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应zhangwanhui兄的要求,将所有唱片公司的历史合成一张贴子--... [复制链接]

1#
能不能合并成一个帖子?  
——————————————————————————————————————
QQ:419206764 TEL:137 0591 8863  

德意志(DG)唱片公司
      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全称为Deutsche Grammophon- Gesellschaft(德国留声机公司), 是宝丽金集团的旗舰公司,1898年成立,总部位于汉堡,旗下拥有Archiv(阿奇夫)等众多子公司,员工上万人.
      如果您是一位古典音乐爱好者,那嬷DG的名字对您来说一定是如雷贯耳.DG唱片公司的前身为1898年由德国人E贝纳林在其家乡汉堡成立的德国留声机公司.当时她属于英国留声机公司(EMI,同为贝纳林所创)的分公司,其股份大部分在英国人手里,主要是将从英国运来的母盘加工压制成唱片.后由于一战的爆发英,德成为交战国,德国政府将英资DG公司接收,从此她便走上了独立经营之路.1941年,西门子公司取得DG公司经营权,并改名为Polydor International,1962年西门子与飞利浦两家公司将其下属的DG与Philips合并成为DGG/PPI集团.1972年,DG与Philips两家唱片公司正式合资组成了日后享誉全球的唱片帝国--宝丽金(Polygram)集团.
       DG公司虽有着一个多世纪的辉煌历史,但我们所熟悉的黄色郁金香商标却只用了50年而已,因为DG是“唱片之父”贝纳林先生一手创立,因此1909年以前DG用的是“一个小天使坐在圆盘里”的图案做商标,也曾与英美两家兄弟公司EMI和RCA共同用过“白色的Nipper小狗侧耳倾听留声机”的商标,直到二战结束之后,DG才完全切断了这些关系,于1949年启用了新的郁金香花冠商标.在二三十年代,DG还设立了一个在国外发行唱片的宝丽多(Polydor)商标.现在这个大家所熟悉的长方形黄标是由著名的商标设计大师汉斯·多米茨拉夫在1949年设计的.今天这个黄色的郁金香花冠几乎已经代表了DG的精神,也成了这个百年老牌的骄傲.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古典唱片品牌,DG可以说完全见证了百年来所有乐坛的重要人物,是一致公认的古典演奏巨匠的温床.
       早在1913年,DG便完成了历史上第一套交响曲的录音,这是由指挥家尼基许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在只有慢速唱片的八十多年前,这套以四张八面SP发行的唱片堪称划时代的创举.此后,被誉为和莫扎特具有同等天才的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于1917年也在DG录下了他生平的第一张唱片.1920年,年近25岁的钢琴新锐肯普夫出现在DG的唱片目录上;1926年,尼基许的继承人富特温格勒在DG完成了他的第一张录音.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造成德国经济急速萎缩,DG无力承受危机,于1937年宣布破产,开始由德意志银行和著名的电气厂商德律凤根接管业务.由于两大财团的支持,DG德以继续营运.1938年崭露头角的卡拉扬在DG录下了自己的首张唱片莫扎特《魔笛》序曲.希特勒掌权后,德国推行国家社会主义,大企业皆收归国有,于是,DG变成了纳粹第三帝国御用的唱片部门.1944年的一场空袭中,位于柏林的DG总部被盟军移为平地.
      在充满罪恶的纳粹统治下,DG的唱片文化流于形式,必须高唱雅利安人的“伟大传统”.指挥家福特温格勒在这种形势下沦为纳粹傀儡.战后,DG在盟军的协助下迅速恢复元气,总部虽被炸毁,但工厂逃过一劫.富特温格勒被判无罪后,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为DG留下许多重要录音.此外,匈牙利籍指挥家弗里柴伊开始与DG合作.年轻的歌唱家费雪·迪斯考在DG初露锋芒;而作为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指挥家,伯姆也于1953年加盟DG,成为其下专署艺术家,此后三十年间,他佳作迭出,被认为是诠释莫扎特的权威.
       1958年,DG开始采用新开发的立体声录音技术.次年,卡拉扬从EMI回归,录下他在DG的第一张立体声唱片《英雄生涯》.自此,卡拉扬与DG维持了三十年的合作关系,完成了三百次以上的录音,并销售了超过一亿张以上的唱片,是DG的头号干将.1961年,DG力推女钢琴家阿格里奇,结果一炮走红,名震全球,她除了极少数唱片分散于EMI和Philips外,所有录音几乎都集中在DG.70年代初,意大利人阿巴多开始为DG青睐,被认为是极有潜力的指挥家,果然,他不负众望,在卡拉扬去世后立即填补了DG和柏林爱乐阵容上的空缺.
       此外,同样来自意大利的钢琴鬼才米开兰杰里在DG留下过五张矿世录音,而年轻的钢琴家波里尼也在DG开始了他的唱片生涯.波恩斯坦的加盟在70年代末给DG注入了高昂的士气,其马勒交响曲几乎成为本世纪唱片艺术的极典.
      此后,不计其数的大师巨匠齐聚DG旗下.可以说DG公司能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绩与其采取“明星主义”的制作方针是息息相关的.该公司的演绎阵容之强大几乎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旗下乐团是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等代表世界最高水准的一流乐团;指挥包括了本世纪几乎全部的指挥大师,如:伯姆,卡拉扬,伯恩斯坦,阿巴多,克莱伯,朱里尼,库贝利克,富特温格勒,穆拉文斯基,莱文,弗里乔伊,巴伦伯伊姆等;小提琴家穆特,阿卡多,杜梅,米尔斯坦,祖克曼,帕尔曼,克莱莫尔等;钢琴家阿格里奇,霍洛维茨,皮尔斯,乌格尔斯基,肯普夫,波利尼,吉列尔斯,齐莫尔曼,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青年大提琴家王建也在该公司麾下.在乐坛大师逐渐凋零的今天,DG扶植起的新秀已挑起了大梁,夏汉姆,普列特涅夫等新辈都极俱资质,很可能成为下一个十年的大师级人物.有了如此强大的阵容,也使DG信心百倍的制作了让人叹服的规模宏大的全集唱片.比如:1979年纪念贝多芬的全集12卷共79张唱片的“贝多芬大全集”和1973年放行的全套10卷共93
张唱片的“交响曲大全集”等.
     众所周知,一个录音的成败优劣,除音乐家之外,事前的企划同样重要.在此方面,DG的历任制作人都可谓才智杰出,其中杰得斯可算是DG幕后的一代俊彦.杰得斯是历史上一位身兼指挥家与制作人的成功范例.今天让我们赞叹不绝的许多DG名盘大部分出自他手.这位精于歌剧的指挥家早年在欧洲小有名气,1956年受邀加盟DG后专门负责唱片录音的策划和艺术监督.由于专业出身,他运筹帷幄,极易与音乐家沟通细节,达成共识.从1960年开始他以自己的专业眼光制作了不计其数的录音,为DG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音乐宝藏.
在杰得斯退休后,赫许博士成为DG重要的幕后功臣.70年代,卡拉扬开始成为乐坛主宰,其多半录音便是由赫许博士规划制作,而另一位制作人韦伯亦与之有着同等地位.
     作为当年DG的首席录音工程师,赫曼这个名字不可不提.从60年代开始,赫曼掌握了DG的所有重要录音,直到卡拉扬的最后录音都是由他操刀.三十年来,赫曼一手创造了DG唱片独特的音色高贵昏黄,淡雅朴素.虽说其录音哲学未见得能讨好所有顾客,但他塑造的不俗音色与DG高雅的黄色郁金香商标正好相得益彰,给人以见黄标如闻其声之感.近年母带转录技术进步,很多人这才发现,赫曼的许多录音竟在CD上展现出了令人惊讶的靓声.可以说赫曼见证了DG最鼎盛的三十年,同时也为无数伟大录音留下了不朽的烙印.
他的名字是DG高贵音色的保证.
    虽然身为唱片工业的先驱,DG在50年代面对当时新出现的立体声录音,却显得有些反映迟钝.由于刚从二战悲惨的泥沼里爬出来,DG当局者的作为相当保守,相比其他英美同行,DG的立体声录音起步较晚,技术一直未能迎头赶上.到了数码录音时代,DG也并未抢得先机,据说若非卡拉扬强势要求,DG恐怕又要落于人后.虽说赫曼营造的美声已经赢得现代发烧友的承认,但一些资深的唱片迷心知肚明,在所谓“录音黄金年代”中,DG的录音号召力明显不敌Decca,RCA,Mercury和EMI.姑且抛开录音科技的成就不谈,光就唱片的音响效果而言,以赫曼为首的DG录音部门对声音的看法也与当时英美其他唱片公司有着很大差异,这大概也是美国TAS棒单上很少见到DG唱片的原因之一.事实上,由于坚持自己独特的音色取向,据说DG曾一度遭到竞争对手的强烈挑战,仅因为旗下大师如云,才力保地位不摇.
     这种情况一直到90年代初才有了变化.DG在汉诺威的总部于1990年发表了一种全新的录音方式 4D,一下子扭转了DG在录音科技上落于人后的局面.这项由DG录音中心主任Klaus Hiemann和工程师Stefan Shibata共同开发的技术于1993年正式应用于录音工程,其重要部分,就是DG与日本雅马哈共同开发的一部超级D/A与A/D转换器.这种转换器拥有高比特的解析效果,运作方式为21bit,后来更改金为24bit,大幅提升了录音的精确度.概括起来,4D技术包含了四个重要部分:第一是可遥控的前级放大器和麦克风,让录音师调整时不惊动舞台上的音乐家;第二是24bit A/D转换器,增益达18dB以上;第三是Stage Box和数码网络系统,让录音师可以从远端监控录音,而信号传输为全数码式,消除了原先模拟传输产生的各种杂讯;第四是数码均衡器的使用,将麦克风拾取的讯号作最有效的操控.这四部分构成了4D技术,今天DG以4D方式制作的录音已在几百种以上,成果早已倍受世界乐迷肯定.在4D技术成功开发之后,DG有又发展出一种名为“原像比特处理”(Original-lmage Bit-Processing)的科技,用于翻制旧有的录音母带.这种技术首先被应用于纪念卡拉扬逝世的《黄金卡拉扬》系列.由于OIBP与4D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剔除老录音噪声大,声像朦胧的倾向,亦可令DG在数码录音早期生冷的唱片音色变得高贵圆润,给许多珍贵录音宝藏以崭新的面貌.最近,DG发行的贝多芬全集,2CD系列以及“大荷花”CD版都采用OIBP技术再制,据说声音表现极为优异.因此,今日的DG唱片,在艺术和科技上皆达巅峰,是古典乐迷所共求的珍品.
      九十年代,面对全球唱片业的大萧条,DG不断挖掘市场潜力,巩固着古典音乐领域无可争议的权威和主导地位.一方面,DG充分发挥自己早年所留下的珍贵录音资料,运用先进技术使许多经典录音重见天日.比如“黄金卡拉扬系列”,"二十世纪大师原音系列”,大花版系列等都很受欢迎,众多的“超薄小双张”更是令乐迷欣喜不已.另一方面,DG更加注意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市场的拓展,适应新世纪的要求.比如最近DG公司与IT产业界合作开发了可应用于电脑Windows界面下的CD-Pluesare多功能唱片,把CD扩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兼容领域,同时DG公司还于1998年出版发行了全球首张歌剧DVD"图兰多”(片号: DG 073227-2).1998年,DG公司举行了盛大的百年庆典,出版了60张精选CD唱片,并推出了极为超值得“音乐黄页系列”.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与市场冷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DG公司在宝丽金环球唱片集团的支持下新片迭出.其跨世纪的现代音乐家作品的“20/21"出版计划,"锲里比达凯录音重整计划(60 CD)"以及全套25张的“卡拉扬纪念专辑”都是令人叫绝的大手笔.人们相信,DG这个唱片品牌将在下个世纪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 又译德意志唱片公司或德国唱片公司,简称 DGG ,后简化为 DG。DG 的创始人是唱盘式留声机的发明者埃米尔·贝利纳先生。他于1898年在英国创建了“留声机公司”(The Graphophone Company),并于同年12月与他的兄弟约瑟夫在德国汉诺威创立 DGG。1950年代,DGG 在古典音乐界树立起权威地位。经过了100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它是环球音乐集团所属的一个出版古典音乐的公司,其下属还有 Archiv Produktion。
  DG 拥有两个签约的一流的乐团:柏林爱乐乐团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在录音上,它追求整体效果,显示出德国式的严谨结构的追求,同时重视录音技术的创新,它的4D专有技术非常著名。此外,它的 CD 装帧设计也非常富有创意。
  DG使用过录音天使(Recording Angel)、HMV、宝利多(Polydor)等商标,现在常用有 DG 、Archiv、Westminster 等商标。
  在 DG 的商标下,又有原声系列、样本系列、金版卡拉扬系列、双张系列(Double)等多个系列。

Bertelsmann Music Group (BMG) 贝塔斯曼音乐集团

  世界五大唱片集团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纽约,隶属于德国贝塔斯曼集团。
  贝塔斯曼于 1835 年由卡尔· 贝塔斯曼在德国创立,最初以出版《圣经》为主,后逐步拓展,成为图书出版业的跨国公司。如今已是一家超级媒体公司,业务不仅涉及音像娱乐,甚至介入生物工程等领域,下属公司遍布世界各地。
  贝塔斯曼1958年涉足音乐,收购了德国与奥地利的 Ariola 和 Sonopress 两家唱片公司。1979年又收购了著名的 Arista 唱片公司。1984年收购了美国著名的 RCA Victor 唱片公司,1985、1986年又连续收购了阿莫尼亚蒙迪的德国公司(Deutsche Harmonia Mundi)以及英国的松树唱片公司(Conifer Records),并在此基础成立了贝塔斯曼音乐集团(BMG)。90年代,BMG 又兼并了许多中小唱片公司,至今拥有的品牌超过200个。
  在古典音乐领域,BMG 主要拥有 RCA Victor、DHM、Conifer 等品牌,以及1995年创立的廉价唱片品牌 Arte Nova。1994年曾与俄罗斯的 Melodiya 公司签约,代理出版其唱片至2015年。同时它还代理 Naxos、RR 等唱片公司的销售业务。

Decca 德卡

  英国唱片公司及其品牌。又译迪卡。成立于1929年。1934年在美国成立了美国 Decca 公司。1980年被宝丽金集团下属的 Philips 唱片公司收购。1998年,随着宝丽金集团被收购,Decca 成为环球音乐集团的下属公司。
  Decca 是一个知名的古典音乐品牌。1940年,Decca 应海军部的要求,开发出当时最先进的全频带录音技术FFRR,用以辨别英国和德国潜水艇,1944年,Decca 将此技术运用到唱片上,使音质有了长足的进步。此后,Decca 公司的录音质量始终居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大场面(如歌剧)的录音,音场宽广,空间感强烈,音色流畅。
  Decca 旗下的艺术家,虽不如 DG 和飞利浦阵容强大,但也毫不示弱:指挥家佐尔蒂、卡拉扬、安塞梅、蒙特、克尔泰兹、梅塔、迪图瓦,小提琴家郑京和、里奇、阿莫亚尔,钢琴家巴克豪斯、柯曾、阿什凯纳齐、博莱特、鲁普、席夫,歌唱家德莫纳柯、帕瓦洛蒂、萨瑟兰、苔芭尔迪,均为公认的世界级名家。
  Decca 公司所使用的商标,除 Decca 外,还有 London(伦敦)、L'Oiseau Lyre(琴鸟)、Argo 等。
  Decca 拥有知名的录音师威尔金森,他的个性使 Decca 的录音具有较好的动态和音场效果,与 DG 风格不同。其钢琴协奏曲因巴克豪斯与阿什凯纳齐而具有相当的实力;其协奏曲所追求的音场动态与飞利浦追求的清晰透明的层次形成鲜明对比。Decca 的古乐专辑和 DG 的 ARCHIV 一样出色,其名家历史录音亦不亚于 EMI 。

Naxos 拿索斯

  西曼国际唱片公司的一个品牌。创建于1987年。
  Naxos 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孤岛,地处希腊东南海域,为昔克兰群岛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出产葡萄酒、橄榄油和大理石。在这个岛上,被情人抛弃了的公主阿里阿德涅痛不欲生,幸而遇到酒神,重新获得生机和活力。理查·施特劳斯曾以歌剧《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表现这一故事。
  拿索斯以录制低价位的古典音乐唱片著称,这也是创建者当初的商业定位。其第一批CD售价50港币左右。为此公司采取多种方法降低成本,包括选择世界二流的东欧年轻演奏家和乐团为合作伙伴,选择距乐团较近的场所录音,精简工作人员(不到20人)等。其后期制作一般也不再加工处理,这也能体现作品的原始风貌。
  价格使拿索斯迅速占领市场,逐步取代美国Vox唱片公司,成为世界头号廉价唱片厂商,售量升至全球古典音乐第2名,占市场份额15%。1997年获法国戛纳“最佳品牌”奖,1998年获英国《古典CD》“最超值唱片奖”。而在质量上,拿索斯也有一些上乘之作,有近200张CD企鹅评鉴三星以上,其中9张三星带花。但整体上说,拿索斯仍缺乏名家的大手笔之作。
  公司创始者海曼的目标是“使 Naxos 成为古典音乐的百科全书”,目前在此品牌下已出版约 2000 种 CD ,曲目覆盖了古典音乐的大多标准曲目。其合作的年轻艺术家不少已在公司的宣传下崭露头角,如小提琴手卡勒尔、大提琴手克利格尔(Kliegel)、钢琴家杨多(Jand)、指挥威特(Wit)及德拉霍斯等。
  拿索斯CD编号的前三位以此确定:8.55,一般;8.66,歌剧全本;8.50,套装;8.88,情调;8.11,历史;8.99,国际。
  拿索斯的廉价CD对大公司构成了严重威胁。大牌公司不得不竞相推出廉价系列以应对,而大制作的投入毕竟非同一般,因此,拿索斯的出现,也是当前国际大唱片公司不景气的重要原因。

PHILIPS

  荷兰唱片公司。 1950年9月28日成立于荷兰的巴伦,最初名为 Philips Phonografische Industrie (PPI),由著名的电器公司飞利浦投资。1960年它收购了水星唱片公司(Mercury),实力得到壮大。1962年与 DGG 组成 Phonogram 集团,1971年改组为宝丽金集团(PolyGram),Philips 遂归宝丽金所有。同年它还收购了米高梅电影公司所有的知名爵士乐唱片公司神韵公司(Verve Records)。1980年又收购了 Decca 唱片公司。1998年随着宝丽金被加拿大西格拉姆公司收购和环球音乐集团的组建,Philips 成为环球音乐集团所属的公司。
  飞利浦出版的音乐范围很广,而在古典音乐方面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旗下曾汇集了许多欧洲的精英,如小提琴家格吕米奥、谢霖、阿卡多、慕洛娃,钢琴家哈斯基尔、阿劳、里希特、布伦德尔、科奇什、内田光子,大提琴家让德隆、希夫、韦伯,歌唱家卡雷拉斯、诺曼,指挥家赛尔、海廷克、马舒尔、小泽征尔、布鲁根、戴维斯,以及著名的美艺三重奏团、意大利四重奏团、意大利音乐家合奏团等。陈佐湟指挥的中国交响乐团也曾为它录制过作品。
  与飞利浦公司签约的乐队,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和伦敦交响乐团为主。阿姆斯特丹音乐厅是全世界三大优秀录音地点之一。飞利浦录制的管弦乐作品,往往突出每一乐器声部的效果,使人感觉每一把乐器的表达、色彩都非常亮丽;协奏曲和室内乐也往往都是佼佼者。而交响曲的总体实力不如DG,但也有一些曲目的录音是最佳或较佳选择。
  飞利浦的录音,不论模拟还是数码,总体上质量非常高。尤其是室内乐,音质之优、平衡之佳,很少能与之媲美。日本飞利浦公司运用24位录音技术制作的CD,音效出色,很受欢迎。
  如今,飞利浦名下的商标,有 Philips、Gimell、Point Music、Imaginary Road、Mercury Living Presence 等。

RCA Victor Company 美国广播/胜利唱片公司

  美国唱片公司。总部位于纽约,目前是贝塔斯曼音乐集团(BMG)下属的公司。
  RCA Victor 唱片公司成立于1929年,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所属的美国广播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即 RCA),并购 胜利留声机公司(Victor Talking Machine Company)而形成,公司的名称亦由此而来。
  RCA Victor 创建不久,便因世界经济大萧条陷入困境。但因 RCA 的收音机销售看好,才得以支撑起录音计划的发展。这一时期,RCA Victor 录制了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皮亚蒂戈尔斯基,钢琴家鲁宾斯坦、拉赫曼尼诺夫,小提琴家海菲兹等人的精彩演出。由于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与科乌谢维茨基领导的波士顿交响乐团,以及托斯卡尼尼等人的加盟,使 RCA 成为古典音乐一个著名的商标。1934年以后,电器录音的发展使录音质量大幅度提高,RCA 的规模和产量也因此迅速递增。这种局面在1941年达到了巅峰。二战时期唱片原料减产,留声机工厂与录音业被军方征用,唱片业进入了第二个暗淡阶段。已具备相当实力的 RCA 在战争风雨中艰难经营,屹立未倒。战后哥伦比亚公司开发出 33.3 转 LP 唱片,给唱片业带来了再次复苏的生机。RCA 随之加入 LP 阵营,表现相当杰出,其 New Orthophonic 压片技术在当时深受好评。1950年代,RCA 为对抗水星公司“Living Presence”唱片的竞争,推出了 Living Stereo 系列。1960年代 RCA 又推出了 Soria 和 Dynagroove 系列,将立体声录音推向高峰。1970年代,随着全球古典唱片市场萧条及欧洲品牌的挑战,RCA 的古典唱片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1987年,RCA Victor 被贝塔斯曼集团收购,在此基础上组建了贝塔斯曼音乐集团(BMG),此后经过重组,又形成了 RCA Victor 集团,仍为贝塔斯曼的下属公司。在此前后 RCA 再度崛起,1981年的卡鲁索全集、1984年的托斯卡尼尼全集、1989年的拉赫曼尼诺夫全集、1996年的海菲兹全集、1997年的克莱斯勒全集,以及1999年94张CD的鲁宾斯坦全集等唱片的出版,显示了 RCA 在 BMG 支持下的实力与成就。
  重组后的 RCA Victor 集团,下属除了 RCA Red Seal(RCA 红印鉴)、RCA Victor 两个部门继承原来古典音乐之外,还包括了爵士品牌蓝鸟(Bluebird)、New Age 和流行音乐品牌 Windham Hill 等。此外以 RCA 为名称的还有直接隶属于贝塔斯曼音乐集团的 RCA 唱片公司(RCA Records)、RCA 标志集团(RCA Label Group,侧重于乡村音乐)。最后,美国广播公司也使用 RCA 这一品牌,生产视听娱乐方面的硬件产品,详见 RCA.com
  RCA Victor 早期使用过许多商标,包括从胜利留声机公司继承的 HMV、Victor,而更主要的是 RCA 、RCA Victor ,在这两个商标下,RCA 出版了多个系列的唱片。
Universal Music Group (UMG)环球音乐集团

  全球最大的跨国音像制品集团。为加拿大西格拉姆公司(Seagram Company Ltd.)所有。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98年电影业的先驱莱姆勒(Carl Laemmle)在芝加哥创立的环球电影制作公司(Universal Film Manufacturing Co.),1915年,环球电影公司曾在洛杉矶建立了著名的环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s)。1924年,美国音乐公司(The Music Corporation of America, 即 MCA)成立。MCA 于1958年收购了环球影城。在此后的发展中,MCA 还收购了包括 Decca(美国)、ABC、Chess 等许多唱片公司,并于1990年成立了 MCA 音乐娱乐集团(MCA Music Entertainment Group)。1995年,加拿大西格拉姆公司收购了 MCA 80% 的股权,并于次年将 MCA 改名为环球音乐集团。1998年,西格拉姆公司又收购了宝丽金集团,将其并入环球音乐集团。
  如今,环球音乐集团在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出版和发行各种类型的音像制品,与 贝塔斯曼(BMG)、EMI、Sony、时代华纳(Wea)并称为世界五大唱片集团。
  在古典音乐领域,环球集团下属有 DGG、Decca、Philips、Mercury、Impulse、VerveGRP、PointMusic、MCA 等唱片公司,还代理 Telarc 等公司的业务。同时也直接以 UNIVERSAL为商标发行唱片。

Sony Classical 索尼古典
  五大古典品牌之一。“索尼”,港台译为“新力”。索尼古典(Sony Classical)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
  1920年代,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向广播业发展,1927年9月18日成立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la Broadcasting Company),1929 年1月18日更名为 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 ,即 CBS。1930年代初的经济大萧条时期,CBS 脱离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独立,并在1938年进军唱片业,收购了美国唱片公司(American Record Company)及所属的不伦瑞克唱片公司(Brunswick Record Company),成立了 CBS 唱片公司(CBS Records),次年开始在美国使用“哥伦比亚”(Columbia)商标。此后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唱片公司。1980年代,CBS 尝试向 EMI 购买 Columbla 商标美国以外的使用权,但未获成功。后又打算将自己卖给 EMI,以结束该商标50多年来的分割局面。在长时间的讨价还价中,日本 Sony 集团插足,于1988年1月收购了 CBS 唱片公司,不久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索尼音乐娱乐集团(Sony Music Entertainment)。1994年1月,索尼音乐娱乐集团改组,划分为四个品牌(子集团),即:史诗唱片集团(Epic Records Group)、哥伦比亚唱片集团(Columbia Records Group)、相关娱乐集团(Relativity Entertainment Group)和索尼古典,其中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主攻流行音乐,索尼古典则专门出版古典音乐。
  自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时代始,公司的业务一直都在整个娱乐业,包括流行音乐,而不限于古典音乐。但 1927年,哥伦比亚为古典音乐录音注册了“名著”(Masterworks)商标;1980年,CBS 将“哥伦比亚名著”改为“CBS名著”(CBS Masterworks);此外 CBS 唱片公司也直接使用 CBS 商标。1989年 Sony 收购之后,仍使用 “CBS Masterworks”商标。1994年“索尼古典”成立后,停止了 “CBS Masterworks”,改用“Sony Classical”的商标。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CBS 拥有了大量经典录音。钢琴家霍罗威茨、谢尔金、卡萨德苏,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罗斯,小提琴家斯特恩、弗朗西斯卡蒂、指挥家瓦尔特、伯恩斯坦、赛尔、奥曼迪、阿巴多,以及布达佩斯四重奏、朱利亚四重奏等知名音乐家和团体,都为它灌录过大量唱片。作曲家斯特拉温斯基在60年代录制的他自己的作品,也是 CBS 珍贵的文物。
  Sony 时代仍保持了它在古典音乐领域的声望。许多知名艺术家为它录制过作品,如大提琴家马友友、钢琴家普拉希亚、布朗夫曼、小提琴家拉赫林等,深受好评。
PolyGram Company 宝丽金

  德国唱片集团公司。1962年,德国西门子公司与荷兰飞利浦公司为抵御风险,将各自下属的 DGG 与 PPI(Philips 唱片公司当时的名称)公司组合,西门子公司购入 PPI 50% 的股份,飞利浦公司购入 DGG 50% 的股份,并构建了名为 Phonogram 的集团,总部设在汉堡。1971年,集团改组,取名为宝丽金集团(PolyGram)。同年并收购了米高梅电影公司所有的知名爵士乐唱片公司神韵公司(Verve Records)。1980年又收购了 Decca 唱片公司。1987年,西门子撤出,宝丽金集团成为飞利浦的全资公司。1989-1996年间,宝丽金又陆续收购了冰岛(Iceland Records)、A&M、摩城(Motown Records)、Def Jam、勒德文(Rodven Records)等唱片公司。
  宝丽金曾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在流行音乐方面多以 PolyGram 的商标出版,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在古典音乐方面,它拥有 DGG、Decca 和 Philips 三大品牌公司,1998年,曾精选三家唱片中获《企鹅唱片指南》评定为“三星带花”的唱片,以企鹅古典(Penguin Classics)的商标出版。
  1998年,加拿大西格拉姆公司收购了宝丽金,并将其并入环球音乐集团。

Hyperion Records Limited 亥伯龙唱片公司

  英国唱片公司。成立1980年。Hyperion 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巨人的名字,是太阳神、月亮神和缪斯女神之父,中文又译作“许珀里翁”、“亥帕瑞恩”等。
  Hyperion 是一家追求全面的唱片公司,出版的曲目从12世纪一直到20世纪,并特别注意早期音乐,其中《维多利亚圣乐集》、蒙泰韦尔迪的圣歌、费奥里罗的小提琴协奏曲、谢泼德的宗教合唱曲、普赛尔的赞美诗与礼拜歌曲、亨德尔的神剧《约书亚》等,都有很高的品味。在古典和浪漫曲同方面,Hyperion 也筹划了很多大制作。如《舒伯特艺术歌曲全集》、《海顿交响曲全集》、《浪漫钢琴协奏曲集》、《李斯特钢琴曲全集》、《拉赫曼尼诺夫钢琴作品全集》、《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及交响乐的钢琴版全集》等,都令人瞩目,此外录制的福莱等人的室内乐作品也广受好评,尤其是31张CD的《舒伯特艺术歌曲全集》,张张被评为“企鹅三星”。
  Hyperion 每年出版约 80 个品种CD,迄今已出版了约1000种唱片,其中20多张唱片被《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三星带花”。此外一些唱片还多次获得包括留声机唱片奖在内的多种国际唱片奖。
  Hyperion 作为一个唱片品牌,曾获得1996年度在法国嗄纳举办的 MIDEM 古典音乐比赛“最佳品牌”大奖。它还曾被誉为“不列颠最响亮的唱片品牌”。
  除 Hyperion 外,公司还有一个 Helios 商标(Helios,中译“赫利俄斯”,即太阳神,Hyperion 的儿子)。

Electric and Musical Industries ( EMI )

  EMI 的前身是唱盘式留声机的发明者贝利纳的英国留声机公司(Graphophone Company)和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Columbia Graphophone Company)。
  20世纪初,英国留声机公司和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是留声机和唱片市场上的两个主要竞争对手。1929年,经济大萧条到来,唱片业也受到巨大冲击。为了避免破产,两个公司于1931年4月合并,成立了“电子和音乐公司”(Electric and Musical Industries),这即是EMI最早的名称。
  1931年,EMI在伦敦的爱比路(Abbey Road)3号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特别联合录音室 Abbey Road Studios,这个录音室一直沿用至今。1955年,它获得 Capitol 唱片公司(Capitol Records)的控股权,打入美国市场。1971年,Electric and Musical Industries 正式更名为 EMI。1973 年,英国留声机公司更名为 EMI 唱片有限公司(EMI Records Ltd.)。1979 年,EMI 收购了艺术家联盟唱片集团(United Artists Records Group.),同年,索恩电子有限公司(THORN Electrical Industries Limited)注资 EMI,成立了索恩 EMI(THORN EMI)。1989 年之后,EMI 又陆续购买了一些唱片公司,包括 Chrysalis、SBK 娱乐世界有限公司、维尔京(Virgin)等,这使 EMI 的版权数目有了巨大的增长。1996年,索恩 EMI 解散,成立新的上市公司 EMI 集团(EMI Group plc)。
  EMI 拥有上百年的作品版权,包括英国留声机公司和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的录音。它继承了英国留声机公司的商标 HMV、哥伦比亚公司的商标哥伦比亚(Columbia),并且使用过小天使(Angel)、奥迪恩(Odeon)等商标。为更好地创建古典音乐的品牌,EMI 于1990 年开始使用 EMI Classics 商标,它为 EMI 的古典音乐唱片提供了一个单纯的世界性品牌。
  50年代之后,EMI 致力于流行音乐市场的开拓,与许多知名的乐队(诸如甲壳虫等)签约,为他们灌制唱片,同时它在密纹唱片技术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投放了许多新的产品。这使得EMI 成为流行音乐的先导。
  同时,EMI 也致力于古典音乐。各个时期杰出的演奏家为 EMI 留下了录音,包括小提琴家克莱斯勒、布希、蒂博、海菲兹、米尔斯坦、西盖蒂、梅纽因、内弗、奥伊斯特拉赫、帕尔曼,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费尔曼、杜普蕾、托尔特利耶(Tortelier),指挥家富特文格勒、克伦佩雷尔、卡拉扬、切利比达凯、比彻姆、朱里尼、穆蒂、滕斯德特、扬松斯,钢琴家科尔托、鲁宾斯坦、施纳贝尔、利帕蒂、埃德文·费舍尔、吉泽金、所罗门、科瓦赛维奇,歌唱家卡鲁索、吉利、夏里亚平、卡拉斯、比约林、施瓦兹柯普夫、卡娜娃等等。
  EMI在爱比路的录音室,使用先进的技术重新整理出版了早期珍贵的大师历史录音。它所使用的CEDAR程序,能减少早期录音中的噪音而很少损害音质,这些唱片标有ART(爱比路录音室技术)的标识,深受音乐人的欢迎。
  1920年代,EMI 旗下的法国 Pathe-Marconi 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EMI 中译名为“百代”,即出自 Pathe 的音译。当时作曲家聂耳、冼星海,以及周旋、胡蝶、龚秋霞等歌星,都曾与百代公司合作出版唱片。
[upload=jpg]Upload/20065251641339241.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