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编外的人听窦鹏,我来先! [复制链接]

1#

上面的贴子并非特指楼主的CD及某唱片公司,而是针对国内整个唱片制作。就这张CD来说,总体制作水平不错,窦鹏的演绎比现在的香港的所谓天王好多了。唱片公司的制作认真。



不过用心制作唱片与用心制作音乐是两个层次,我认为国外古典唱片公司如DG EMI RCA都达
到了这个层次,因为我可以很容易的感受到:不论从演绎,录音等过程,他们都是怀着对音乐家和音乐的崇敬和敬仰,对音乐的热情来制作,所以即使是五十年代的单声录音,我们一样感动。

国内的普罗艺术制作的马舒尔指挥贝多芬我认为属于这一类型。



一张CD是只是用于MAKE MONEY还是用于呈现好的音乐(不一定是古典音乐),其实很容易感觉到.



唱片公司应明白,大多数发烧友都非常理智,我们愿意付钱购买的是音乐,而不仅仅是CD,毕竟正版的CD不便宜(相对于现时的收入水平),并非是五元的翻版CD,大家决定是否买时都经过深思熟虑,要从我们的钱包里掏钱并不容易。特别的有一定藏量的音乐爱好者,对CD的选择非常苛严。我想这也是现在一些大公司大量翻录一些经典录音而少投入于新录音的原因之一,因为要考虑演绎水平等问题,开发成本实在大高了。

中国有很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以及音乐人,关键是如何去发掘。我想不须要口号,只要在制作
时有这样一种心态:不用管什么大众口味,不用管赚钱问题,用心去制作音乐,把生活中的激情,喜怒哀乐呈现于大家面前,这样才是一种搞艺术的心态.这样才会出好东西。
分享 转发
TOP
2#

流行歌,一张起两张止,还是将钱花在买古典音乐好
TOP
3#

意思是尽量少买,我想十来张就可以了,我现在就对我以后买的这类CD感到可惜,因为我买了五六十张。我现在不会买了,除非非常非常非常出色又耐听。(不过送的话,我会笑纳)

有些CD虽说好听录音又好,但听多了会生厌,如长发妹,邓丽君。蔡琴的真是一二张即可,因为其风格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有的CD半年之后就很少听甚至没有再听过,不过有时听太多古典再听下这类CD调剂一下就不错,这时才会觉这类得特别好听,所以我认为这类CD不用太多。

现在国内制作的这类CD,翻唱别人的歌,所用的乐器又不太多,歌手刚成名或未成名,乐手或歌手要价不会太高,属于低成本制作,再符合大众口味,加上一点些发烧制作和有钍对性的宣传,就较获得所谓成功,其实资金回笼快,有无钱赚,才是这类CD公司最关心的问题。

当然谁都想MAKE MONEY,无可厚非,而低成本的CD也会出好录音,至于歌手乐手,不管是否成名,只要唱得好就行。但是这就要考制我等的眼光了,毕竟现在这种商业氛围下,能用心制作音乐的又有多少,所以我宁愿听古典音乐。而不头脑发热购买一大堆这类CD后又后悔。

其实中国有很多优秀的民族音乐,看过金钟奖电视片断,发现其实中国的优秀的音乐人才少啊,不过好象好的音乐人不懂出商业化的唱片,唱片公司不懂音乐人,好象在这一点上两者好没有接上头。这个畸形的商氛围和市场,阻碍了民族音乐的成长,阻碍了世人认识民族音乐,阻碍了中国唱片业的发展。

真的希望国内的唱片公司能真正用心制作一正好的音乐,

以上内容并非特指楼主所指的CD,发发牢骚灌水而已。
TOP
4#

意思是尽量少买,我想十来张就可以了,我现在就对我以后买的这类CD感到可惜,因为我买了五六十张。除非非常非常非常出色又耐听。

有些CD虽说好听录音又好,但听多了会生厌,如长发妹,邓丽君。蔡琴的真是一二张即可,因为其风格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有的CD半年之后就很少之后甚至没有再听过,不过有时听太多古典再听下这类CD调剂一下就不错,这时才会觉这类得特别好听,所以我认为这类CD不用太多。

现在国内制作的这类CD,翻唱别人的歌,所用的乐器又不太多,歌手刚成名或未成名,乐手或歌手要价不会太高,属于低成本制作,再符合大众口味,加上一点些发烧制作和有钍对性的宣传,就较获得所谓成功,其实资金回笼快,有无钱赚,才是这类CD公司最关心的问题。

当然谁都想MAKE MONEY,无可厚非,而低成本的CD也会出好录音,至于歌手乐手,不管是否成名,只要唱得好就行。但是这就要考制我等的眼光了,毕竟现在这种商业氛围下,能用心制作音乐的又有多少,所以我宁愿听古典音乐。而不头脑发热购买一大堆这类CD后又后悔。

其实中国有很多优秀的民族音乐,看过金钟奖电视片断,发现其实中国的优秀的音乐人才少啊,不过好象好的音乐人不懂出商业化的唱片,唱片公司不懂音乐人,好象在这一点上两者好没有接上头。这个畸形的商氛围和市场,阻碍了民族音乐的成长,阻碍了世人认识民族音乐,阻碍了中国唱片业的发展。

真的希望国内的唱片公司能真正用心制作一正好的音乐,

以上内容并非特指楼主所指的CD,发发牢骚灌水而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