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私感觉:谭耀文[BODY&SOUL] [复制链接]

1#
从香港到上海,从上海到内地小城,一张全新未拆封的滞销唱片被我当成宝贝般,通过层层关系据为己有。是的,它肯定是滞销货,当我以55块港币弄到手后,更便宜的价格登上了拍卖网。

当我们对这样那样的声音感到麻木、疲倦的时候,我们需要另一种声音。它们有点陌生,演绎它们的歌手从没登过颁奖典礼的前台;它们有点熟悉,将青春奉献在光怪陆离的歌坛,唱自己的那些喜怒哀乐的声音,我们不该淡忘。

谭耀文的[BODY&SOUL],我想说说它。

喜欢达明一派的人,会喜欢分开后的刘以达和黄耀明,甚至刘以达那些唱片里献声的男男女女和黄耀明的人山人海背后的各位幕后乃至与此有关的种种,偏执狂般的喜欢,多少年来,这些声音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就像喜欢草蜢的人,也会喜欢蔡一智和他的独立音乐团体double c music group。给何韵诗写[光荣之家],给李克勤写[心领],给梅艳芳写[路人甲乙],等等,十几年的音乐之路的一路走来,总该留一点蛛丝马迹的线索让如我这般无聊的人去猜测。

看过他的“私感觉”的日记节选,便以为他是个比较内向的人,也许有点忧郁或者有点神经质。其实在听他的一些作品就有这种奇怪感觉。像小品的歌从不是打榜的,它穿插在一张唱片之中的A面最末,或者B面的中间,不太起眼,但有可能它却是最爱。这便是蔡一智的歌留下的最初的印象。

其实我是要推翻我上面的部分说话,第一首歌便是蔡一智早年作下的一首[长夜怨曲]。95年草蜢过档滚石前最后一张[音乐店]便又重新演唱,算不算对自己作品的一种自我肯定。草蜢和谭耀文谁唱得好,也许是后者。本来这张唱片便是香港乐坛留下的不多的演绎JAZZ和BLUES风格为主的唱片。在歌曲氛围的营造上和谭耀文歇斯底里的嗓子中,SAX贯穿前后,造就了这张滞销唱片的“主打”。

92年的时候,蔡一智还在和他的弟弟以及死党在台上风光。当初的他并非是专职作曲,从CASH流行曲创作大赛历届得奖作品(1989 - 2002)的资料来看,与谭耀文的亲密接触是在1990年,由谭耀文演绎,蔡一智作曲的[一个无梦的晚上]获得季军,是否促使了这次的合作。不光如此,第二首翻唱作品[忘形CHAMPAGNE]该是来自早期的JAZZ风格的,谭耀文和蔡一智为此歌填上了词,“人常常话COOL,事实上係LOSE,呀喜欢听这BLUES...”,两首歌决定了这张唱片的风格走向。

偶尔来点港式甜点冲调一下总不至于太坏。[一点光]由谭耀文和蔡一智作曲,便是一首听了不腻却也不醒耳之作。

Producer挂上了谭耀文的名,实在是难得,不知道是没有指望这张唱片卖钱还是本身华星给歌手留下了空间去发挥,林敏怡、黄尚伟两人也参与这张唱片的部分制作,隐藏其中的还有王利名、赵增熹的键盘和两个宝贝吴国敬与苏永康的和声。除了谭耀文的人声外,幕后人员的名单也很讨好,这该是一张包含了歌手自己想法和制作人群体创作的结果的唱片。

有关谭耀文,我想顺便说点无关音乐的话。本是唱歌出身的他,却成了香港电影中的优秀演员,世事难料。那部[野兽刑警]没有让人失望,“图钉华”一角色让他捧回了第十八届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翻开这张早年的唱片,都觉得那张年轻的脸上透着说不出来的邪气。

一张唱片是否唱出了时代之音,我不关心。给我再多BEYOND的励志音乐,也许我都不会有勇气去实现我的理想,我想,唱片对我来说没有那么大的魔力。我只需要,那么一点让我感兴趣的东西,也许是人声唱了一句我的心声,或是乐器撩动了我的一根神经,或者我需要通过这样的途径,在夜深时说点废话灌灌水。
分享 转发
TOP
2#

[upload=jpg]Upload/200462820325345151.jpg[/upload]
TOP
3#

这篇拙作就当是到HIFI168来的敲门帖吧:)

KEN也喜欢这张,看来没发错:)

关于达明,我的理解是这样,就是他们的一切都感兴趣。我们都长大了,黄耀明了“长大了”,所要表达的东西和两个人的时候,和那个年代都有不同。

没有张扬的命案也许能说明些什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