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爱朱里尼 [复制链接]

1#

同样喜爱朱里尼,或者说偏爱吧。我所偏爱的指挥家有两位,一位是朱里尼,一位是贝姆。仿佛lz对贝姆无甚好感?这倒是见仁见智了。个人认为贝姆80年那版贝九非但不是毫无特色,反而是充满特色,即使以贝姆本身的诠释风格而言,也足以称为异数,贝姆很少以这等强劲的姿态诠释乐曲,他的这般贝九,仿佛银钩铁画,劲力十足,然而在第三乐章却又做到最大限度的质朴,真是令人钦佩。至于朱里尼的贝九,可惜八十年代版尚未听过,而72年版实在未惬心意。

个人觉得朱里尼在dg的一系列录音堪称绝品,是大师黄金时代的完美之作。之前的录音略微缺乏个人烙印,之后的录音就是个人烙印太显著,唯独dg时代的录音真是无一不精,个人风格和诠释解读完美统一,令人赞叹。

朱里尼的指挥仿佛可形容为择善固执,他之感人至深之处,尚不在精妙的声部刻画,或者高雅的绅士意趣,而在于那种热忱而高尚的情操,或者说某种在他那个年代已经有点儿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亦或是宗教热情。感觉上朱里尼是唯一一个能像瓦尔特一样让乐队发出高尚歌唱的大师,情到深处,令人潸然泪下。

朱里尼骨子里有种对逝去的往日世界的怀旧,他的道德仿佛是十九世纪的,他所尊奉的理想也属于那个逝去了的时代,那个更加富有人性和信仰的时代。朱里尼让这股子热忱放声高歌,绝不屈从于时宜,他的艺术,自然又带有一份固执的傲岸,与决不妥协的高洁。

以前看到一份港台方面的乐评,有一句话十分精到,就是说朱里尼仿佛是瓦尔特与克伦佩勒的独特结合体。尽管可能由于国籍和风格上的原因,朱里尼容易被认为与托斯卡尼尼及富特的风格更为近似,但他的艺术理念却和瓦、克两位大师更加接近,具体难以多说,听多了感受愈深。

个人最喜欢的朱里尼作品,应属马勒第九,布鲁克纳第八、九,贝多芬第六,勃拉姆斯交响。至于早期的莫扎特歌剧确实是佳作,虽非我们熟悉的朱里尼之声,但指挥家对作品气质把握之精准,仍然令人敬服。晚期唱片在国内销售不佳,我听过的也少,然而对他与bpo合作的莫扎特40、41仍然十分喜爱,他的40交响曲堪与贝姆比肩,而风格把握之完美,不在瓦尔特之下,虽然瓦尔特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最伟大的莫扎特指挥家,没有之一。。。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0/7/5 10:16:1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Backhaus
TOP
2#

回复 7# 老范 的帖子

72年版确实难同80年相比,不过倒是很有贝姆一贯的风格。

至于情操境界这些虚的东西纯属见仁见智,让范老见笑了。个人是在听过朱里尼的马九之后有此观念的,这一版马九也属于少数让我不忍多听的演绎。

朱里尼的歌唱性很独特,然而他vpo的勃拉姆斯全集仿佛并未特别突出这一点,倒是让人有点意外,vpo那套勃拉姆斯真是非常有特色,但有时让人犯迷糊,也许是唯美到极致了,一时难以习惯。
Backhaus
TOP
3#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10-6-17 13:44:00 发表
如果同时再与赛尔的风格形成对比就更妙了。

一直以来觉得这倒是一颇有意思的选题,Q兄有没有雅兴欣然命笔啊?
话说朱里尼晚期的速度和切利确实有一拼,怪不得切利骂遍同行,仿佛对朱里尼倒没什么意见。。


不过赛尔的话,我倒是觉得此翁与贝姆的风格颇有类似之处,但贝姆文雅些,赛尔强劲些。


此外朱里尼还有个十分出众之处,就是仪表堂堂,相貌不凡。鉴于大多数音乐家都长的“歪瓜裂枣”(并无不敬之处,但确实是实情),朱里尼的仪表风度实在为音乐大师挽回了不少“面子”。


不过貌似贝姆年轻时期也相当清秀英俊,只不过有时表情严肃了点。要知道贝姆的儿子卡尔-海因茨当年也是万人迷(《茜茜公主》中约瑟夫皇帝的扮演者),儿子英俊潇洒,老子也差不到哪儿去。。。
Backhaus
TOP
4#

回复 20# 莱纳 的帖子

这个何处可寻觅?请指教。话说大师不是98年就隐退了吗。
Backhaus
TOP
5#

原帖由 Haffner 于 2010-6-18 0:2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kbohm 于 2010-6-17 17:40: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10-6-17 13:44:00 发表
如果同时再与赛尔的风格形成对比就更妙了。

话说朱里尼晚期的速度和切利确实有一拼,怪不得切利骂遍同行,仿佛对朱里尼倒没什么意见。。


不过赛尔的话,我倒是觉得此翁与贝姆的风格颇有类似

话说百度对卡尔海因茨的介绍中也只是很随意地提了句“父亲是乐队指挥”,看来出典在此。贝姆在古典乐坛的名望,实在高于小贝姆在影坛中的名气,不过小贝姆正当盛年却急流勇退,支援非洲建设,且以如此英俊外貌而娶一非洲黑人妇女为妻,确实也可使诸多中外“明星”汗颜,可谓老子英雄儿好汉了。
Backhaus
TOP
6#

原帖由 亮亮2 于 2010-6-18 14:30:00 发表
先前有人想比较朱里尼和切利的“慢”。但要知道,不能只因为他们的慢就要把他们归为一类。他们的慢只是表象,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


切利的慢是要精雕细琢,使乐理结构澄澈通明,使乐曲本身的力量与感染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朱里尼,源于他本身为意大利人及其意大利歌剧的传承底蕴,他的美学专注在挖掘音乐的戏剧张力,或者说他晚年更加沉迷于乐曲的悲剧性,因此也变慢。君不见他老人家每次都一副悲天悯人的表情乎。曾

是极,切力和朱里尼之慢完全是两码事。而朱里尼的悲天悯人也体现在他的诠释风格中,悲天悯人、古道热肠、择善固执算是朱里尼指挥艺术的其中几个特色。
Backhaus
TOP
7#

回复 26# 仁厚里权少 的帖子

恕我直言,如果比较习惯阿巴多的风格,那么我很怀疑是否能接受朱里尼的路数。虽然二人同为意大利人,但风格确实太不相同。
Backhaus
TOP
8#

回复 33# 白玉苦瓜 的帖子

“点拨”万不敢当,实际上我是从一篇港台乐评上读到这个观点的,可惜现在找不到那个网址了。可见这个观点的原创者确实感悟极深,能使喜爱朱里尼的乐友大多有所共鸣。
Backhaus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