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粗茶,老胆,旧唱片...... [复制链接]

21#

可能是打错字了,应该是张国勇吧?他原来在深圳工作,后来去了上海。他是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的学生。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2#

诹访内晶子颜值很高,是柴可夫斯基大赛冠军得主,才貌双全,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小提琴家。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3#

《四季》有很多版本,最喜欢阿约和沙汉姆的《四季》。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4#

《卡农》也有很多版本,最喜欢安吉列斯的吉他版,安吉列斯是法国著名吉他演奏家。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5#

安吉列斯《卡农》,不知是谁配的画面,非常漂亮。刚换了32寸的电脑显示器:

https://v.qq.com/x/page/r0148i02c23.html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6#

乐队版最喜欢卡拉扬的版本: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7#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8#

吉他(把在隔壁发的搬过来),详见链接178#

http://www.hifi168.com/bbs/showtopic-241662-9.aspx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9#

好的音响产品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两方面都重要。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0#


因素还是挺多的。
我们向朋友推荐唱片时,经常会讲两个维度:演绎、录音具佳。演绎,指的就是演奏者/艺术家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演奏与呈现;录音么,指的就是多数人关注的音响效果啦。录音及后期处理,影响的因素仍然较多,比如不同的唱片公司录音场地的差异、录音器材的差异、录音方式的差异;录音师个人对录音及作品理解的差异等等。
还有后续压片的差异,等等。

fallingforyou 发表于 2023/6/15 11:57:52

发烧就是追求音质的,演录俱佳是最理想的。
大家玩黑胶,追求头版是有原因的。早期立体声时 代是录音的黄金时 代。那个时期,大师云集。像迪卡、水星早期那些立体声黑胶今天都非常昂贵,就是因为这些黑胶是真正演录俱佳的。还有EMI的蓝地球,RCA的阴影狗等也是很珍贵的。直到今天,录音的黄金时 代其实已经过去了。后来,录音的技术其实并没有大的突破。而在CD时 代,DG的4D录音是比较突出的。DG旗下的艺人,大部分是各界的精英。
对于唱片,如果不能做到演录俱佳,那么,演绎还是要更重要一些。像MONO录音,很多音质不是太理想,但由于演绎突出,很多MONO的唱片仍然是很好听和受欢迎的。像施纳贝尔、吉泽金、费舍尔、富特文格勒等人的很多录音,依然是很受欢迎的。
不过也有这样的情况,有些录音音质好,但由于演绎不行,内容较差,因此也是不好听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1#

非常怀念“一听钟情”的唱片,尤其是早期的金絃天碟。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2#

听马勒,音质要好。推荐伯恩斯坦和索尔蒂。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3#

库贝利克指挥的德伏夏克也非常值得关注。
伯恩斯坦有两套马勒,除了DG,在CBS也有一套。
CBS这套黑胶不贵,DG那套黑胶就比较贵。
在众多马勒的录音中,伯恩斯坦的DG版马勒无论演绎,还是录音,都是水平极高的。
真正的演录俱佳。
马勒的复兴,与伯恩斯坦的大力推广有密切联系。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4#

我最喜欢富特文格勒指挥的贝多芬,尤其是第三交响曲《英雄》。
也喜欢瓦尔特、克伦佩勒和加德纳的贝多芬。
德伏夏克的交响曲,除了库贝利克,还有科尔蒂斯、费力恰伊等人指挥的版本。
科林戴维斯在飞利浦也有很多录音,我非常喜欢他在RCA录制的西贝柳斯。
西蒙拉图尔在柏林爱乐退休之后,就去了伦敦交响乐团,发挥余热。
海丁克也是一位伟大的指挥家。
这里有一个他与福斯特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非常精彩,有蓝光发行:

https://v-wb.youku.com/v_show/id_XNTkyMzY1NzM2OA==.html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5#

CBS的首版黑胶叫六眼头版,再版叫两眼。旗下艺人有瓦尔特、弗兰切斯卡迪等人。
他们录制了很多极其精彩的唱片。
索尼后来收购了CBS。
有两套大包子最值得购买。
分别是古尔德的大全集以及霍洛维兹的大合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6#

前面聊到马勒,有一套特别要提的马勒全集,
就是EMI(华纳)《纪念马勒150周年诞辰作品全集》,
选取的曲目版本都是名版。
列一下目录:

CD1:悲叹之歌─拉图/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朵赛(演唱)
    钢琴四重奏作品─都玛仕钢琴四重奏
CD2:流浪青年之歌─福特万格勒/爱乐管弦乐团、费雪迪斯考(演唱)
          第一号交响曲─朱里尼/芝加哥交响乐团
CD3:第二号交响曲「复活」─克伦培勒/爱乐管弦乐团、舒娃兹柯芙(演唱)
CD4:青春之歌─费雪迪斯考(演唱)、巴伦波因(钢琴)等人
          第三号交响曲,前段─拉图/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
CD5:第三号交响曲,后段─拉图/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
         Blumine─发表时被删除的第一乐章,贾维/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
CD6:第四号交响曲─霍伦斯坦/伦敦爱乐,玛格丽特皮尔丝(演唱)
CD7:第五号交响曲─邓许泰特/伦敦爱乐
CD8:悼亡儿之歌─华特/维也纳爱乐、凯瑟琳费莉儿(演唱)
          第六号交响曲,第一乐章─巴毕罗利/新爱乐管弦乐团
          路克德之歌─巴毕罗利/新爱乐管弦乐团、珍奈蓓克(演唱)
CD9:第六号交响曲,第二~四乐章─巴毕罗利/新爱乐管弦乐团
CD10:第七号交响曲─拉图/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
CD11:少年的魔法号角─乔治塞尔/伦敦交响乐团、舒娃兹柯芙与费雪迪斯考(演唱)
            第八号交响曲,前段─邓许泰特/伦敦爱乐、伊丽莎白康奈儿(演唱)
CD12:第八号交响曲,后段─邓许泰特/伦敦爱乐、伊丽莎白康奈儿(演唱)
CD13:大地之歌─克伦培勒/爱乐管弦乐团、露德薇希与温德利许(演唱)
CD14:第九号交响曲─巴毕罗利/柏林爱乐
CD15:第十号交响曲─拉图/柏林爱乐(采用德瑞克库克的续成版)
CD16:路克德之歌─汉普森(演唱),罗杰(钢琴)
            歌曲:我被人世间遗忘(六种录音版本)
            歌曲:原光,出自《少年的魔法号角》,艾莉丝库特(演唱)、朱利叶德瑞克(钢琴)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7#


瓦尔特应该是录了贝多芬交响全集的,目前手头只找到这几张:
从这几张
fallingforyou 发表于 2023/8/25 18:33:18
瓦尔特在CBS录有贝多芬交响曲全集,也是名版。与富特文格勒非常不一样,富特文格勒更喜欢运用自由速度。
瓦尔特的贝多芬更加严谨,端正,雄伟,大气,像《英雄》交响曲。
抒情的部分也非常优美,像《田园》交响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8#

加德纳是一位著名的古乐指挥家,
他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非常有名,他还与穆洛娃合作录制了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他录制了大量巴赫的作品,是公认的巴赫专家。
他写有一部著名的巴赫传记《巴赫传》,这本书国内有引进版。另外,像赫尔维格、布吕根等人也录制贝多芬交响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9#

贝多芬的交响曲:

在2020年国际古典音乐大奖(ICMA)中,
拿索斯凭借《贝多芬交响乐全集》斩获“交响音乐类”奖项以及ICMA“年度最佳唱片”两项大奖。
由亚当·费舍尔执棒丹麦室内乐团(Danish Chamber Orchestra)录制,获得极高评价。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0#

谈到勃拉姆斯,有很多话要说,这是以前写的两篇关于勃拉姆斯的散文:

交响乐的丰碑:勃拉姆斯交响曲漫谈

1896年的一天,生病的勃拉姆斯匆忙从瑞士赶往法兰克福,他是赶去参加克拉拉的葬礼,由于悲伤劳累,他坐上了相反方向的列车。当他费尽周折赶到法兰克福的时候,葬礼已经结束,勃拉姆斯在克拉拉的墓地拉了一首小提琴曲,寄托了无限的哀思。

勃拉姆斯和克拉拉的爱情大家都知道。在理智与情感之间,勃拉姆斯选择了离开,永远不再相见。但勃拉姆斯一旦自己创作了作品,就马上寄给克拉拉。1875年,勃拉姆斯写了一首很有名的作品《c小调钢琴四重奏》,这部作品是勃拉姆斯花了整整20年创作的,是他献给克拉拉的重作。虽然这时勃拉姆斯已经离开克拉拉,但他还记挂着克拉拉,在书信上保持着来往,始终关心着克拉拉,勃拉姆斯说:“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

与克拉拉有缘无分,勃拉姆斯后来爱上一个歌手阿加德。也许是克拉拉在勃拉姆斯心中永恒的思忆,勃拉姆斯最终没能和阿加德走到一起。勃拉姆斯有一首很有名的作品《G大调六重奏》,这部作品又叫阿加德六重奏,是勃拉姆斯献给阿加德的,纪念他们曾经的爱情。阿加德后来另嫁他人,当她生了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勃拉姆斯创作了《摇篮曲》献给阿加德母子…..就是今天妇孺皆知的那首《摇篮曲》。

勃拉姆斯就是这样有情有义的人!

勃拉姆斯的内心世界很丰富。我听勃拉姆斯的交响曲要多于贝多芬。贝多芬的作品从某种角度来看还是有点理想主义在里面,而勃拉姆斯温情的一面,更象是吃人间烟火的。勃拉姆斯的作品坚持古典形式,但更具浪漫精神。勃拉姆斯的交响曲,第一交响曲的雄伟,第二交响曲的抒情,第三交响曲的浪漫和第四交响曲的沧桑都非常令人着迷。勃拉姆斯继承了贝多芬,但他的情绪和思想更加细腻和复杂。他的德意志安魂曲崇高而伟岸,磅礴而大气。而又不乏细腻,温暖的情感。听这些作品,可以感觉到勃拉姆斯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和对民族,人类的关怀,而听他的室内乐,又令人感受到他温暖而又带点忧伤的内心情感。

最近我在听勃拉姆斯交响曲,这些作品,可以说已经渗入我的骨髓了。我在另一个帖子也零星提到过,我谈谈我的感想。我听的主要是黑胶唱片,瓦尔特,卡拉扬,富特文格勒,克莱姆佩勒,贝努姆,塞尔和鲁道夫肯普等人的版本,CD听得就不多,主要是阿巴多,小克利伯,卡拉扬迪卡版等等。

瓦尔特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指挥家,他的勃拉姆斯温暖,宽厚,充满着人性的思想。他的勃拉姆斯交响曲,就象和老朋友在谈天,娓娓道来,听起来亲切,感人。不过瓦尔特的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是历史录音,1954年的录音,音质差点,令人有些遗憾。另外要说一下,瓦尔特的勃拉姆斯《女低音狂想曲》非常棒,米勒的演唱有一种迷蒙和苍茫的感觉。台湾刘汉盛和刘名振都非常推崇这个录音。

富特文格勒的版本,我是谈他EMI的录音,他对自由速度的运用非常夸张和自由,喜欢他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他的人会非常不感冒。富特文格勒的版本给人感觉就象去打仗一样,音乐的发展和推进非常炽烈,就象燃烧的烈火一样。

我曾经非常喜欢克莱姆佩勒的勃拉姆斯,他的风格构架庞大,乐曲的发展层层推进,内在张力很强。克莱姆佩勒的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是我爱乐初期听的第一个勃拉姆斯的作品,因此很有感情,那个时候发烧不久,深圳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了一个音响演示会,我去参加了,第一听到了勃拉姆斯的音乐,因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后来我有所改变,主要是我听了卡拉扬1978年的版本,相比之下,会觉得克莱姆佩勒的勃拉姆斯推进的速度过慢,在总体结构上不够坚实。不过他这种风格用在《德意志安魂曲》上确是非常对路。《德意志安魂曲》这部作品我听过很多版本,最喜欢有两个版本,一个就是克莱姆佩勒的版本,另一个是加丁纳的版本。本来对赫尔维格抱有厚望,他的演绎确实比较华美,但是过于软弱,不够大气磅礴,在气势上稍差。

海丁克的前任贝努姆是一位勃拉姆斯大家。他的风格类似瓦尔特,非常温暖宽厚。他终身与勃拉姆斯有缘,后来倒在指挥台去世,而指挥的正是他一生钟爱的勃拉姆斯。

卡拉扬的勃拉姆斯交响曲非常强悍,他先后三次录过三套录音,都非常出色。我对比听过卡拉扬78年的第一交响曲和克莱姆佩勒EMI版,我更倾向于卡拉扬的演绎。卡拉扬的版本,整体构架雄伟,坚实,乐曲的推进注重逻辑性。抒情的段落优美,华丽,宽广。卡拉扬的版本有着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但抒情的段落又很平易近人。卡拉扬的勃拉姆斯交响曲在结构和情感的结合上达到极高的水平。卡拉扬在柏林爱乐时期,录有非常多的录音,但是并非件件佳作的。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卡拉扬有些作品有点公式化和雷同,这是因为他涉猎范围太广造成的。但瑕不掩饰,卡拉扬对勃拉姆斯交响曲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他的黑胶唱片,78年那套比较划算,物美价量。第三次的勃拉姆斯录音,因为发行量比较少,相对就贵很多了。

阿巴多的版本是数码录音里非常优秀的一套,具体就不细说了。如果要我选三套全集,我会选瓦尔特,卡拉扬和阿巴多。怀念阿巴多!

就写到这里吧,其他版本我会在后面谈一下的,也请大家谈谈感想,相互交流,促进论坛的交流和共同进步,谢谢大家。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