫才把他接上我的M.F. A3 CD。FEVER 2 退位接到了TOP GUN 6L6,FEVER 1 则用于墙插至TOP GUN 超级拖板上。开机预热。。。用《机遇》开声。。。。

有些失望,清清瘦瘦的、还有些冲。这些都是新线的特征,由他唱吧,忙别的去。

一个小时后回来,再按下play键,哇!整个世界都变啦:人声饱满、凝聚(之前一到有喉、胸腔共鸣声就有些收不住),堂音、
空气感、泛音真是好的离奇,钢琴的颗粒感非常明显,力度、动
态、厚度、密度都大幅度增加,弹性十足,再加上充分的高低延
伸。。。。在宁静背景下,分析力大大提高,听FIM的《秋思》trac 1 ,很多以前若隐若现的擦弦声等细节都充分的跑出来啦!还有个特点,音场层次、乐器分离度特别好,而且后排也表现的很清晰实在,如《机遇》trac 2,那群小鸟飞到远处后还是看的清清楚楚。

此线可是把FEVER系列电源线的雄浑阳刚推到了极至啦!用上
FEVER 4 后,全频段都会有一种很有份量的感觉!使得我的3/5a
都有些霸气了!而听感却是越煲越轻松!! 嘿嘿,好家伙,我
把CD机从马兰士CD63升级到音乐传真A3时都没这么震撼!!现在还是新线,声音整体还有些紧张感,fever 老师说此线要煲1000小时才算煲熟!真不知到时候是何光景呢?!!

FEVER 4 是有源屏蔽的,把电池盒取下来后,声音会变的平淡,没有带电时那么丰富多彩的细节,对音色层次的细微变化捕捉也没那么敏感。
TOP
9#

继续放毒:TOP GUN HOT LINE 3 信号线

昨天下午拿到了HOT LINE 3信号线,接上系统煲了4个小时,晚上就与我原来用的V.D.H. Intergration 超合金线“只抽”。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之下V.D.H.这对我原来非常满意的超合金信号线却只有挨打的份。。。也很难想象,fever老师说要煲1000小时才到最佳状态的线只煲了4个小时就把我的V.D.H.比的一无是处。。。。。。

HOT LINE 3 还是TOP GUN一贯的雄浑、阳刚而不失细腻,绵密却又宽宏大度,全频段量感充沛。。。。就拿大家熟悉的《机遇》来说好了:
trac 1 一开声,那钢琴颗粒非常饱满,但不是放大了形体的饱满,而是非常凝聚、高密度的饱满,泛音非常实在清晰;一换回VDH,则明显觉得份量不够、泛音轻飘飘的。人声一出,齿音、喉音、共鸣等声质感异常强烈,加上密实饱满,感情表达很到位。空间、回响都是实实在在的“见”得到,用VDH播来则有些隐隐约约。强调一下TOP GUN HOT LINE 3的饱满都是非常绵密的,如果声音可以用重量单位来量度,单位体积里VDH能有50kg的话,那么HOT LINE 3 再同样的体积里会达到90kg!!

最吸引的是trac 2 里的小鸟声啦,用VDH时,小鸟飞的高度只比音箱高出20cm左右;一用上HOT LINE 3 ,哈哈,起码高出一米多,哈,这才是在空中飞嘛!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视(感)觉!!音场如何,留给大家去想吧。。。。。

trac 3 里的假大提琴响过后,那弹奏的贝斯非常厚、弹,下潜也深。有此表现实在难得,赶快拿出一张雨果的陕北民歌《兰花花》,只听trac 5 里的鼓声(哈,这么好的碟只听这个,实在是有些作孽之感,就当我烧昏头好啦!)。鼓声在右后方响起,又只能说密实饱满啦,而且弹性十足、量感充沛,极具冲击力!还有良好的质感呢!嘿嘿,谁说3/5a没低频??哈哈。。。。

不写了,煲线去!
TOP
10#

煲了100小时后的HOTLINE 3,与刚开声时相比之下简直是判若两线。

新线刚开声时的有些张狂的感觉现已完全消失,毛燥感也是大大减少;原先有些过量的中低频现在大大收敛,甚至收的有些过了头似的,整体上变的自然、平实、内敛。

中频段的表现力、分析力提升最为明显,听人声时显的非常自然、生动,对喉底颤音的细微变化的捕捉非常敏锐,这跟我在广州海印一些JS处听一些高档器材组合时的感觉非常接近。高密度、高分析力是有这些感觉的基础。听FIM 的《秋思》,那古筝筝弦、钢琴琴弦颤动的声音变化过程被表达的异常细腻、丰富多彩,余韵悠扬绵长;二胡揉弦时声音的细微变化也被充分的再现。

音场的高、深、阔没有明显变化,但新线时混乱的感觉也在逐步消失,空间更为清晰。在出彩的中频衬托下,音场内显得非常充实,定位更加稳定、准确。

声音的动态、强弱对比大幅度改善,不象新线时的一味雄浑、刚猛。


现时的缺点:

高频的延伸及解释力还不够。现在给我的感觉是太甜了,人声、乐器都象抹了蜜似的,质感、空气感表现很不到位!
音场是够宽大了,但场内的乐器间的分离度却不好,音像的轮廓模糊,层次感、线条感有待加强。
中低频好象收的太多了,少了些丰满的感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