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友戒烧必读 [复制链接]

241#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42#

回复 241楼circle的帖子

您欠缺一个学习型的认知架构,不懂得学问中广泛的相互交融性及其共通的基础渊源。
TOP
243#

应该相信厂家还是播放音源呢?
circle 发表于 2017/11/18 10:50:19
我不至完全照抄吧,已经讲过雨果,篮光就是老师。
TOP
24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45#

结果那会有问题?
TOP
24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47#

回复 246楼circle的帖子

我有一个建议:“立体声的看”是个好题目,您不妨以此为题,另立一篇,以飨读者!
TOP
248#

回复 246楼circle的帖子

我有一个建议:“立体声的看”是个好题目,您不妨以此为题,另立一篇,以飨读者!
guoguo 发表于 2017/11/18 11:50:11
我就点了一下“只看楼主”,清净了。
TOP
249#

回复 248楼时光车间的帖子

啊!时光兄。4对阵列可调试完成?
TOP
250#

回复 248楼时光车间的帖子

啊!时光兄。4对阵列可调试完成?
guoguo 发表于 2017/11/18 12:15:24
完成!实测完毕,精准摆位。……
四对阵列,开声共振一周后,以声负载阻抗音频分析仪,实测阵列电学参数。
四对阵列相对于一对箱:音频特性、阻抗曲线、相位,保持一致,没有出现负面恶化,反而平趟度均有正面改善。
阵列后,灵敏度上升3db,一对箱低频响应自35hz起、39hz完整;而四对阵列低频响应自32h起、36zhz完整。
……
1000hz标准阻抗,一对箱4.5欧,四对阵列4.6欧,应该是阵列连接导线原因。
TOP
251#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5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53#

录音第一篇:音乐录音历史随感
      以一天来比喻,0点出现了音乐,直到23点后才有了录音,这“一瞬”=160年,精彩纷呈!
      最早的录音是对波动声能的直接记载和还原,称为“声学录音时代”(令人遗憾的是,西方音乐辉煌的整个17-18世纪,据说仅有勃拉姆斯的声音被记录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
      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由贝尔实验室成功完成电气录音。进入“电声模拟录音时代”后,又过了20多年,大家熟知的DG、RCA、DECCA、PHILIPS才逐步登上舞台,从而开启了20世纪50-70年代所谓“音乐录音的黄金年代”。
     1980年代后,以cd的量产为标志,录音进入了“数字时代”,兼容、便捷的编辑功能使得“音视一体”成为了大众娱乐的主流,独立音频艺术逐渐简、快餐化,把录音看得那么隆重也仅仅是发烧友的事了。(中国大陆却在此时才逐步进入物质繁荣时代,1980年代后期开始的“音响热”,相信会勾起这里很多人的美好回忆)。
         当今,在这个科技几乎要带领我们走向“自由王国”的时代,街边小店也可以为你去圆歌星、演奏家之梦了。录音技术虽然还可以朝着完美走下去,录音艺术的创作源泉也还远远未到枯竭,但它们确实也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象牙塔……
TOP
254#

录音第二篇:录音的技术与艺术
     1. 录音技术的发展,使得音乐录音经历了从记录到还原再到创造的过程。今天,音乐数字平台里的多轨混缩、剪辑、变速变调这些技术对原始采录而言,就是高超的整容术。完全不依靠采录的电子合成音乐节目单也在不断加长。声音的vr、ir、mr早已实现。“录音”这个词,已经不是发明它时的本意所指可以涵盖的了,针对录音的本科教育也更多是归到艺术类了。
     2.技术不断向前走,各种可能性被开辟出来,审美也就越来越多样化了。今天的录音界,“古法酿制”还在继承,同时,针对大众娱乐快速传播的“整容录音”和为影视作品进行的“配乐录音”,是技术进步主要的目标方向,原因是这些领域有更多的购买力。
     3.当然,发烧友喜爱的“黄金时代”录音绝对算一笔宝贵的遗产,这笔遗产记载着对待严肃艺术的崇高精神。某著名指挥家连RCA的大ab式录音都表示反对,因为在他看来,声音的统一作为“交响精神”是神圣的,而夸张的音场营造带来对和声色彩的渲染,就是“该由马戏团来表演的娱乐”。当然,在专业界,这也是有争论的,想想斯托科夫斯基那片“白头翁”吧!
     4.说到这里,穿插一段以前写的感受:
“有时很好玩,指挥希望声音集中,凝聚,甚至要求一、二小提琴上弓时尽量往里靠!往里靠!而录音师呢又希望分出乐器层次,要求乐器离开点!离开点!记得雨果试音一里有录制乐器布置示意图,我一看海顿奏鸣曲第三章的录音布置,吓了一跳,主奏提琴和乐队完全分离(当然,这也算不得什么,各录各的再合成也行)”
我想,这就是我前文说的“录音蒙太奇”的一种。
     5.说到录音中“蒙太奇”艺术形式的运用,也是录音技术进步开辟出的“新审美”。录音史里也都提到采用磁带记录后,其相对便捷的剪辑功能对后世录音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深远影响。再看看当今的数字技术,那已经是翻云覆雨了!
     6.即便是继承传统的所谓“古法酿制”,亦受技术进步的影响。虽然有反对之声,但其实是好处多多的。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大卫.罗素就曾提到,录音时他用高张力琴弦,而现场演奏时用普通张力。为什么?因为录音时放松啊,不好可以剪,也不需要从头来过。对于所有演奏家,技术的瓶颈更主要是心理状态所致。因此,他录音里华丽的音色变化反而在现场很难听到。(当然,不是指那些把头伸到共鸣腔里才听得到的蒙太奇,这个我还是能分辨的)
       7.发烧友对音色的苛刻追求,可能是古法录音的强项,想想那些价值不菲的真空管麦克风。Tacet的录音价值观中就多次提到古法在他们的发烧录制中不可替代的价值。作为发烧友,我还是认同这种执着的,甚至,沐浴熏香这种更古老的雅仪,我都不想放过……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7-11-24 21:07:43
TOP
255#

对7音色讲两句,音色好听(美)很个人化的,但从准确来说,古法----录音相对来说一般般。
TOP
256#

回复 255楼Real的帖子

好听重要,还是真实重要
TOP
257#

这个无法回答您!
TOP
258#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59#

回复 258楼circle的帖子

如果是几日的现场录音合成,唱片会告诉你几号到几号。

哦!举个例子学习下如何?
TOP
26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