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对历史录音的看法 [复制链接]

1#

看了牛牛的帖子,深有感触。说说我自己对历史录音的看法。这样的帖子有好多了,觉得没意思就别费心回了。

我听过的历史录音里面只有小提琴还算过关(可能和小提琴共鸣腔较小录音容易把握有关系),其中海老EMI的Reference那张柴可夫斯基、克莱斯勒小品、蒂博三重奏等等都相当不错。底噪是很大,但是衬出琴声很温暖。

相比之下钢琴就不行了,小提琴贵乎暖可以蒙混过关,钢琴贵乎清冷(我的个人爱好),历史录音一律是温吞吞。什么音粒、触键、动态全都不见了。坛子上总有高手说拉赫玛尼诺夫自己弹的如何如何比霍/阿好,如何有味道,我觉得除了快慢以外什么也听不出来,钢琴后面的乐队更是一个大喇叭,只比收音机效果稍好。季雪金的Debussy(ADD)怎么听也不觉得比弗朗索瓦的或者是米开****利的好,Gramophone说这录音是Definitive,我难以苟同。他几十年前就决定版了,后来的人还忙活什么呀,干脆在舞台上放套Hi-end算了。

交响曲当然就更甭提了,非演绎极好的根本没必要去追Mono。就说公认的老富的EMI贝9我也有,可是现在听来听去还是听老卡的和伯恩斯坦的比较多,听久了觉得比老富的一点儿也不差(男声不及这个我承认)。

关于版本我有个极端的意见:不管什么版本,捡从没听过的拿来就听,在不受任何影响的前提下听20-50遍,保证你喜欢上这个演绎的每一部分,觉得这个交响曲就应该这样演奏。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了,论坛上、榜单上,到处都有人跟你说谭勇林的这个版最深刻,或者是张过荣的演绎最权威,或者是臣百强的的那个Mono灵气四溢不听是没文化,最后是张学有最近刚刚抢救出来的一套Mono不容有失。。。最后你就傻了,回家再听曾经心爱的正质话版本,马上觉得该快的地方慢了,该慢的地方快了,反正是处处透着没文化,尤其是这个DDD看着就扎眼,最后只能扔垃圾堆了。

我没有否认大师的意思,我也觉得海老/米尔斯坦的技术现在还没有人赶得上,但是我总觉得什么东西都是不断在进步的。音乐这东西我是门外汉,但是美术我懂。你能说圣母就一定是拉菲尔的最最正宗?画人像就一定得用伦勃朗光?要是这样的话人类的艺术就死了。前几天我听了一场音乐会,20多岁的一个小伙儿弹肖斯塔科维奇,棒极了,音色速度激情样样不缺。他边弹琴边甩头发我是不喜欢,但要是你说他的演奏和肖斯塔科维奇比起来根本就是不入门,我一定反对。
分享 转发
TOP
2#

楼上的哥哥说得很好,基本上同意
关于历史录音,小提琴的的确不错,就算乐团如一块纱蒙在后面,小提琴声还是可以很可以接受的。听海菲茨的历史录音就特别过瘾,音色的变化基本上都可以清楚地感觉到,钢琴就不太理想,低音嗡嗡的,不过分句和一些个性的初见还是能清楚地听到,踏板我似乎听不出来。肯普夫的那套贝奏录音很好
TOP
3#

单声道的李香兰,单声道的Chet baker......味道还是不错的
TOP
4#

音乐本身就是声音的艺术,所以声音效果绝对重要,例如动态宽的乐器(或乐团),录音效果不好,绝对是扭曲了音乐本身的。
TOP
5#

好帖!有创意!
---有时我也遇到这种事:以听得最多(或者说相对熟悉)的版本作为标准,来衡量其它版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