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DSDAC 1.0 解码器,厚润通透高密度,高端技术带来纯正的DSD声,... [复制链接]

1#

                      简 介


      DSDAC 1.0是一款以DSD音频技术为核心的高性能音频解码器,它突破传统解码器的架构,以多项独创的技术开辟了音频DAC的新模式。它的高精度DSD升频算法完美解决了DSD64的重放问题,同步直接时钟技术straight clock使内置的飞秒时钟直接输到移位寄存器上,让飞秒性能直接体现到模拟信号上,时钟阻断技术彻底隔绝了前端时钟的影响,前端设备(CD转盘/数字播放器/碟机/数字界面等)的劣质时钟不再成为影响音质的因素。


      三大技术优势是DSDAC 1.0的亮点,同时其精良的模拟架构设计让技术优势完全转化成了音质的优势。



     不论是传统hifi还是桌面耳机系统hifi、PChifi,DSDAC 1.0都是理想的音源设备,它有超高密度感、出色的透明度以及细节还原能力,声音风格是温暖通透的DSD声,它是名副其实的高端hifi设备。




一、研发背景


      DSD音频是近乎完美的音频编码模式,尽管其有诸多技术门槛,但以最终的重放效果来衡量,DSD的声音有着独特魅力,这也是十年来hifi圈对DSD热情高涨的原因。现在世界上留存下来一万多张SACD音乐专辑汇聚了人类宝贵的音乐资源,为了重放好这些资源很多人在为此不懈努力,世纪格雷也是其中之一。


      由于SACD诞生的年代碟片存储空间有限,所以SACD采用较低采样的DSD64编码。以DSD的编码原理上看,DSD64在DA阶段的精度较低,而且有接近音频的近端带外噪声(23KHz以上的噪声),所以大多数SACD机在解码时会将DSD64转为PCM后再解码,这种处理方式严重削弱了DSD编码的优势,这也是SACD机在与CD的竞争中落败的重要原因。


      时过境迁,如今的DSD编码技术研究更加深入,FPGA技术也获得长足进步,技术上具备了对DSD64进行升频处理的技术基础,通过升频处理后的DSD数据在DA时将更加精确,同时带外噪声的下限频率被推高,可以轻而易举地被滤除掉。(DSD升频完全不同于PCM升频,PCM升频是加入了额外的数据信息,而DSD升频不会加入额外信息)




二、研发历程


      DSD技术是商业技术,公开的资料极少,经过数年的努力,世纪格雷从基础入手深入研究,创造出独特的算法,让高精度的升频得以实现。同时在时钟架构上全面创新,创造出“同步直接时钟”及“时钟阻断”两项独有技术,结合高精度的DSD升频算法,DSDAC数字端的技术架构终于完成。


      模拟部分是一台DAC的桥梁,数字部分的优势必须要通过模拟部分才能展示出来,模拟部分的一分偏差足以抵消数字端三分的优势,可见模拟部分的重要性。DSDAC1.0的研发团队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对模拟部分的电路架构进行了20多次的设计,整个设计过程都是在五十万以上级的系统上进行调校验证,多款参考机均为十多万以上的hiend级知名品牌。经过长时间的调校,DSDAC1.0整体实力达到了参考机的层次。




三、核心技术


      DSDAC1.0的高精度升频算法是DSD升频的核心与技术难点。实现升频的方式有多种,但高精度的升频算法是个复杂的数学问题,不是数字技术问题。这项技术使DSD音频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世界HiFi前沿技术保持同步并处于领先地位。


      同步直接时钟技术(Straight Clock),使DSDAC1.0内部的飞秒级时钟直接输入到解码器的移位寄存器上,让飞秒性能直接实现在模拟输出上,这项技术与目前的外置飞秒时钟、内置飞秒晶振的用法都不同,外置时钟内置晶振的用法需要经过分频器,会有较大的加性抖动,让飞秒时钟性能离开飞秒区域变为皮秒时钟,而DSDAC1.0的时钟无需经过分频器直接进入DA转换环节的移位寄存器,是最直接的时钟运用技术。


      时钟阻断。所谓“时钟阻断”,就是前端过来的时钟被抛弃,DAC只使用本地时钟。这样,前端设备如数字转盘、CD机、数字界面等设备的时钟将不再对DAC的性能产生影响,只要数据没有错误,任何音源在DSDAC1.0面前都没有差异。这项技术是数字音频梦寐以求的技术,让DAC使用本地时钟,既能保持同步,又可以不采用损耗巨大的ASRC方式,在此前这是一个梦想,DSDAC1.0 出现后,这个梦想变为了现实,解决了数字音频领域长期困扰的时钟问题。


      先进的USB界面,以Native方式获取DSD源码。作为DSD解码器,dsd源码的输入是必须的功能。DSDAC1.0有两个途径输入DSD源码,一是通过spdif以DOP方式输入DSD64,另外就是通过USB以Native模式输入DSD512。DSDAC 1.0的USB界面采用了Xmos的XU208方案,并带有地隔离功能,与前端的设备实现了地线分离,彻底隔绝了前端的干扰。同时,世纪格雷定制了XMOS的专用驱动,实现了DSD512以Native模式传输,这是最直接的传输DSD源码的方式。



分享 转发
TOP
2#

顶部那个图案学德国aa太明显了,何必呢
TOP
3#

回复 2楼morefeel的帖子

我曾是AA前后级的用家,对AA商标印象肯定很深,不会去做抄袭的事情。B站上也有一个职业喷子曾说我们的商标仿AA,他是玩低端器材的,可能对AA见得少,印象不深,看见圆形的A字就以为是AA,后来他把喷我们的视频删除了。

AA的商标中变形的A只占半个圆,下面是正体英文字母,而我们是整体的英文字母变形,而且是GA不是AA。

难道AA使用了圆形A变形,别人就不能使用了?  把GA看成AA,可能是图形盲。




最右边的和仿冒沾边吗??

看看下面的校徽,有多少属于你说的仿冒?

TOP
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

G是取自grand的第一个字母,A是取audio的第一个字母,意思是”格雷音频“

双A旗舰前后级是几年前摆公司听音室的演示器材,后来换了美国Boulder前后级,现在是世纪格雷自家的大功率全平衡前后级9i-938/958.
TOP
6#

回复 4楼南柯E梦的帖子

德国确实有很多好的技术和理念可以学习,但是这个图案的设计初衷还真跟双A没有任何关系。
TOP
7#

现在可以DOP输出的前端设备有哪些?比如?
TOP
8#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9#

现在可以DOP输出的前端设备有哪些?比如?
siliverline 发表于 2020/9/28 13:30:49


很多设备都能输出DOP了,比如PC,当然如果是接DSDAC1.0,就不建议用DOP了,格雷定制的驱动支持native,这是优于DOP的传送DSD源码的方式,可支持到DSD512;

如果不玩PC,前端接碟机或者播放器,那目前国内90%以上的播放器都能同轴输出DOP了,进口的如playback、Aurender;

格雷的5i-AD/9i-AD系列hifi蓝光播放器播放DSD是转PCM输出的,没有DOP;明年上市的新方案纯音频数播会有DOP输出,这个新方案与DSDAC同时启动,具备比DSDAC更多的创新技术,所以晚于DSDAC上市,但是一旦上市,整体的进步将是跨越式的。

TOP
10#

很多人对PCHIFI有成见,认为PCHIFI和CD机比有差距。


为什么呢? 因为PC机内用了很多的开关电源,系统复杂,地上的噪声较大,会影响后端器材,实际听感PCHIFI的音质跟传统的CD比,确实少了一点安静及连贯。
另外XMOS协议作为一个异步协议,其数据完整性有欠缺。

有什么办法解决吗?当然有,DSDAC1.0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DSDAC1.0的USB部分采用了地隔离技术,将电脑端的地与DSDAC1.0的地分割开,二者不连,有效地将干扰阻挡在主电路之外,
其次,DSDAC1.0将USB数据与高精度时钟重组成高码DSD数据,时钟与数据直接进入移位寄存器,没有任何中间环节,这是DAC时钟系统最干净的架构。

有了这两项技术,加上电脑端做一些优化,尤其是进程优化,配上优质的USB线(此线对音质影响较大,原理后续再讨论),就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声音。


DSDAC1.0的用户中有8成开始玩PCHIFI,因为DSDAC1.0用电脑做音源超过了大多数的数播及CD机,甚至可以跟一些著名品牌的旗舰CD机相抗衡。
TOP
11#

世纪格雷的老用户,DSDAC1.0的用户支持一下!!
TOP
12#

9IAD老用户支持一下
TOP
13#

看来技术含量很高,5I-AD老用户支持一下。
TOP
14#

看起来不错哦,希望价格不要太高。
TOP
15#

回复 14楼御风听歌的帖子

定价16800

作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DSD解码器,这个价格并不高,一些芯片机竟然都叫价过两万了。
TOP
16#

有点不够给力,去年音展到今都一年了,还没做出来,在另一个帖上讲的另一终极版也没下文。是不是遇到瓶颈没法突破?
TOP
17#

有点不够给力,去年音展到今都一年了,还没做出来,在另一个帖上讲的另一终极版也没下文。是不是遇到瓶颈没法突破?
Billboard 发表于 2020/10/16 17:53:19

DSDAC1.0 于6月上市,目前已经是第三批了,拥有了n百用户,但还处于产能限制,购买需要等待一定时间。




TOP
18#

广州东方展改为南宁展了,我们将参加。届时大系统和耳机系统均有DSDAC1.0演示,都用电脑作为音源。

要说功能,没有什么播放器比电脑更强大。
TOP
19#

回复 18楼兰棹的帖子

兰总,我记得前一阵你在家电还是绿坛那边说过对这台dsdac来说最好的连接方式其实还不是USB,但欲言又止没说下去至今未知答案,不知现在可否透露一下呢?难道是光纤?
TOP
20#

回复 19楼zaar的帖子

USB传输理论上不是最完美的, 但当下是最合适的。

完美的传输确实是光纤,但目前没有形成新标准,还是用spdif的标准,无法传送高码。对于DSDAC这种抛弃前端时钟的架构,光纤是最好的传输方式,因为实现了前后隔离,但要传送高码还得靠USB。

与其纠结传输方式的优劣,还不如多关注DA部分的性能。不同传输方式的音质差异,远远不及DA性能差异带来的音质差异。DSDAC1.0的用家中很多高端器材的用户,即使用PC+USB输入,已经能胜过他们现用的高端CD,当然如果有更好的传输方式肯定会比USB好,但当下的PC+USB已经足够好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