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INN用家专栏(二) [复制链接]

1#
欢迎LINN用家在这里畅所欲言。
分享 转发
TOP
2#

请问LINN现在还能买得到的最便宜的前级是哪个型号?
TOP
3#

我用的是最低端的"惊奇"前来报到
TOP
4#

奇美用家报个到
TOP
5#

对奇美CD机很有好感,不知多少米能拿下?有无用家告诉下?
TOP
6#

对奇美CD机很有好感,不知多少米能拿下?有无用家告诉下? 2.4w
TOP
7#

haha
TOP
8#

linn 的CLASSIK如何重复听一首歌呢?比如我想一直重复第2轨,该怎样做?
TOP
9#

我用的是蓬GENKI
TOP
10#

LINN  目前还有何转盘、解码?

谢谢
TOP
11#

LINN  目前只生产一体机,要找转盆解码只能是二手了。
TOP
12#

[upload=jpg]Upload/2006781734474838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781735314556.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7817352038737.jpg[/upload]                                                                                          终于凑齐了一套.
TOP
13#

转个贴子,他说得还行.                                                            电子分频的神奇魅力.

Linn(莲) Ikemi CD播放机+Kolektor前级+LK85、LK140双后级+Katan书架式音箱


Linn给人的诱惑
  
  Linn(莲)是一个颇有个性的音响企业,在我的眼里它就是一个传统与时尚的奇妙结合体。一方面,它具有纯正的老牌英国音响血统,它生产的音响史上模拟时期最为著名产品之一LP12唱盘,至今仍然是历30年而不衰的经典之作;另一方面,它又有着英国系音响中并不多见的技术狂热,如近年来的新产品中,不仅外观极尽简洁时尚,而且在产品中大量使用多声道、数码芯片、多房间控制等设计理念,产品种类和型号也非常广泛,丝毫不在数字化多声道潮流中落后,
  这次,本地负责Linn产品经销的商家知道我一直对Linn有兴趣,所以特地叫上我到他们那里去听一听新搭配出来的一套Linn的组合,事先还特地卖卖关子:可以比较一下电子分频和传统分频方式的区别,更让我兴趣大增。
  
  电子分频的优缺点
  
  说到电子分频,还是大概讲述一下比较好。电子分频又称作“主动分频”(Active),是指在功率放大之前进行频率的分配,分频工作一般是在功放内部完成。这就有别于我们在大部分音响系统上常见到的频率分配方式:功率放大之后再作频率分配,也就是说是“被动分频”(Passive),分频工作一般通过音箱内部设置的分频器来实现。
  为什么要作电子分频呢?这是因为被动分频是由电阻、电容、电感等被动元件来完成,而电感做不到完全而准确的频率分配。另外,被动式分频器的功率消耗也更大一些,需要放大器输出更大的功率,在设计时也必须考虑到与不同单元阻抗和效率的相互搭配协调,以及相位漂移的问题,而且由于大部分分频器位于音箱内部,音箱工作时内部的气压变化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分频器的工作。对于主动分频来说,则在相当大程度上避开了被动分频上述的缺点,由于主动分频使用电子电路分频,调整方便,分频点可以控制得非常精确,频率分配也非常完整;放大器输出的功率直接推动音箱单元,中间不再经过分频器,功率消耗较小;无需过多考虑单元的阻抗和效率搭配,没有相位漂移和音箱工作时阻抗变化的问题,也不会因音箱工作时内部气压变化影响音质。相比之下,主动分频的确在设计方面的简便性和提升音质方面都应该超过被动分频方式。
  
  不过呢,有利必然有弊,主动分频仍然有自身不可避免的一些缺点,例如:必须搭配具备双线及多线分音方式的音箱;后级放大器也必须是多台;放大器内部要有作电子分频改造的可能等,这样一来,不仅整个系统变得更为庞大,而且也增添了一些限制条件,系统的造价也相应提高了,并不是可以轻松就能玩得起的。

  
  说完了电子分频的优缺点,让我们转回到正题:Linn的电子分频系统来。这套系统所使用的器材包括:Linn Katan(奇达)书架式音箱一对、Linn Ikemi(奇美)CD播放机、Linn Kolektor(全能)前级放大器、Linn LK 85后级放大器和Linn LK 140后级放大器,附件方面则搭配有Linn原厂专用音箱脚架,线材使用Linn本厂的K400音箱线、“银子弹”4.0信号线、Silver Audio电源线。绝大部分器材均是Linn本厂的“嫡系部队”,所以在音质搭配上相应来说更简单、更合理一些。
  器材连接方式是这样:Ikemi CD播放机输出模拟音频信号,连接到Kolektor前级,前级将信号输出到LK 85和LK 140后级,两台后级以双功放方式分别推动Katan的高音和中低音单元。
  Katan是一对小型的书架式音箱,在Linn的产品系列中被定义为用于多声道系统的优质小型音箱。箱体的横截面如同Linn的大部分音箱一样,是一个前宽后窄的等腰梯形,和Tannoy监听音箱的设计比较近似,都是以不平行的内表面来抑制箱体内部驻波的产生,求得更为清晰自然的音质。Katan是二单元二分频后倒相设计,背板靠近下部有一只小型的倒相孔,高音单元是一只直径1英寸的磁液冷却半球顶丝膜高音;中低音单元用金属丝网罩住,直径为5英寸,振膜为聚丙烯材料,配合高强度的金属盆架,提供干净和延伸力强的低频响应。既然可以电子分频,Katan自然是二分频设计,不过在背板分频器信号输入端子对应电子分频作了一些小改动:共有8只4组接线端子。另外,接线柱下方的分频器表面的一块小电路板可以用原厂专用工具取下,电路板实际在内部具有导通的电路,取下之后,输入信号越过音箱内部的分频器,即可作电子分频;安装上去,输入信号通过音箱内部的分频器,作被动分频。在被动分频时这块电路又可以分两面分别安装,因此又有两种接线方式:单线被动分频及双线被动分频。这样的设计,明显大大增加了音响发烧友们玩机、对比各种方式下不同音质的乐趣。

  光有音箱上针对电子分频的独特设计还不够,电子分频首先要求放大器完成频率分配的工作,所以再来看看LK 85和LK 140后级放大器上做了什么文章。外形看上去两者都几乎一模一样,内部设计也很接近,都是巨型环形变压器及表面安装电路板,极为简洁,甚至连放大晶体管也是集成式的,配合大型散热器。不过呢,当作电子分频时,必须将两台机器的机箱打开,分别装入由原厂提供的两块分频用的电路板并且通过一个插头与机内的电路相连接,一块负责高频分配,另一块负责低频分配。这两块电路板从表面上看的确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都是贴片安装的电解电容等元件,高频用电路板上设有一只增益旋钮,安装好之后旋钮露出在机器背板上,可以根据听音环境和个人口味方便地对高频作10级的微小调整。
  
  两种分频方式的音质差异
  
  首先还是以传统的被动分频方式连接器材进行试听,全套器材体现出一种高素质的声音。三个频段非常平衡,音色趋于中性透明,颇有些监听风格,音场自然舒展。高频段充满理性,准确细腻,延伸适中,打击乐器的轻响显得相当圆润自然,播放爵士乐和弦乐现场演出时,堂音和残响虽然不象某些加装了超高音单元的音箱那样久久不绝于耳,但由于自然舒展,也有着强烈的现场感。中频段,目前主流的英国音箱厂家几乎都已经摆脱了过去大家习惯的暖、厚、慢的英式风格,而趋于干净清爽,Linn的这套器材更是如此,人声相当准确,对于不同歌手的嗓音特征捕捉灵敏,而且将其特色生动地还原出来,乐器声的中频段则显得相当的具有实体感,反应迅捷,毫不拖泥带水,没错,正是这样的表现总让人想起监听音箱的重要特征。低频段,可以说是这套系统的明显优势之一,完全表现出了超过Katan音箱体积的丰富量感,迅速充满了整体听音室,下潜较为深入,而且力道和结像俱佳,听上去颇具活力和跃动感,用来聆听交响乐的弦乐齐奏或是现代电子舞曲,都有让人满意的表现。


  严格来讲,在被动分频情况下,Linn的全套系统已经相当出色了,达到了其价位带产品应有的高水平。不过,当接成主动电子分频之后,其声音的进步简直让人大跌眼镜,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丝毫也不过分。最明显的进步在于两点,而且就算是普通不发烧的朋友相信也应该很容易地区别出来:一是音场的拓宽和深化,整个环境音场显然向后退,与歌手或乐器拉开了明确的距离,而且增添了一种内敛而沉稳的气质,密度也大大加强,给人一种特别安静的感觉。这种情况在播放小规模的现场演出时尤其明显,其表现出的空间感真实而突出,为音乐增添了一种生动而具戏剧化的味道,现场感极强。实际上,这样的音场表现特别象LP模拟唱片那种受人称道的味道,现场听音的几个朋友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我想这就是Linn这套系统主动电子分频最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数码优势的基础上集中了模拟的长处,相信对于LP爱好者来说充满魅力。

  第二个明显的进步便是低频段,如果闭上眼睛,你很难想象这是一对小型书架箱在发声,多半会认为是一对低频不错的中型落地箱。低频的下潜能力被大大提升,在被动分频时表现尚好的低音大提琴纹理感显得明确实在,充满了强劲的力道和细密的织体感。定音鼓也更具震撼力和清晰的结像,听起来格外过瘾。这个时候回过头来看看Katan的基本参数,主动电子分频的低频下限相较于被动分频整整降低了15Hz,从实际听感来看,此言非虚也。
  另外,在声音的其他方面,主动电子分频也产生了正面的影响,例如:整个频段的清晰度和透明感进一步提高;高频的延伸能力也更充足一些;大音量播放时也会有吵耳或是繁杂的感觉。只不过相比起上面两点来不是那么明显。

  看到这里,你一定也想亲耳一听主动电子分频和被动分频的声音区别了吧?至少在这套Linn的组合上,主动电子分频的音质提升至少有30%以上,而且我自从切换到主动电子分频之后,就根本没有想过接回到被动分频方式。不过,那两张安装在后级放大器内部的高低音分频卡的价格并不便宜,大约需要5000元左右,而且主动电子分频还需要增加一台Linn的后级放大器,升级的费用可谓不菲。然而,我相信Linn的主动电子分频系统还是会非常好卖的,只要听过两者声音差异的人很难挡得住主动电子分频的诱惑。如果你在考虑Linn的系统,而且只想呆在被动分频的范围内,唯一能管住你钱包的方式就是:千万别尝试去听主动电子分频的声音!
TOP
14#

[upload=jpg]Upload/200678173821844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7817382032531.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7817383615656.jpg[/upload]
TOP
15#

我用的是奇美CD机。偶然听过全套LINN的器材、播女声的确局具LP消魂蚀的韵味。
TOP
16#

原来80多页的论坛从头开始,一时无言。。。
TOP
17#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TOP
18#

莲易使人中毒,愿爱莲人多多交流,感谢"我爱linn"为爱莲人指路!
TOP
19#

转贴资料:供各位兄弟参考啊!

連心靈都豐富了起來!Linn Ninka喇叭


林及人
舉凡室內樂最動人的呼吸、樂句過門、圓滑線的起伏伸展、強奏後的休止符的沉思,都讓這對「大喇叭」唱出了縷縷動人的絲綢光澤。而Ninka在擴大機低電平輸出時,展現的音樂脈動相當珍貴。也是因為這樣,Linn比其他喇叭在讓音樂氣氛活起來得能力更具權威性。

Ninka喇叭,二音路三單體落地型無限障板設計,使用19mm銣磁鐵全罩高音單體一只、160mm聚丙烯紙盆中低音單體二只,防磁設計。參考售價:85,000元,進口總代理:志仁(02-25604599)

原廠公佈規格
頻率響應50Hz-20KHz(±3dB)/被動式、38Hz-20KHz(±3dB)/主動式,輸入阻抗4Ω(被動式)/高音6Ω、低音8Ω(主動式),效率90dB,建議最小擴大機功率60W@4Ω,尺寸976×253×275mm(高×寬×深),重量20Kg。

Ninka像其他Linn的喇叭一樣,可以以電子分音方式進行驅動,改為主動分音時的輸入阻抗值會有所升高,低頻響應也能進一步向下潛至38Hz。另外,喇叭線只有香蕉插才能與輸入端子接駁。

參考軟體:在這張「Neon Angel」專輯中,從頭到尾由吉他、口琴、低音大提琴與鼓伴隨著人聲演唱,偶而穿插著小提琴演奏,在整體的樂器質感上表現得相當好。我們可以聽到相當溫暖的吉他共鳴、和諧的口琴吹奏與彈性十足的低音大提琴撥奏。帶有民謠特質的13首歌曲在Nancy Bryan率性的演唱下,具有相當可聽性。(APO 2013,音橋)

Linn在歐洲與亞洲的產品推廣,是二個截然不同的經營模式。台灣本地的相對小眾,到了英國本土或是歐洲其他國家,它家的展示中心竟成了頗具規模的專業賣場,而且,這樣形式的銷售點是隨處可見的。據此間代理商顏先生告訴我,這樣的經營模式,在近期內將登陸日本與香港。當然,英國原廠選擇這二地作為直營中心是有它的道理,由於Linn在日本一直擁有非常不錯的銷售量,這樣的精緻之聲在當地也相當受到消費者的認同。

但是在本地,Linn的精緻之聲卻是屬於音響圈中的小眾文化,既然大力支持者不多,價格制定上也就得加上一些附帶風險。再者,銷售量若無法達到某個基數,英國原廠當然無法依照日本模式對待本地Linn的愛好者。令人感到遺憾,但卻也無可奈何。

喇叭設計
本刊149期筆者才評鑑過Linn的另一對書架型喇叭Katan。如果我們將Katan在小空間中搭配同廠迷你的Classik音響組合,所表現出來的音樂性絕對可以讓聆聽者愛不釋手。而這對Ninka落地喇叭,從外觀上來說根本就是大一號的Katan。

基本的音箱角度依舊採用前寬後窄的方式設計,小一號的Katan為了要產生足夠的低頻量感而採用了低音反射式設計;而落地型的Ninka低音單體增加了一顆,尺寸由原本的5吋增大為6吋,同時也改為密閉式的音箱。二音路設計,高音單體部分選用了Linn引以為傲的一吋銣磁鐵全罩高音,原廠聲稱這只高音傳播範圍廣大,清晰明亮的聲音可以同時應付傳統二聲道與多聲道的雙重需求。

音箱的實際重量並沒有想像中重,我想,輕材質低密度的MDF板或許是造就這對喇叭好聲的一個主因,這樣的做法正好與Harbeth的音箱製作理念相同。拿下單體後,我們發現音箱內部做了不少的補強動作,上方的那只低音單體鎖在一個獨立音箱上,其餘的高、低音單體共用箱內其他空間。其實下方的音箱留有約20公分高的獨立蜂巢式部分,與上方音箱的聯絡口徑不大,這樣的設計對於這對喇叭在低頻延伸與量感的調整上絕對是一個關鍵因素。

有個性的迷人低頻
Katan的表現留給了我一個相當美好的印象,而這個大一號的Ninka又如何呢?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說︰Katan是Ninka的縮影,而Ninka則是Katan的放大版。既然說到大小問題,那就讓我們先從它的低頻表現談起。

Ninka身上的低音單體多了一個,但是低頻量感在聽感上是很明顯地超越了Katan。低頻多很多,聲音也比較濃稠,這樣一來,讓我樂得馬上將喇叭拉離後牆遠遠的,它不再像過去Linn的產品,需要靠著背牆擺放才能產生足夠低量感了。

我很喜歡Ninka在低音上的反應方式,雖然這並談不上什麼高度的音響性表現。怎麼說呢?Ninka的低頻段的量感足夠,在適當的音量重播之下,這對喇叭有著很優雅輕鬆的下盤,或者我們可以稱這樣的下盤是「婀娜多姿」的,具有肉感的體態,雖然無法有快速的暫態反應,但擺動的美感和搖曳生姿的韻律性,是很難讓人將注意力從它身上移開的。我特別喜歡Ninka對於Double Bass下段,也就是低把位演奏低音弦時的詮釋方式,反應不快,甚至帶著些許嬌嗔的慢,但是由這樣的性格所奏出的弦樂低八度質感,卻有著近乎完美的真實感。低音大提琴原本就是緩慢的,運弓之後的共鳴由琴箱中發出的時間差,恰好成就了Ninka的迷人弦樂色澤。

好了,既然Ninka生來是一對落地型喇叭,就是得展現出一點落地喇叭的風範。要展現大氣勢,Ninka行不行?讓我來告訴您,它,好得很,不僅能夠撐起一片廣大的舞台規模,往下延伸的低頻潛力仍然會讓人嚇一跳的。再生出來的量感在5到7坪的空間中,是可以滿足絕大多數朋友需求的。我想,Linn以這種柔軟有彈性、略為膨脹的低頻處理來克服極低頻的不足,成效是相當令我滿意的。

大喇叭身上的小喇叭優點
在Katan身上找得到的優點,您可以在Ninka的身上一一找回。一般而言,許多小喇叭可以輕易辦到的如空間感、定位感、音場表現、結像力與形體感等諸多音響要素,往往在使用大型落地喇叭時,並不容易將它們調教出來。但是,這樣的經驗法則,在Ninka這對喇叭面前卻是行不通的。讓我將這些難得的優異表現列舉於下︰

一、 聲音開闊自然,但不會過度明亮,三度空間感優秀。
Ninka的開闊特質在發聲的第一時間內就能讓人輕易地察覺。它的音符傳遞方式,無論您在屋內哪一個角落欣賞,能量都不會集中在某個特定區域之內,大音壓下也沒有咄咄逼人的壓迫感。音場形成於喇叭中央微向後延伸,只要播放教堂內錄音如Proprius的「黑教堂」、「Heartfelt」等唱片,瀰漫而出的殘響到處都是,空間感自然呈現,樂器的泛音與尾韻向上流竄,無論是水平的延展或縱深的拉撐在落地喇叭之中,都是相當難得的表現。

二、 音質清晰,聲音平順滑膩,細節量多。
Ninka的聲音可以稱得上純淨無暇,清晰帶有水漾的光澤,讓鋼琴晶瑩剔透的顆粒與弦樂滑膩的質感都呈現出一片音樂美景。由於這只銣磁鐵陶瓷半球高音的採用,讓高頻與極高頻顯得通透平順,情報量的展現一樣具有相當的說服力。Ninka的透明,會讓我直覺地想起Quad ESL-63 Pro靜電喇叭與mbl 111那種超然的透析能力。雖然在透明度上並不能如同前述喇叭那般明亮耀眼,但解析力卻可以達到它們的九成以上功力。

三、 定位精準,音像栩栩如生
能夠輕易地表現出交響樂團所有樂器的音像與定位,通常都不是落地喇叭的強項。以一般常見的管弦樂團配置,要將各個聲部拉到「定位」,也要能將樂手所在位置的高低清楚呈現,甚至要將虛擬舞台的寬度、深度盡可能還原到最佳狀態,讓樂器形體與舞台空間之比例正常,是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以上所說只要單體配對精確,擺位容易的小喇叭都可以將其重現得栩栩如生。但是,Ninka在這個項目上,又清楚地證實了它的優異性。在Chico Freeman的「爵士使者」(The Emissary)(Clarity CCD-1015)開頭第一軌響起,我們要看到各個樂器的精確位置是絕對的輕而易舉,由始至終忠實地的定在原點上。不是雙面發聲的設計,Ninka卻可以將三度空間的畫面,盡可能地拉大、拉撐,龜溪合唱團「明信片」(RR 61CD)的內部合唱景象清晰可見,各聲部的定位有如針尖般準確,除了無法苛求的包圍感外,其餘的已經令我相當滿意了。

什麼樣的魔力?
接下來,Ninka對於琴弦和人聲帶振動詮釋的獨到與傳神,也是讓我不得不大聲讚賞的要項。其實我一直很好奇,是麼樣的魔力,讓Linn重播出的音樂,能夠擁有這般超凡入聖的吸引力?聲音有彈性、音粒玲瓏有緻、卻永遠都帶有一點小個性的聲音,就能夠讓欣賞音樂變成一種既輕鬆又具人文性的享受?就拿阿卡多演奏的帕格尼尼「魔鬼的聲音」(DG 449 858-2)這張唱片來說好了,外緣寬鬆實質緊密的小提琴音色既甘美又厚實,像是揉弦、斷弓、雙弦拉奏的深處細部變化,都像上了色的天空般充滿著新鮮與活絡感。

這樣的好處,同樣地讓人聲演唱充滿著無盡魅力。由哥倫比亞發行、The Brothers Four演唱的精選集「Greatest Hits」(Columbia CK 8603),幾個大男孩的合聲飽滿充沛,水乳交融的和諧之下,卻也少不了一絲的細節。Ninka將幾位團員在發聲與音域表現方式上的細微差距,做了最忠實的告白。他們的聲音還是渾厚的,但表現出來的中頻細節量,竟是如此的出色!當然,我也會隨著艾拉費茲傑羅演唱「Clap Hands, Here Comes Charlie!」(Verve 835 646-2)時一起搖擺,另一個最自然的樂器 - 人聲,在Ninka身上得到了最有味道的收放與共鳴。

音樂性
常常有人問Linn的好處在哪裡?我想,他們得到的答案應該是千篇一律的:音樂性、活生感。音樂性很抽象,個人感受也無分高下,面對Linn Ninka,總是讓人覺得,聽著由它身上流洩出的音樂是如此的真實,甚至願意被這種感性理性兼具的氛圍永遠地淹沒。這樣的感覺說來抽象,但其實是比物質慾望的滿足還要實在。聽著Ninka,我一直希望這樣的音樂膚觸再延長些。在Ninka面前,我很滿足。

小規模音樂的魅力
Ninka雖然是一對落地喇叭,但卻在重播小規模音樂時別具魅力、音質也會讓人感到特別的美。我相信,這樣的表現絕對能夠與小功率真空管機加上BBC LS 3/5a一較高下。舉凡室內樂最動人的呼吸、樂句過門、圓滑線的起伏伸展、強奏後的休止符的沉思,都讓這對「大喇叭」唱出了縷縷動人的絲綢光澤。

而Ninka在擴大機低電平輸出時,展現的音樂脈動相當珍貴。也是因為這樣,Linn比其他喇叭在讓音樂氣氛活起來的能力更具權威性。要讓音響器材能夠忠實地傳達音樂氣氛,本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Linn Ninka能夠做到這一點,除了喇叭本身的高素質外,搭配的Classik擴大機也應共享榮耀。

最後,有評論指稱,如果將底座換成聚合物材質,在衝擊力與驅動性上會有更上層樓表現。提供您作參考。

它讓聆聽者的心靈都豐富了起來,這就是Linn音樂世界為什麼能這麼吸引人的秘密。我不敢說喜歡Linn聲音特色的朋友,都是將欣賞重心放在音樂多過音響性表現,它所唱出的音樂內部,有一種奇妙且令人無法抗拒的特質,我不會去質疑那是什麼,而且永遠也不會這麼去做。

焦點…聲音相當開闊並具有獨特的輕鬆感,信手拈來的音樂性幾乎可以讓其他相近價位的產品黯然失色。適當的擺位下,能夠得到相當平順的中高頻。其他如高細節情報、精準的定位、優秀的三度空間再生等都讓人無可挑剔。

搭配建議…相當好推的一對喇叭。Linn自家的擴大機是理所當然的天作之選,要不然配上Naim也能將音樂刻劃得美不勝收。其他音質細緻飄逸的擴大機如Marantz、Accuphase、YBA,甚至小功率真空管機,都可一覽Ninka無比動人的嬌麗風貌。
TOP
20#

现在LINN是否由威达做,在广州那间卖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