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声音的“国籍” [复制链接]

1#
音响的另类名词特别多,从摩机、焊机、煲机到松香味、颗粒感:从高频纤细、中频甜美、低频丰满到皇帝位等等.........。诸如此类、品种繁多、数不胜数。
本次要探讨的问题是不同音响器材的声音取向。不知从何时开始,不同产地(国家)的音响器材被划分成“不同的声音”。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美国声”、“英国声”、“德国声”、“法国声”等。有人说:英国声细腻、甜美:美国声豪迈、奔放:德国声精确、无误:法国声浪漫、迷人。对此,既有人赞成者,但也不乏反对者。
正方的论据是:之所以有以上不同声音的划分,是由于设计者将其民族特性和人文(不是人民)理念融入其产品中。也就是说,从产品的声音取向中就可以体会到其国人的特性。
反方则认为:即使存在着以上的现象,这也是设计者对声音还原的误解。声音(原声)本来就没有疆界之分,为何硬要将它扭曲?
对于以上两种的不同意见,该如何理解?
分享 转发
TOP
2#

飞刀在此先多谢周兄和George兄的详尽解释,飞刀真是获益良多.古今中外的音乐本是一家,管它是"美国声"也好"英国声"也好.总之听落耳杂肯接受就OK,可以三五知己一杯茶一杯酒听着那无分国籍无分国界的音乐,享受人生、享受音乐。这不知要到何年何月呢?
TOP
3#

关之琳就是美女中的中国声,戴安娜就是美女中的英国声,山口百惠就是美女中的日本声,莱温斯基就是“美女”中的美国声。
不同的美同时存在才是美,一花独放不是春。
有竞争、有对比才有进步。
没有一个世界公认的美女,声音也一样。
因此,我绝对赞成并希望继续有“美国声”、“英国声”、“德国声”、“法国声”之分。
TOP
4#

可以说是商品经济下的商业行为!
如果某一产品出现同一标准、同一规范,就会以指标取胜,出现龙断,小而精的厂商就失去竞争力。
沿袭产品特色、风格和民族气息,是保持竞争力的强劲手段。厂家乐此不彼。
况且音响器材并不完全是商品,蕴含音乐性。音乐商品化就失去了生命力!
国货的产品特色、风格和民族气息是什么?没有?!谈不上竞争力!
国货应向高度还原,高保真方向发展,才有出路……
TOP
5#

只有民族的,才是国际的。
TOP
6#

在当今音响市场中的确存在许多有个性特色的音响器材,由此出现大家所定义的各种音色.造成这种音色的多样化我认为同制造者的文化修养,以及制造器材的相关技术有很大关系.
TOP
7#

飞刀兄,你希望你的巨无霸功放出什么声呢?
TOP
8#

我相信一定有不少发烧友认同你的中国声,祝你成功并早日让大家齐共赏。
TOP
9#

要想听到中国声,凭我一己之力谈何容易呢.假若所有的烧友都有一个中国的"心",那么中国声才有希望啊!!!
TOP
10#

周兄!我有几点不明之处!既然音乐艺术是不分国界的,又何必要对音响器材分国界呢?而国产音响器材生产厂家和经销商也都很少用民乐来试音的,而每次的国产音响大展厂商大部份都是用西洋古典音乐和进口发烧碟来试音的,那么他们干吗要用外国音乐去试音呢?难道用那个国家的音乐试音,所出来的就是所谓的,英国声或美国声吗?不知道外国人在播放中国的音乐时.会否讲一句;这就是中国声,或者用国产器材重播外国音乐时不是“中国声”吗?那可是中国产的功放哦!
TOP
11#

飞刀兄:之所以少用民乐试音,还有一个原因是民乐受传统乐器所限,音域不够广,低音欠丰厚,音色变化也相对单调。而交响乐则比较全面,可挑选品种和版本相当丰富。其实老外也有很欣赏中国民乐的,我和丹麦达尼音箱的设计师聊过,他就很喜欢我们的民乐,来中国肯定要带一堆民乐CD回去。
TOP
12#

在若干年前,这种从音响发出来的声音的“国籍”相对来说比较明显,近年来当然还有,但由于很多厂家都认同一种适应数码时代的所谓“国际声”而有所淡化。我觉得,音响产品多多少少能够反映出设计者的音响哲学和人文背景,因为这种声音本来就是“造”出来的。就拿号称真实的监听音箱来说,英美之间就有区别,甚至同是老美的,不同厂牌也有区别。不同风格的声音,正好为不同类型的发烧友提供更多选择。近年音响的声音趋于“大同”,缺乏“个性”,说明人们都认同靓声标准,应属好事,但也有人抱怨寻找传统的纯美的英国声不容易了。
TOP
13#

那么我仿制的音乐之声是属于什么声呢?
TOP
14#

周兄!我最大的愿望是,可以出"中国声".但愿有一日老外也像我们现在一样在讨论我们的中国声.
TOP
15#

“既然音乐艺术是无分国界的,有何必要对音响器材分国界呢”?
飞刀兄,个人认为:音乐艺术也并非完全无国界之分。其论据并非是由于音乐家(作曲家)的国籍不同如此简单,而是由于每部音乐作品的诞生,都会基于音乐家当时所处的不同国度、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人文理念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严格来说,音乐艺术有国界之分,但欣赏音乐艺术则无国界之分。
音符的背后总有某种涵义,这种涵义构成了作品的内容。人们常说的“美国声”、“英国声”其实只是一种是音响的“美感”,“美感”在音乐欣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常说的讨好耳朵)。但是,我们不应让它占有过多的位置。不然的话,聆听者就会被音响牵着鼻子走,成为音响的奴隶。
中国的发烧友(包括音响的厂家和经销商)的确比较喜欢用西洋音乐软件来试音。究其根源,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1.崇洋媚外心理在作遂,这是中国人常有的“不良习惯”。以前的帖子也专门讨论过洋货和国货的“不平等待遇”问题。
2.基于历史原因和社会科技发展的速度,总体而言,国产的录音制作还未能与国外的产品相提并论(个别例子除外)
3.受一种不正确的观点所误导,认为只有古典音乐才能真正体现发烧的真缔。
............
另外,“英国声”、“美国声”......不应理解成播放那个国家的音乐就会出那个国家的“声音”。发烧友通常所讲的XX声是指由不同国家产地的器材所发出的不同国家的声音。具体地说,英国器材出英国声,而不是英国音乐出英国声。
至于声音究竟应不应该有国界之分,这是一个长期以来颇具争议的话题。现在的情况是,声音的确有不同的“国籍”(其原因已有叙述,不再重复)。而且,这种现象也不可能消失——除非世间所有的音响器材都由同一个人来设计和制造。所谓“声音的国籍”,就是器材的设计者(制造商)对声音的“美感”的不同理解。据此推论,就算是中国的产品,也会同样存在着声音的不同“省籍”、“市籍”等现象。

声音是“真”的好还是“美”的好?这个问题有点儿令人左右为难。但是,无论怎样,要出“美”声不易、欲出“真”声更难。
TOP
16#

我爱关之琳!
TOP
17#

希望中国声成为全世界发烧友的大众情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