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可怕的“公正” [复制链接]

1#
可怕的“公正”

[ 老关  2003年7月19日






  
    音响系统的评价是个很困难的事。由于各个听音空间的特性不同,各个听音者的耳朵特性不同,所以“主观听音评价”是个很难得出确切结论的事。在相当的意义上,这正是音响产品百花齐放,难以“定于一尊”的原因。

    而高级音响,其购买价值,主要也就是在其与其他类似产品的个性不同,风格不同,口味不同。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高级音响的消费,正象时装和美食的消费,花的钱,并不是为了御寒和果腹,而是满足一种生活品味的享受。也可以说,玩高级音响本身是很“个人化”的事,除了声音扰民和花钱影响家庭生活外,其他是很难落给旁人批评的。

    在高级音响成为商业之后,实践已经证明,用单纯标榜技术数字的方式来推销家庭用音响,势必把家里变成“的厅”和摇滚演出不可,对于这部分消费者,给他们廉价的大功率组合音响就够了。但是对于真正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士,他们往往有些年纪,不喜欢单纯的喧闹,也比较懂得欣赏音乐的内涵,这时候针对他们的广告宣传便转为提倡“品味”,“音乐感”,“身价”等模糊的东西。

    广告的直露,空洞和不实被消费者厌倦之后,厂商又诉之于内容比较丰富,给人以“公正”感的“评测”。应该承认,“评测”如果出于比较有名望,比较有发烧实践和阅历,比较有操守的音响名家,那么是有相当参考价值的,尤其是他的参考器材,听音环境,软件,和他的明确的评价标准,个人口味都是固定的话。同时这种人士也很明白器材评价的“变量”和个人口味影响,并不讳言这些影响,仅出于珍惜个人声誉的目的也不会随便说不负责任的过头话。

    在这种意义上说,比较负责的权威评测,可以起到购买器材时候的“灯塔”的作用。就是说,你尽可以不迷信这些名家的话,但由于他们有清楚明白的立场,你至少可以当做一个固定的参照。

    然而,什么东东到中国,都很快被染上“中国特色”。商家很快发现,“评测”也是可以买的,尤其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无名”或者“化名”评测,简直是厂商的宣传稿。随便一件器材,都被评得天花乱坠;而不同器材之间的确切差别-------这才是高级音响购买的主要追求------完全看不到。这样的东西,只好算是大海里的“浮标”,只能是产品报道,算不上有意义的参考。

    在杂志文章越来越失去威信之后,恰逢网络兴起,许多音响消费者,把“公正,客观,超然”的希望,寄托在人人可以发言的音响论坛上,相信“群众的眼睛是亮的”,曾经有不少人都对网上言论的客观公正,抱有希望。

    然而,网上的言论,毕竟也是社会生活中的活人所发出的。而且正是由于网上的匿名环境,更便于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鲁迅曾经说过这样的大意:国民风气如同血液,血液有了病,身体中那部分都不可能单独健康。

    尤其是人们看腻了杂志的吹捧文章,对网络上的毫无责任感的“批评言论”往往有一种新鲜感,非常容易误认为这些言论是“没有商业背景的”,“公正”的。其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普通消费者怎么斗得过居心不良的专业人士?人们对网上言论,尤其是那些简短,明确的判断帖的“免疫缺失”,早被天天泡网的老鸟了然。所以,在杂志上收买“评测”的同时,在网上则培养“杀手”,用貌似公正的“群众言论”来剥夺消费者的判断力,这奇怪么?

    如果说杂志上常出现的是误导消费者的“浮标”,那么论坛上除此之外,又漂浮着一些“水雷”,在有目的的杀伤施放者所不满意的人和产品,却不必承担责任。
  
    这种言论是一种“可怕的‘公正’”。其危害之处,不仅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不光明的,不公平的竞争,它破坏了消费者的正当知情权,杀伤了诚实努力的业者;尤其甚者,它冒着“公正”之名,败坏着网络空间的信用,从源头污染着人心。

    人们可以说,网上的言论相对自由,可以靠言论自由竞争么!

    这个观点,其实是似是而非。

    因为许多玩音响的资深玩家,年岁比较大,并不上网。即使上网,接触到论坛上的言论习惯,浅薄,狂妄,没有尊重感,受不了那种环境,躲了的又占大多数。

    鲁迅曾经比喻,“茅厕里的战斗”,又有几个洁身自好者受的了?

    所以,少数论坛常客,以论坛为家,实际掌握了舆论空间,这就是许多论坛的实际状况。

    这在纯娱乐性质的论坛妨碍不大,反而可能是论坛繁荣之必须;然而象音响论坛这样性质的,带有浓厚消费者咨询味道的论坛,披着“热心助人”外衣,“公正”,“非商业”外衣的论坛,带着网上网下,俱乐部式互动形式,还常有买卖进行的论坛,问题就多了。

    这种情况下,由于现实生活中的私交,造成的舆论裹胁形式,甚至发展到干涉别人的消费选择,已经形成了典型的“公器滥用”。

    相反,一些成熟慎重的言论,或者不被重视,淹没在“水帖”中,或者顾忌到网下的交情,不便明言,结果论坛成为浑水,成为厕所的墙壁,成为广场上的喧嚣。

    唯哗众者,才能取宠。

    这种情况,难道是论坛创始者的初衷么?

    许多人慨叹,中国国民素质之可悲,在中国坚持做好事,不同流合污之困难。说到音响,中国为什么没有真正的好品牌,成为名器,足以传世的好产品?很简单,中国没有好的发烧文化,没有好的商业环境,最根本是没有成熟,理智,健康的消费者!

    一个人,有自己的偏好,甚至有自己的商业立场,是完全自然的,理所应当的。推广自己的爱好,批评自己所反对的,也是完全正当的。然而对于一个有起码道德的人来说,这种言论应该是公开的,完整的,负责的,尤其是逻辑一贯的。

    所谓公开的,就是指公开自己的商业背景,为那家说话,不妨明言,好东西不怕推广,敌手不妨公开对阵。

    完整的,就是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主张,让公众可以了解自己的特定口味,也客观描述对方的特点,而不是用简单的“判语”来加到对方头上。

    负责的,就是指为自己的见解,立场负责,摆事实,讲道理,把对方当作体育竞赛上的对手,为对方的成功高兴,承认自己的各种不足,尤其不把观众当作愚弄的对象。

    逻辑一贯的,指用规则公认的,前后一贯的尺度来评价对方和自己。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有可比性,而不是象鲁迅曾经指出的那种“批评家”,用英尺来量俄尺,又用市尺来量公尺,“发现无一正确”,惟有自己高明。在音响器材的评价上,表现为恶意罗织罪名,对自己的敌手,用昂贵的世界顶级器材的工艺来苛求其完成度,不考虑其10倍以上的差价;又用DIY自己装的零件成本来批评其售价,把自己装中最难解决的“声音把握”难题回避不谈;至于其独特的创意,和国外,国内同等价位器材比较的声音水准和长期的口碑,则有意回避。相反的,为了用来做反衬,攻击特定的敌手之武器,不惜吹捧其他的所有东西,原谅其他产品的相应缺点,如昂贵进口器材的性价比低,保修无着;国产音响中常见的毫无主张的抄袭,缺乏基本水准的声音;DIY的技术困难等等。

    我以为,任何值得大家尊重的人,任何值得大家参考的意见,应该不违背这些最起码的准则,否则大家应该保持对其人,其立场,其言论的合理怀疑。

    我指出被种种人,出于种种不公开的目的搅成浑水的音响舆论环境,那么具体对于普通消费者,和理智的,希望自己的器材合心意的发烧友,在这种环境
下,又怎么来识别这一切呢?

    我个人的见解,认为高级音响是一门人性化的手艺,因此在市场上长期生存的品牌,已经自然形成了不同的消费带。有些品牌是打有钱而又有文化的人的市场的,有些品牌是打有钱而没文化的人的市场的,有些品牌是打没钱而有文化的人的市场的,有些品牌是打没钱也没文化的人的市场的。有的品牌是为真高手服务的,有的品牌是为假行家服务的。

    当然,每个品牌自己宣传时候,都不会说自己的客户“没文化”,那么一个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看这个品牌有没有个主张明确,见解高超,有着持久影响的灵魂人物。

    一个正直有操守,有品位的高手,是搞出好东西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否则免谈。

    如果你买普通人的音响,你就信自己好了,看着舒服,听你自己的音乐舒服,掏钱的时候舒服,就是正确的选择,就这么简单。

    然而如果你的要求高点,就要跟对有灵魂人物的好品牌。

    一手被称赞,算不得什么,二手还被人追捧,才是真名器。
    如果你是为自己用而买音响,而不是为加入混战而买票,那么,把某些冒充“公正”的,实则居心叵测的“网上大侠”的高论忘了.




    这里,我只好讲一点我的历史了,否则,许多发烧友,总会有一个疑问,就是老关的东西,如果声音好,为什么没有发展成工厂,到现在还是手工,“土炮”?

    我89年去香港旅游,和《音响技术》结识,开始接触HI END,当时我也曾经有一种疑问:为什么好东西,并不是技术实力强大的日本厂家搞出来的,相反是一些圈外人从未听说的小厂,个人作坊搞出来的?

    这个问题,同样困惑我自己好久。因为这显然不是个理工科思路下能够解释的问题。

    按照理工科的思路,尤其是按照大陆教育下的理工科思路,只能是以下二者之一:

    或者是发烧小厂掌握了真正的技术突破,而这种技术突破,还没有被大厂拿到。
    或者发烧小厂是江湖骗子。

    这是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则问题,是HI END是否存在的根本,希望所有想提高自己修养的玩家,先拿出一点时间,来思考。

    我之所以经常强调自己是学画画的,是搞文的,并不是象某些人理解的那样是一种标榜,而是强调一种视点,一种立场,这种视点和立场,帮助我领悟了HI END的本质;而且我认为它也可以同样帮助其他的,没有偏见的人,很容易理解HI END。

    这是因为,搞文的,比较容易从大千世界,万象万状,各自合理的角度看待问题,把问题提到艺术层面,就容易用人的各种口味,艺术风格的竞争的角度,理解HI END。

    只要用这种概念来看,就很容易明白按其经典意义,HI END是典型的“小众文化”,它是由少数人的爱好发展来的,是一种“圈内文化”。 它的价值,正在多样化,正在用个人风格来服务于特定消费者,而这种特定消费者本身有自己的主见。我不否认,消费品味可以熏陶,培养,但不可能用技术数据来分析品味,那是文化范围。就象用技术数据来分析上帝一样。所以,援用技术指标来分析HI END,只会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

    大厂是什么?大厂是在董事会领导下,通过开发服务大众的市场,为股东谋金钱利益的机构。大厂不对“小众文化”的HI END感兴趣,是非常正常,合理的,就象绝大多数人不是,也不必是音响发烧友一样。

    这其实是人之常情,就象“麦当劳”和家传小店的区别一样,你能希望麦当劳搞什么风味么?
    
    我由此又深深感到,教育的失误,“科学主义”,对人的毒害,束缚。
因此,我从开始搞HI END开始,就坚持小厂路线,身体力行,这客观上自然形成对“大众文化”的挑战。
分享 转发
TOP
2#

好贴。
大家的听音习惯不一样,环境也不一样,而且很多摆出来的都是没褒过的新箱,怎么能一下就判断出好坏呢?
TOP
3#

ding
TOP
4#

好帖 深有同感
TOP
5#

我在热切的盼望着关氏能早日完工我的功放。期待in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