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海老克勒玩"波"又玩"P" [复制链接]

1#
上海滩一向人才济济,怪才多多.听北京的朋友说前几年那边连开常委会都讲上海话,争论一起就"赤那","戆大"之类彩色沪语不绝于耳,很为上海人争了点面子.
怪才的典型就要算姓Z的上海首富了,在中国的HK犯了法,不但不引渡过去,还在上海大牢里搞个五星级贵宾房,吃香喝辣,遥控指挥,在这点上倒是和国际接了轨了.
那些都是大亨,老浦东不够资格吹的.我现在吹的是一位玩"波"的怪才S兄.
S兄玩的当然不是NBA或西甲,英超的波.更不是精壮男子最爱的"波","老克勒"可不是什么美称,配得上这顶帽子的男人都基本上属于有心无力一类了.所以他10年来主要玩的就是喇叭上的"弹波".
想出"弹波"这个名称的家伙肯定比老浦东还好色!我们年轻时都叫"弹簧板",多没劲!大伙想想:一个是"波"一个是"板",你喜欢那个?哈哈,不用我说了吧!
咳.酒一喝多就喜欢乱扯,有朋友会说,这弹波又不是什么新鲜玩艺,已有几十年历史的老东西了,有什么好玩.这就是我要称他为"怪才"的原因了.
有本事的人就是能把看似普通的东西玩出个道道来,这才叫本事.S兄年轻时当然不会玩这个"波",而是和老浦东一样喜欢那个"波",现在和我一样,老了,象我这样的笨蛋就只能灌足了花雕胡吹一番当年如何如何.而S兄就厉害了,他把当年的实战经验弄到喇叭的"弹波"上去了,而且颇有成效,还申请了多国的发明专利.大伙说说,这样的人是怪才吧?
有点晕,喝了茶再来吹!
最后编辑老浦东
分享 转发
TOP
2#

morefeel 在 2007-2-22 19:50:45 发表的内容
内地与HK没有引渡协议,HK是特别行政区,不同于内地的一个省或一个市。


哈哈,苏州大哥,政治方面我很弱智的,平时就喜欢看看花边新闻,反正就看到送了很多台湾佬回台湾,香港有个茶仙开的什么店杀了个人,那位湖南好汉不也弄过去了吗!
做人还是糊涂点好,有很多东西小百姓搞不懂的,同样是Z,HK那个就要在中国请他吃花生米.司法改革了,"皇子犯法与鼠民同罪"是唱唱戏的!
还在晕,见笑见笑!
TOP
3#

SMERT 在 2007-2-22 21:48:59 发表的内容
自己动手改造震膜?


SMERT 兄,弹波主要是定音圈的位置用的,书上好象叫"定心支片",那就更不好玩了.
弹波是中低音动圈喇叭的"必要之恶",而99%以上的中低音喇叭都是动圈式的,几十年来也有很多人玩了各种各样的花样,但都没跳出这个圈.
现代喇叭的特点就是小口径,"大"振幅.这样就需要有相适应的大振幅弹波才行.
而S兄就从PLMM的那个必备的"围"得到启发了,因为喇叭工作时的姿态和那个"波"是一样的,既要"大",又要能保持住那个姿态才叫"挺好",否则就是非洲大妈了.
S兄于是想出了个"双弹波",把传统的弹波翻个身粘合起来,粘合面悬空,这样同样振幅时弹波的振幅就小了一半,也可以说弹波的允许振幅大了一倍.看看,连这两样东西都能合在一起搞出道道来,怪才吧!
俗话说:西洋镜不能拆穿.这么简单的东西其他人怎么没想到呢?反正试验成功后S兄就赶快申请了专利.
搞专利可化了大笔的钱,S兄是世家公子,一向把钱看得很轻.不象老浦东这么抠门,跑到外面寻花问柳只知按行规付帐.S兄只要一高兴就把MM叫出来吃饭,开始我可高兴了,以为可以胡天胡地喝花酒,可他却上起课来了,无非就是改邪归正之类的,那些MM可灵巧了,一个劲的点头,他就一个劲的给小费.我只能在旁边生闷气---都改了,上哪找乐子啊!
不好,又讲叉了.先喝茶.
最后编辑老浦东
TOP
4#

今年朋友送了箱十年陈的花雕,上口好得很,就是一天到晚晕乎乎的,现在才醒了点,继续吹!
且说S兄年轻时可是一表人才,现在的流行语就是"帅呆了",不过我想这个词该是女人说才对.如果我看到帅哥挽了个美女,我可只会一泡醋涌上心口,说一声"可惜,可惜",意指鲜花插在牛粪上啦.哈哈,够小气吧.
但S兄却聪明绝顶,尤其是慧眼识宝.这就要归"功"于他老豆和"万恶"的旧社会了,点解?现在大家都明白了,这旧社会当然是"万恶"的,但从古至今,靓女最喜欢的就是往这个"万恶的火坑"里跳,再拉也没用,当年是深圳,现在在东莞---美女如云啊!
当年的"十里洋场"当然也就集中了所有全国美女的精华,要知道当年的上海可比HK不知好上多少倍了!如果叫老浦东生在当年,最多就是风流快活而已.可S兄的老豆就不同了,不但在生意上搞得风生水起,还绝不眼花撩乱的找了个既聪明又花枝招展的太太,请注意,70年前哦!那时还没人提倡优生优育呢,所以我认定他老豆肯定是个更厉害的天才,可惜无缘得见.不过也没关系,反正再过几十年我肯定要去拜访他老人家的,到时另外在168上向各位大佬介绍.因为到时侯联通啊,电信啊,肯定会在HEAVEN搞个网络连接的.万一喝多了,把车开去了HELL,那个地方又不能倒车的,就不在三更半夜来吓唬各位了.

哈哈酒多了胡吹,先去喝点茶,再来吹音响.
最后编辑老浦东
TOP
5#

世界上的聪明人多得很,但只有"慧眼识宝"的聪明人才能大有作为,否则就只能象老浦东这样喝喝酒,搞搞笑.因为上帝给每个人的机会都是一样的,老牛顿躺在树下白吃个苹果还能整出一大堆理论来,常人呢?乐一下而已.傻瓜呢?干脆就躺树下天天等吧!
在S兄之前,我敢肯定有不少聪明人也试过这个办法,但错过了,而S兄就抓住了.因为刚开始这种双弹波的好处并不是很明显,经过S兄的不断努力改进,才慢慢得到大家的认可.
说也奇怪,最早欣赏这一技术的并非行内专家或发烧友,而是一些演奏乐器的音乐家.大家都知道DIY友有个脾气其实和厨师是一样的,就是自己做的东西喜欢给别人享用,而最高兴的事就是别人说你的东西好.
S兄就抱了自己的箱到处给人听,当然是受尽白眼,可慢慢的就有人也听出道道来了,其中有对音乐家夫妇还专门办了场试听会,边演奏边对比,可算是慧眼识英雄了.
但中国音响产品的遭遇大家都心知肚明,反正还是看扁S兄的人多,这时来了位假洋鬼子,在美国玩胆机的,听的箱是美国一大厂为阿拉伯一位国王定做的10寸三分频箱,老国王归天后就流到了苏富比拍卖,这位仁兄化了16.5万美金拍了下来.在家中天天乱发烧,还买了一大堆1937年产全新的美国军用6L6,摆在那里看.用上海话说就是烧得"结棍"了.
先喝茶,回来再吹.
TOP
6#

市面上所见的双弹波都属于一龙两凤,就是两个独立弹波的边缘一起粘在盆架上,互相独立,然后音圈从当中穿过,分别在上,下面和这两个弹波粘合,这种方法有利有弊,不太常用。道理就请专家来分析吧,老浦东狗P不通,只知道大小老婆放在一起肯定没什么好事的,哈哈!
而S兄的技术实际上还是一个弹波,只是结构和传统的不同,里面的弹波和盆架粘合,外面的弹波和音圈粘合,两个弹波的边缘互相粘合成为一体,和其他部件无任何接触,有点象一个人的工作两个人干,肯定轻松很多了。
TOP
7#

再说回这位美国佬吧,且简称J兄,在美国混在金融界,也算是个有钱的主。有钱的人不希罕,有钱买音响的人也不希罕,有钱玩音响的人就比较希罕了。而这位J兄不但玩音响,还专门收藏古董音响。有钱又有闲就不用说了,最难得的就是耳朵厉害!
就象鲁迅先生说的:“世界上本没有金耳朵,音乐听多了,也就成了金耳朵了。”新烧友和老烧友的区别就在于此。但有长期听音乐实况演奏的人对声音的“真实”会有更正确的理解,这一点倒是大家公认的。
把酒喝完再来吹。
TOP
8#

话说当年S兄风流潇洒,身边少不了美女相伴,夜夜笙歌.当年又未曾修炼道家真功,天天都是真刀真枪,实弹射击,60过后难免力不从心.这才有时间大玩喇叭之"波".
不过这位仁兄精力过人,丢了美女又玩起香车来了,还象美国老头老太一样,喜欢开快车,车技就很一般般了.反正我和他一起外出是从不让他把舵的,免得心脏病发作.
J就对他说了,这种喇叭小儿科生意了,弄点苗头出来后我搞辆760让你玩玩---狡滑吧,放个香饵让你去卖命.
S兄也是个实在人,捧着对几万元的全频箱回家就折腾开了,又是听又是拆的忙了好一阵子.细细研究之后,不由得对J和欧洲佬大为叹服,点解?原来J指出光"波"好是不够的确实有道理,这个"臀"也一定要丰满,下盘才能稳啊!欧洲佬的低频确实有两下子.丰满而不臃肿.不过S兄想欧洲满街都是大PP的靓女.我多看几盘欧洲的A片,来他个举一反三,相信搞点大PP出来不成问题.
哈哈,又在讲酒话了,先去喝点还魂酒再来吹!
TOP
9#

说起听,老外可是忽悠了中国烧友好多回。先是吹效果,发烧友家中就一片碎玻璃声,够刺激!
接下去又吹动态了,于是发烧友家中是炮声隆隆,马蹄,牛蹄四处乱跑。
再后来就五花八门了,反正听青蛙叫的也有,听下雨声,打雷声的也不少,各种CD纷纷热销,外国佬当然高兴死了。
热闹了好多年,好多发烧友慢慢回过头来想想有点不对劲,于是论坛上就经常会有朋友发帖,询问为何自己化大钱买来的系统听人声不好,听提琴不好,听钢琴不好等等,有人会觉得好笑,其实这是在走向真正的发烧!
大家都知道画鬼容易画人难,就因为后者是有生命的,同样音乐也是有生命的,就是一个"活"字.而要体现好这个"活"可是要化大钱买的,可见人的耳朵实在是很刁!
喝点茶先!
TOP
10#

两位大师已知道J的脾气,也不再理他,自顾自继续忙.过了两天J的手下来电话了,关照第二天晚上等着,派车来接.
第二天一开就到了J的住处,两位大师尚未来过,倒也有点好奇.开门的就是MISS W,冷冷的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叫二位请坐后就上楼去通报了.等会儿J就下来了,那个半老徐娘顿时换了个样,扭着肥臀窜来窜去的忙开了,A兄看着恨不得对着她的大PP来上一脚,免得恶心.
J倒是满面春风,先带他们看了些古董,字画.这回轮到A兄撇撇嘴了,他可是古董专家,不过他更是个老江湖,自然是不会讲心里话.
一言带过,J接下来就把他们领上了二楼听音房,这一进门,三个人都来劲了,J是显宝,S和A是张大嘴巴欣赏,现代的LP就不希罕了,古董胆机珍品和古董喇叭珍品才是吸引眼球的宝贝,看着两位识货的老克勒也看的目瞪口呆,J心中的得意就不用说了.
接下来就是听了,几张LP一放,两位大师就知道J这个城府极深的老狐狸为何要到现在才请他们来听了.
再喝茶,喝完再吹.
TOP
11#

说到A兄之前,就要赞一下J了,要知道专家,教授多得很,再不然请个洋"大师"来对J来说都只是小菜一碟.可为何他偏要请个名不见经传的A兄呢?这就是将兵之才多多,而将将之才难求的道理之所在.J此举正合用兵之道,佩服佩服.
A兄乃是个样样都能无师自通的奇才,手工生活了得,音响技术了得,两个耳朵更是比老浦东厉害不知多少倍了,而且兴趣广泛.老浦东只和他喝了两次酒就匆匆分手.没时间去快活一下,做做表兄弟,也就不知这位仁兄的"性"趣是否同样广泛了.
哈哈,酒一多就喜欢偏题.有A兄这样一位能工巧匠级的大师一起联手,事情就顺当多了,没多久就把样品弄得比欧洲佬的全频箱更棒了.两位大师当然很得意,请J过来试听,J听了一会,笑容全无,只说好好好,你们先忙,转身就走了.
口渴,再喝点茶.
TOP
12#

不想事情并非想象中那末简单,行家都知道,音箱是音响器材中最容易做出,但又最难做好的玩艺.否则一对好箱那里要那么贵,很多网友不是戏说:1000元的音箱和卖10万元的音箱,如果拆另件当废品卖,价钱恐怕是一样的.可见主要价格就在技术,如果大家只要买对箱拆拆就能得窥其中奥妙,那外国音响制品早就在中国混不下去了.
S兄虽在行内多年,但多是在帮GCD打工,当个技术厂长就是叫他更卖命的贡献.再说喇叭虽看似简单,其中所涵盖的技术极为广泛.并非三两天就能搞定.J有事无事就把S兄约出去遍尝各式美味.从来不问音箱之事.反倒弄得S兄难受得不得了,天天加班做实验,弄得人也瘦了一壳---跟这种精明老板也不是好混的.
眼看过了月余,J就出手了,他这种连鬼都要为他推磨的主,要找个能人还不容易?转眼就请来了一位大师A兄.
喝茶先,回来再吹.
TOP
13#

红茶 在 2007-2-24 21:53:32 发表的内容
精彩!老浦东不但不忽悠发烧友,还道出了真正的发烧理念。有哪几个厂商能够做到?!外国人肯定要恨死老浦东了。你这样乱道真理当心外国赤佬派杀手过来。哈哈哈。。有一点倒是不假,烧友们在漫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从马背牛背上跳下来,走进宫殿,听起了巴洛克的轻唱剧,古典的交响乐,现代的爵士乐,妙!


不敢当不敢当,喝多了在七搭八搭的乱吹.
且说J兄也赶时髦,跑到上海来搞金融投资了,到了上海本性不改,还是搞搞震的乱玩发烧.经人介绍就和S兄遇上了.听了S兄的东西后,这位J兜头就是一盆凉水,靠在沙发上慢悠悠的说:做喇叭是上不了市的,自己玩玩还差不多.S兄可是少爷脾气,当场就回敬道:我又不是叫花子,你神气什么.结果当然是不欢而散.
可过了几天,介绍人又找上了S兄,说:J请你吃饭.S兄一听就来气,说吃个P,介绍人估计是媒婆出身,哈哈大笑,说:"S兄误会了,有钱人都有点臭脾气,J不骂东西烂就是说明在看重你的东西了,不要生气了."反正花言巧语的把S兄拉到了饭桌上.
这回J知道S兄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主了,也客气很多,三杯酒下肚就热络起来了,等到宴席结束俩人居然就称兄道弟起来,看来酒真是个好东西.
再去醒醒酒.
TOP
14#

席间众人方才得知,原来J干的是慧眼识"大宝"的活,把国内的公司弄到美国去上市,捞的都是论亿计的钱.众人听了不由得心生佩服.然后J对S兄说:"你的波玩得不错,有前途,但光有好波还不行,还要配上好腰,好臀,才能有好功夫."(哈哈,肯定不是原话,给老浦东爨改的),S兄一听更是佩服,原来J不光招子亮,脑袋上两个招风的家伙也是金的啊!
等到燕窝上来之时,J对着先前一直闷头吃菜的半老徐娘说:"MISS W,以后S兄来拿支票,6位数以下的不用和我说."众人皆是一楞,徐娘刚想说什么,只见J眼中亮光一闪,马上就低头乖乖的吃甜品了.
看到这么大一个大榔头丢出来,S兄的少爷脾气也没了.只好听J大哥的.J见此微微一笑,使了个眼色,介绍人赶紧把早就放在边上的箱子打开,原来是一对美纶美奂的欧州产5寸全频箱,把喇叭单元拿下后S兄不由得叫出声来:NND,这是偷我的技术做的.要和他打官司.J慢慢点上一支雪茄,说.让他们们赚点小钱,S,你先拿回去听听再说,你要把他们的技术也弄过来,才算本事.

唉!一顿鲍翅宴过后,S兄又变成打工崽了!
先喝茶,慢慢再吹.
TOP
15#

哈哈,上海人叫做吹大头牛皮.
原来J把他在美国的收藏品也弄了一部分到上海滩来发烧,古董S兄和A兄看得多了,难得的就是J处的古董品相非凡,亮光闪闪.J看出他们的疑惑,浅浅的说:我这里一年四季抽湿机是不停的.两位大师佩服得只好立正了.
现在有钱人家里搞个酒窖,放点几千元一瓶的猫尿在里面,然后也是日夜空调不停,算是时髦了.但只是跟风而已.
J就是玩出"精"来了,须知美国天气干燥,东西不易生锈,很多古董器材在卖出时都是很"挺刮"的,但到了HK,上海,要不了多久就"花容失色"了,其原因就是潮湿,如果在海边就更惨了,等于放在酸液,所以在国内成色好的古董就难觅了.而J从细节处就样样留意,这才是把古董音响的"古董"和"音响"两方面都玩到"杀根"了,不由得两位老克勒不服.
宿醉未醒,点不到正题的瞎吹,喝茶先.
TOP
16#

酒喝了多年,有点老年痴呆了,老是跑题,各位大佬莫怪!
J看看路子"搅"得差不多了,才边喝咖啡边和两位老克勒交了底,原来J通过那对欧洲5寸全频已听出S兄所发明的弹波优点所在,叫两位大师仿制只是掂掂他们的份量,须知发烧界的人吹起牛来都是口气大过力气不知多少倍的,(老浦东就是个典型,哈哈).样箱出来了知道两位老克勒确实不是吃素的,才把他们请来听一听真正的好声音.这一招果然厉害,古董胆机推古董全频12寸,用顶级现代LP,再辅助一路超高,独立功放推15K以上,牌子我就不说了,没必要给阔佬打广告.那对G牌12寸配上按原厂图纸做的实木迷宫箱,在古董胆机的推动下,出来的声音可一点不古董,而是生气勃勃(老浦东一直喜欢这点),有很好分析力的甜美声音.发烧友都是喜欢显宝的,J在这点上也不能免俗了,很高兴的演示了有超高和没有超高的区别.
中国人说: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句话听多了也没什么感觉了,但听了J的系统再想想这句话就不得了了,想出这句子的人一定是超级金耳朵,才能把系统的什么瞬态啊,泛音啊,中高频的层次感啊,力度啊,统统用这么精练的7个字给概括出来了,难怪中国人形容女声也喜欢说"珠圆玉润",老祖宗的智慧实在是厉害!
先去灌几杯黄汤再来吹.
TOP
17#

哈哈,迷糊兄,这是上海俚语,很难正确解释,所谓只可意会是也.
上海话是在不断变化更新的,不要说外地人,就是很多老年人都搞不懂新潮上海俚语.上海人标新立异的本事,在全国也可算"一只鼎"了.
TOP
18#

LEISURE 在 2007-2-27 9:16:55 发表的内容
leisure 在 2007-2-27 9:15:45 发表的内容
tad tsm300的双弹波
[upload=jpg]Upload/20072279165193195.jpg[/upload]


就是我说的结构,两个弹波一上一下让音圈保持很精确的大幅度垂直活塞运动.(很过瘾).使音盆也能大幅运动而不擦音圈.低频能做得比较好.
但也带来很多缺点,祥细就让专家评论吧,至少他不适合全频单元,也不能成为主流,大功率超低音比较常用.
TOP
19#

哈哈,喝糊涂了,抱歉抱歉.
反正醉到正月十五,天天上来搞搞笑.
话说J见两位大侠对声音如此"拎得清",就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原来J对全频情有独钟,几乎玩遍了全频铭器,因而对全频的优缺点了如指掌,他是玩LP和胆机的,和全频是绝配,但市场上的全频和现代派的箱相比,始终无法做到"完胜",在韵味上,音场上,甜美感上是有优势,但在动态,气势,两端的延伸等方面总感到"不过瘾","爆不起来".偶然的机会听到了那对欧洲全频,觉得和传统的全频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他是何等人物,稍一打探就摸了个一清二楚,然后就一步步把两位高手罗致旗下,弄个称心的全频来玩玩.这样玩音响,用上海话说就叫"有空".
J老板有兴,两位大师有本事,那就搞吧.J只关照"一定要双盆,要样品只管开口,买古董双盆拆就是了".
明天再来吹两位大师如何玩双P.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