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6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非常发烧之旅:香港空巴A330机长家访+避震梁工作室家访,揭秘发... [复制链接]

181#

AURUM 工作室看起来很简单,但并非一般的产品
品味音乐
TOP
182#

顺便问问E版主
到了梁府,有什么感想!听的效果如何!。
品味音乐
TOP
183#

AURUM 工作室看起来很简单,但并非一般的产品
marktwo 发表于 2016/11/11 18:48:11

兄远游, 久违了!

附今年722日和某烧友whatsapp对话黄金镀膜, 供參考


[22/07 11:52] ALEX NG: 我最近把1条新电源缐用在抽湿机开左几晩,在洗衣机洗左4个钟,然后比解碼用,实时的表现是松散音埸细无细节,要唱返几首歌才回复水平


[22/07 12:03] ALEX NG: 应该不会煲伤线吧!


[22/07 12:27] Albert Leung: 我的fans问过我:他们用有摩打的电器煲名厂电源缐,煲完衰哂!
但我用电饭煲,水煲,洗衣机,雪柜煲Aurum电源缐,时间虽很长,但愈煲愈靓,点解?(般插过摩打电器的缐材,要插回其他不用摩打的电器一段时间后会复原)


答案:黄金镀膜本来就是应对这些干扰的良方!
般电源缐,宜以发热缐耗电的电器为主。
如担心 煲伤线,插在我的用黄金镀膜电源线做总缐的黄金镀膜排插上煲,有较快的修复功能!


[22/07 12:37] Albert Leung: 黄金镀膜电源线有优化电器组件的功能!就好像电视机,只要用我的电源缐,尤其是您试过的单晶金银合金系列:Celestial天籁,Crystal晶采,还有孖支天籁Celestial Cantus,特别明显,差仔多年前第一个报告:Celestial—插落大电视,睇住画面变靓,试完拔走Celetial还原再看,画质也比从前未插过Celestial时好!


[22/07 12:39] Albert Leung: 这些独特的功能,若不是黄金镀膜线材的用家,没亲身试过的,肯定不信!


[22/07 12:40] Albert Leung: 您上次只听不看,少了种体验,可惜!


[22/07 12:41] ALEX NG: 下次有机會

TOP
184#

言歸正傳: 續[黄金镀膜] 技术的相关疑问

1.  效果要求: 3D音场和贵气


其实在Hi-End Hi-Fi方面:最宝贵的几种效果是要有高频和超高频的贵气感、丰富的弱音细节、空间感、空气感、极低频的深潜感、辅以(音像聚焦分布点穿墙破壁,不但要离开左右音箱外侧,更要突破左右外墙)(音像聚焦分布点由地板至屋顶的高度感)3D音场,这才是Hi End Hi Fi明确的聚焦力和
3D立体感音场定位(高度最难、阔度次之,深度最易),加上正确的音准和乐器应有的位置、丰富的弱音细节和微动态;这是许多发烧友梦寐以求。但一向都是要花许多金钱和心血才能换取过来,过去是音响富豪的垄断品。


但现在,连我这小人物所自制的各种神经线,也可以很明显地营造出上述效果,在校声方面可说是事半功倍,在营造Hi-End Hi-Fi同样的贵气感和3D效果等等的同时,省下的金钱可能是数以十倍计。


优质发烧接线的巨大改善能力,就是我30年前开始迷上研制超级发烧接线的原因和动力!

请参阅:我耳中的3D音场定位 (一至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2a7230100ciqo.html
TOP
185#

2.     编织方面:


一般烧友最感兴趣的, 相信编织, 材料、端子的声音区别, 我就从这里谈起:

我自制发烧线材的基本秘诀:木兰词。织织复织织……


一般线材是以同一种/或同一根线去负责全频信号/电流的传送; 而我则喜欢以不同的金属材料互相配合, 及以0.23~0.5mm的小口径线芯分成3~5, 每组用2~7支单支线芯, 另加藤萝系甲》技术, 3~5手辫的方式自然就可以编织成「过山车」形态 (注意以Kimber为代表的机器圆桶编织方式不能使每一根线都形成波浪形的结构) 后作为一组 ; 然后再以3~5组织出核心结构; 其中又以不同组合抽头去处理高、中、低频的传输。高、中、低分组处理更成为常态!一般核心结构完成后再进行黄金镀膜程序处理!  一般以银系材料用于高频处理, 以铜系材料用于低频处理。


线径未必愈粗愈好


先讲线径: 要注意的是, 我不喜用粗线


线愈粗相位漂移值愈大;愈幼则电流负载量愈低既知电缆(Cable)是由多股单枝线芯(Wire)绕成,如果每枝线芯都有独立绝缘包装的话,绕制形式被称为李兹线(Litzwire)或俗称漆包线 [金线梁按:例如MonsterMITTransparent]。若线芯不经绝缘处理,那末多股导线的导电效果在理论上便和同样粗度(口径)的单枝线(Solid core)无分别,只是线身更柔软,易于屈曲而已。


电源线要用合适的线径:国内音响用线、用电,有许多坏习惯和错误的认知,例如电源线太粗,而导致音场既前且窄 + 矮,更形成不了包含高度感的3D音场。


口径愈粗的线芯所含相位漂移值愈大,但线芯愈幼则电流负载量越低,这矛盾尤其呈现在须要传送庞大电流的扬声器上发烧友的「象形」推理,从前人说粗线声粗,幼线声幼,对旧有线材制作来讲确实有点准则。声粗皆因相位漂移,声幼皆因电流不足。怎样做到大电流及齐相位二者兼得?有人混合粗幼线 ,我则以不同线径的幼线为主!


: 较进步的办法,是分层绕制技术,线芯分内外二层绕制。例如19芯导线,先用7芯绕成内层,然后在它外皮再包线其它12芯。这方式提供2群时间参差的相位移,分布于较广阔的时域(Time domain)中,对听觉的干扰较轻微。

TOP
186#

织织复织织

效果理想但制作成本较高的办法:是把线芯编织成「过山车」形,每股线芯在缆中的走势不断地由里层钻出表层之后又潜入里层。

即使是完全一样的通用线材,线径的粗幼尺吋非常重要,太幼的欠缺聚焦力和控制力;太粗的会使空气感、高频至超高频和弱音分析力、3D音场的高度感等不知所踪。因为粗线一般多数会过份强调中低频以下的量感,以致在适当聆听音压时,中低音会掩盖了大量的高频及弱富细节。

交叉场编织法

一般消除电场干扰的绕线方式,是把正负两股线互成90度直角交叉编织,这样做也有降低电容放电效应的功用。此项科技,在电学上殊非新颖,70年代的JVC线早已采用90度交叉场编织法。近年高档线更强调交叉电场,但以粗线为主,所以线身直径愈造愈大也。

以交叉场编织法, 结合左右旋的对称式镜面扭绞技术, 效果更佳!

我喜欢以小口径线芯构造无数小型的交叉电场,虽然功夫多, 为多数厂家所不为, 但对消除电磁干扰(EMI)和降低特性阻抗非常有效!

TOP
187#

3.     导线的方向性
导线的方向性,则似乎是80年代才被发现。在电学上,导线方向性的理论至今仍被质疑。但发烧友则深信其事。导线的方向性理论,有说是习惯使然,电子会在导体上「行」出一条路,当把它倒转用时,路面情况就变得粗糙,须重新「行」过。另一说是导线在制造过程中,不论被「推」出或「拉」出,其导体的分子(或晶体)排列形态已具先天的方向性,电势顺向运行则流畅,逆向运行则阻滞,在实际应用时两者都要留意。假如将一条先天具方向性的线倒转用,你就要花双倍时间把它纠正。幸好有人发明了煲线机器。

[金线梁按:还有一种是“接地指向性”,适用于使用(例如藤萝系甲》技术)微波转输接地理论制作所的神经线,可使普通线材“脱胎换骨”,其指向分别和反应较上文所述的更大,例如(按发明及公开发售时间排序)MIT Shotgun系列(1988)、笔者的Magic Link系列(1989)、早期的NBS(1993)....近年的有Entreq]



4.      线材方面:

在选线材用料方面,一般人只注意线材的选择,线径总是越粗越好,而线皮的介质厚薄,线材的耐压、内阻、结构、屏 蔽和特性阻抗等,就没有多感少人去注意了。至于理论技术,则多是似懂非懂、产品科学检测,一般欠奉、尤其电源线的安全标准,更为许多DIY人士所忽视。

其实发烧线材设计易学难精,犹如发烧器材设计一样,首先要以正确发烧理论设计,再经科学检测,然后以金耳朵校声,才能造出一条精品发烧线材


至于专业设计方面:如欠缺理论基础、产品科学检测,和专业认证,以凑巧try and error的设计方式,我认为是不足取的。


TOP
188#

线材特性:


银和金是制造高档神经线的极级原料,至今仍未有人售卖纯金神经线,但纯银线就有多种。电学上,银是导电性能最强的已知金属,提炼纯银的科技,比炼铜难度更高,纯银的状态至不稳定,防氧化的处理更要加倍考究。此外,银的「集肤」系数与铜颇有差异,低频潜进银线芯运行遭受的AC(交流)阻力相对地大,比起铜芯,同口径的银芯具较高相位移。所以,银线芯的幼度一定要比铜线芯更细。但另一方面,线芯愈幼则总的电阻会提升,银线大师所要克服的难题比铜线大师更多吧。


纯度愈高之铜分子,愈易氧化。
虽知高N值非靓声保证,还须看绕线技术和防氧化工夫的级数。


极品级新一代的线材以高纯度单晶铜、镀银单晶铜、6N单晶纯银、6N单晶金银合金、6N单晶铜银合金等优质昂贵材料为线基,针对不同设计需求甄选不同的介质,是我的选择!



选材方面:


每一种金属都有不同的频率导电特性,没有一种材料是全频皆准的全能导电材料!我信纳以不同优质材料混编方式造线;一般以银系材料用于高频处理,以铜系材料用于高频处理。


我喜欢vdH SilverAudio Note的音色和从容感,但略嫌聚焦力太柔。


已停产的5N荷兰纯银线音色华丽,聚焦明确,立体感强,银线中的低音控制力和下潜力以此为最!

6N单晶金银合金,在高至超高频的贵气和伸延力极佳,配合黄金镀膜等技术的话, 表现更是线材中的皇者! 但两者售价却贵到不得了。除用于高音传输外, 用作地盒和唱臂接地线床有奇效!

6N纯银/单晶纯银: 虽然通透, 但不及6N单晶金银合金甜美耐听, 在平衡的组合中, 单独使用用量过多可能会带恶气。


6N单晶铜银合金(铜银产品比例分别由7:33:7不等): 在人声和深度感的营造方面有独到之处!

5N~7N单晶铜: 低音材料的正选,太普遍, 不说了。


我喜以6N单晶金银合金线为骨,单晶为肉,辅以其它线材和我独特的专利制线方式,大幅提高其音色音效,并以此经验为蓝本,以微波传输理论(WaveTransmission Theory)和黄金镀膜(GoldenCoatings Technology)等技术,创制一系列的较经济的电源线,讯号线,喇叭线和数码线等,务求以合理的代价来取得HiEnd Hi Fi在上述那种宝贵的效果。


高频和超高频的贵气感、丰富的弱音细节、空间感、空气感、极低频的深潜感、辅以(音像聚焦分布点穿墙破壁,不但要离开左右音箱外侧,更要突破左右外墙)(音像聚焦分布点由地板至屋顶的高度感)3D音场,一如前述;至于独有的技术、平直的线性和音调平衡度等老生常谈的各种技术指标和专业验证的方法,我以前的文章多有提及,在此就不多说了……

TOP
189#

5.     集肤效应


所谓「集肤效应」(Skin effect),则似乎是导电原理之老生常谈了。电波沿导体行时,按频率之长短而分据导体不同深度。频率愈高,波幅愈短,便愈钻得浅。反之,波幅愈长的低音,便越是钻得深。物理上,沿表面走(集肤)的高音又比沿深层走的低音去得快,结果便出现瞬态,相位等杂乱失真。解决办法是用很幼的独立线芯绕成粗身(足够流量)的导线。低频在幼芯上运行,根本没有深度可潜,遂被迫与高频在同一表层运行,也在同一时间抵达。


6.  外皮的介质


除了屏蔽网之外,外皮(Jacket)的物料也影响音质。因为外皮可以作为一个电容的电介质,而外皮的接触面例如一幅墙壁或一片地毯地板,在带有潮湿空气时就是一个导体,于是导线/外皮/接触面的三文治就构成一个电容器。外皮原料,便须挑选「倾倒速度」快捷和贮存能量低的物质。


外皮的介质虽然种类繁多,撇开音质不谈,要求安全程度最低的要算是讯号线了。多数作音源的器材,它们的峰值输出电压一般只有2V AC,前级输出须然较大,最大也不过是20V AC上下,而喇叭线方面,它的外皮只要能承受低于40V AC就可以符合最低安全标准了。由此看来,讯号线和喇叭线所需处理的电压并不高,因此安全标准也可以订得很低。但电源线就不同了,它要处理90~240V AC的电压,安全标准自然要订得高许多,而且电源线材的耐压、内阻和峰值电压的计算和制造方式都有所不同,例如欧盟的安全标准:电源线耐压是4400VAC。这是我一向反对发烧友自制电源线的原因,烧机事小,安全第一嘛。


若以煮食来喻Hi Fi,避震犹如煮食用具---基本建设嘛。菜就等如器材,神经线就相等如味精香料。有人认为平淡自然没有特性的就是好线。但不见得白开水可以烧出什么好菜。个人认为好的接线,除了要有好的音调平衡度(Tonal Balance)之外,还要有适当的个性和音效,去把器材的性能进一步发挥,而不是仅仅去反映器材原有的性能而已。


引线一旦脱离外皮的保护,就会氧化,尤其是高N铜。氧化作用会令金属分解,因而丧失质量。受氧化线材会使电流在内部流通时发生负面变化而导致失真(注意:氧化铜和纳米铜是不导电的)。即使是漆皮线也不能保住焊点不受氧化。假如你在焊接好插头之后,用那无酸性的热胶枪(家庭用的就可以了),把热胶溶接在焊点和开了线皮的线材开口上面,硬化后可以固定焊接点的位置和防止氧化,又可以避免因正负接点太过接近而产生短路,使音色音效得以保护线材。即使是一条水线,假如产生氧化的话,也可能使你的器材出现哼(Hum)声。


最后编辑避震梁 最后编辑于 2016-11-13 18:14:22
TOP
190#

品味音乐
TOP
191#

7.     插头

Aurum线由于高至超高伸延特佳, 一般人心目中的优质插头/插座未必管用,电源线宜用青铜插头;信号线和喇叭线可用铜镀金或单晶铜镀金产品;大忌白金系列制品,会使中高音过量!

无论是插头还是插座,有接驳或焊接点的地方,假如接驳不良的话都会导致不必要地增加阻抗而导致失真。除改良焊接、插头和插座的接驳质素之外,适当使用一些诱磁波物体包表在插头外面,可以适量地改善屏蔽作用,扺消过多的电感值和强化感应电动势(InducedElectromagnetic Force)而达致背景较静,深度较佳,音场较阔,低频下潜力较佳,聚焦力较强而且轻度强化整体音压的效果。


玩线驳线而无可闻失真: 使用接驳插将信号线、电源线等延长, 以改善音色、音效, Aurum线材的绝活, 有机会再谈

8.      屏蔽

发烧友大多知道用有屏蔽的线材做喇叭线,是撞板多过吃饭的「吃高音」行为,此非屏蔽线令高周滚降,而是电容效应及放电效应在搞搞震。

Aurum的设计使用微波传输技术和《黄金镀膜》材料,因而例外! 《黄金镀膜》材料的平均屏蔽效果, 每层/块可达≥87dB;信号线屏蔽最多可用8~10, 喇叭线屏蔽最多可用4层。


屏蔽是一个大题目. 其他以后再详谈!

TOP
192#

7.     插头


Aurum线由于高至超高伸延特佳, 一般人心目中的优质插头/插座未必管用, 电源线宜用青铜插头; 信号线和喇叭线可用铜镀金或单晶铜镀金产品; 大忌白金系列制品, 会使中高音过量!

无论是插头还是插座,有接驳或焊接点的地方,假如接驳不良的话都会导致不必要地增加阻抗而导致失真。除改良焊接、插头和插座的接驳质素之外,适当使用一些诱磁波物体包表在插头外面,可以适量地改善屏蔽作用,扺消过多的电感值和强化感应电动势(InducedElectromagnetic Force)而达致背景较静,深度较佳,音场较阔,低频下潜力较佳,聚焦力较强而且轻度强化整体音压的效果。


玩线驳线而无可闻失真:使用接驳插将信号线、电源线等延长, 以改善音色、音效, Aurum线材的绝活, 有机会再谈



8.     屏蔽


发烧友大多知道用有屏蔽的线材做喇叭线,是撞板多过吃饭的「吃高音」行为,此非屏蔽线令高周滚降,而是电容效应及放电效应在搞搞震。


Aurum的设计使用微波传输技术和《黄金镀膜》材料,因而例外!《黄金镀膜》材料的平均屏蔽效果,每层/块可达≥87dB; 信号线屏蔽最多可用8~10, 喇叭线屏蔽最多可用4层。


屏蔽是一个大题目. 其他以后再详谈!

最后编辑避震梁 最后编辑于 2016-11-13 23:43:44
TOP
193#

9.     「特性阻抗」的定义


最后,宜认清楚75欧「特性阻抗」的定义。


一般认为,导线的「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Impedance)在传输声频(20Hz-20KHz)时并无重要性,但近年亦有主张把全部声频转接瑞统一为75欧的人。发烧友宜认清「特性阻抗」的定义,是讯号的受送二端都以相同的阻抗值去匹配,而非导线之阻抗值(Resistance)。传统的传输线理论是,当讯源,电缆,及负荷(即送端,导体及受端)的电阻值相同时,讯号传输便没有损失。这道理适用于波长短于电缆长度的无线电波传送,因此,电视天线,视频讯号线便以75欧同轴(Coaxial)传输为国际标准。特性阻抗匹配,杜绝了讯号在网络里差生反射和谐震(驻波)的情况。但由于音频讯号的波长远远超越导线的总长度,所以音频驻波不可能在音响系统内发生(声频讯号以电的速率运行时,每个2 万周声波的长度达9英里!)


[金线梁按:「特性阻抗」+「匹配阻抗」的失真是能听得出,发烧神经线厂家既相信,亦在普遍使用其理论,但是难以用仪器量度的。就如以微波转输接地理论制作所的神经线(例:MIT Shotgun、我的MagicLinkAurum cables),既符合理论,听起来又有效、改善亦大;但在我所接触过的专业音响测试器材中(最贵达数万美元),其测量结果都是没有分别的。 生产商为求以最低成本造出最低「特性阻抗」的线材,于是鼓吹以75欧同轴线一类概念的结构作为音响专用线材的设计。市面上就出现了许多内部接线线芯直径一般,而线身的总体直径就极粗的音响线材,包括了电源线、信号线和喇叭线;即使不一定是75欧,这做法确实可以以最简单结构、最低成本造出较低「特性阻抗」的线材。]


有专家率先倡用以炭纤维(Carbonfibre)充当导体做讯号线。炭纤的电阻值大于铜约1,000倍,但发明人范登豪(van den Hul)则坚持,精炼炭纤凭特殊的晶体结构,其传输纯度甚至超越银线。是否属实,就要亲自体验了。

[避震梁按:20多年前我喜欢炭纤维造的屏蔽网,现在是《黄金镀膜》屏蔽]


最后,导线传声质素仍须饱受焊接,插头质料及插与座之接触情况所影响。焊锡及焊工均具极度重要性,原厂出炉的「点焊」,把导体与插头熔为一体,效能远胜「辣鸡」手焊,乃不争的事实。插与座的接触情况及电镀层之导电情况,更衍生一大堆剪不断、理还乱的后果。本篇简阐了一切有关仿真讯号传输电缆的常识,希望对发烧友有些帮助。至于光纤传送和数码传送,则又另有学问了。


金线梁按:SHOTGUN式焊接法的缺点是:高频伸延减少甚至不足,我的MAGICLINK焊接法和藤萝系甲》技术,则从结构入手,以大幅降低特性阻抗的方式去同时提升超高至超低的两极伸延,音效全面改善的同时,缺点是:结构太复杂!


由于校声和造线,在过去20年来,一直是我的嗜好,乐此不疲以外,并本着独乐乐不如乐乐的心态,和大家分享我的发明成果。如果因此而影响到个别音响行家和代理的利益,不才在此致歉!


另一方面,由于这只是我的兼职之一,在产品销售方面我一直都不太积极,多年来一直只售予互相认同的少数有缘人,希望将来可以在此有所改善,制作一些超值产品和大家分享!


最后编辑避震梁 最后编辑于 2016-11-14 09:47:47
TOP
194#

屏蔽科普介绍:


基本屏蔽是采用一般的金属,常用的有铝、铁、铅、铜等,例如铝壳隔电场、铁壳隔磁场、铅壳隔幅射…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传导和屏蔽特性。

一般的金属屏蔽,除屏蔽效果参差外,还会产生绕射、衍射等问题而无法达致连续和密闭的要求。


本人的《黄金镀膜》专利产品,采用和3M同类产品雷同的射频井陷理论,射频干扰进入[黄金镀膜屏蔽层内后无法脱离,彻底消除传统屏蔽方式无法解决的衍射和绕射作用所引致的负面缺点。


《黄金镀膜》的配方是专门针对音响和电子器材相关产品,对一般屏蔽材料难以应对的射频干扰特别有效,国际市场上也有类似的工业产品供应,例如著名的3MALPS…的类似工业产品。

“射频干扰对Hi-Fi回放有严重的负面影响(PCHi-Fi更甚),虽然不是人耳所听的20-2万周范筹,但相关讯号干扰仍有可能导致20-2万周的可听信号范筹内出现谐波和谐波之间的互调差频信号饱和,导致模 拟电路出现瞬态互调失真,从而使音响器材产生失真…”


黄金镀膜技术的抗干扰方式和效果完全不同于一般常用材料,也不取代原有产品和设计,只是在原有基础上作出补充!适当使用后,不但背景宁静,泛音弱音大增,控制力、分析力、3D音场等也会大幅改善…


简单的说:黄金镀膜原是基于航天技术,为抗电子干扰、雷达隐形和反幅射导弹接收电子信号而开发的军工技术和产品。广泛用于第3代以上的战斗机(风挡)、反幅射导弹、卫星、月球车等航空航天产品。


TOP
195#


今日蒙惠普谢总和E版热情相邀! [/size
避震梁 发表于 2016/11/10 0:27:40

祝梁师东方音响展成功。
TOP
196#

屏蔽科普介绍:2

同样的技术,就不同的用途、用于不同的地方就要有不同的配方和产品,电气产品不但受大气中各种RF射频、EMI等干扰,自身也是干扰源,在机壳内也会产生互扰。例如IC芯片:既容易被干扰,也会产生干扰(电容、变压器等也如是),所以ALPS和我就有专用的IC屏蔽贴片。就是我的黄金镀膜也有十多种啊….例如我的《黄金镀膜》CD垫就用上了4种不同结构、不同厚度的制品,虽从未有正式发售(《黄金镀膜》亦然)168论坛上的用家也有好几十位(包括E)


《黄金镀膜》CD


一般屏蔽材料,都会对高频至超高频造成衰减,惟独黄金镀膜屏蔽技术例外!例如一般喇叭线(音箱线),由于担心低压大电流及长度较长,容易导致高频(超高频更不用说了)造成衰减,多数厂线,都没有屏蔽。
而我设计的黄金镀膜音箱线,不但是内外全屏蔽(内屏蔽:“藤萝系甲”无源电感线材回路屏蔽技术,20多年前已是我的设计特色),而且高频至超高频伸延特佳(与共说高频至超高有增益,不如说没有衰减),多线分音更是我的设计特色!


《黄金镀膜》对于传统屏蔽技术难以应对的超高至极高频(MHz-GHz)的射频干扰极为有效,多层金属镀膜技术使射频干扰进入[黄金镀膜屏蔽层内后无法脱离,彻底消除传统屏蔽方式无法解决的衍射和绕射作用所引致的负面缺点。(尤其适用于会产生大量射频干扰的数字芯片。)


《黄金镀膜》材料运用于屏蔽方面,只是最基本的能;其中基于微波传输技术理论,配合不同的配方和应用方法,将《黄金镀膜》材料用于信号(数据)、直流和交流电传输,是黄金镀膜技术发展领域和历史中,独一和前所未有的做法,这才是其精义所在!


最后编辑避震梁 最后编辑于 2016-11-14 23:27:17
TOP
197#

祝梁师东方音响展成功。
yncyp 发表于 2016/11/14 16:15:38

谢谢!


也祝您日进斗金, 金线愈用愈多!

TOP
198#

预祝成功
品味音乐
TOP
199#

预祝成功
marktwo 发表于 2016/11/14 23:45:10

谢谢!

也同样祝您日进斗金, 金线滿屋!

TOP
200#

每天来听课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