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57585960616263» / 6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与书籍有关的点点滴滴(《白鹿原》) [复制链接]

1181#

费翔在意大利旅游,游览米兰大教堂,斯卡拉歌剧院。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82#

费翔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旅游。
看到米开朗基罗以及波提切利等人的雕塑和绘画作品。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83#

费翔印象: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84#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85#

在乌尔善导演的电影《画皮2》中,费翔颠覆性地出演了大巫师一角。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86#

费翔2015年推出的专辑《人》封面,用了一张他自己的X光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87#

费翔非常喜欢吃饺子: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88#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89#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90#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91#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92#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93#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94#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95#

费翔:演戏,打破常规;生活,依旧洒脱丨人物

新京报

1987年的央视春晚上,一个来自宝岛台湾的年轻人,烫着波浪头,穿着红西装,演唱了《故乡的云》和《冬天里的一把火》两首歌曲:一首抒情平缓,充满乡愁;一首动感十足,活力四射。一夜间,费翔的名字火遍大江南北。

最近这段时间,这位国民初代偶像,因为电影《封神第一部》的上映,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这位63岁的偶像与一众年轻演员一同走红毯,身材气质毫不逊色,依然能抢占镜头焦点。

因为主演电影《封神第一部》,许久未见的费翔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据悉,电影拍摄期间,为了留出更多时间塑身,费翔建议导演将殷寿“酒池肉林”那场戏放在最后拍摄。就算是拍了一整天的戏,他也会把塑身的时间挤出来,有时凌晨三点就爬起来去健身房。导演乌尔善都被他的自律和敬业精神所打动。

这次回国,费翔会整整待三个月的时间。《封神第一部》上映前,他忙着接受媒体采访和拍摄,适应着国内的宣发习惯,还有了第一次“扫楼”经历,电影上映后,他还要全国各地跑路演。对于这种四处漂泊的状态,费翔早已习惯。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费翔说,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往前走,去扩展自己的能力,看看外面的世界,“观众一直在成长,我一直以来的愿望是能够跟着我的观众一起成长”。

我愿意

“人生到了某一个阶段,来了某一首歌,某一个春节晚会,某一个剧本角色,正好适合你,你们就搭上了,这就是机会”。

2018年2月11日,春节前几天,费翔结束了最后一场演出,为他整整20年的全国巡演画上了句号。演出结束后,他和团队工作人员吃了顿火锅,算是“散伙饭”。

“我不希望自己出来唱歌的时候,人家一看,费翔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他想趁观众感觉他状态还好的时候,就把巡演收了。那之前,费翔就跟他的舞蹈演员、调音师等打过招呼,“就唱到2018年,每个人都要做好准备。2018年之后就没有薪水了,你们要自己去安排自己的生活,该结婚的结婚,该生孩子的生孩子”。

从1982年发行个人首张音乐专辑《流连》算起,费翔唱了近四十年,彼时已经58岁的他,到了一个可以稍微放慢工作节奏,享受生活的年龄。“也不是说想退休,而是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留给家人”。结束了20年的全国巡演后,费翔特别放松,因为之前有工作,不能保证随时有空,而现在他可以计划好时间,去享受自己的生活。他去奥地利欣赏了萨尔茨堡音乐节,在伦敦看了温网的决赛,这些都是他以前一直梦想去完成,但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

费翔享受了6个月自由惬意的生活。但导演乌尔善的一通电话,改变了他之后几年的生活轨迹。

当时费翔人在伦敦,电话那头说,有个剧本想给他看下。费翔收到后,发现是三部完整的电影剧本。“我其实看的剧本蛮多的,很少让我心动,可这个剧本的故事特别精彩,每一个人物都很立体鲜明”。费翔尤其喜欢商王殷寿这个角色,写得特别精彩,展现了角色的很多面,他既是父亲,也是儿子,既是丈夫,也是情人。电影开始他是一位战场上的战士,后来成了王,有假慈善的一面,也有真残暴的一面,这样的角色太吸引费翔了,“任何演员看到这个剧本都会想演殷寿”。

看完剧本后,费翔就被商王殷寿这个角色的多面性所吸引。

不过,乌尔善最开始并没有给费翔定什么角色,费翔也不好意思开口,他不想让导演为难,就说剧本特别喜欢,演什么角色都行,客串也行。后来,乌尔善说,其实想请他演殷寿。费翔特高兴,“人生到了某一个阶段,来了某一首歌,某一个春节晚会,某一个剧本角色,正好适合你,你们就搭上了,这就是机会”。

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冥冥之中似乎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之前结束20年的全国巡演,就是为了等这个角色,“我跟导演说,你要我花多少时间,做什么准备,我都愿意”。

回到“大学”

剧组的规划特别清楚,完全是按照影片拍摄顺序进行训练的。所以演员必须严格按照训练的流程走。

乌尔善告诉费翔,《封神三部曲》采取三部连拍的方式,演员从进组训练到完成最终拍摄,需要两年时间。他很赞成这种做法,这属于电影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部连拍可以保证整个创作的连贯性和演员的状态。

乌尔善给了费翔一个月的时间,费翔把手头的事情整理好后,直奔青岛。进组第二天,费翔就开始上课,剧组给他和片中饰演质子的年轻演员安排了不同的课程。费翔每天必须上的课包括:武术、马术、礼仪、击鼓、塑身,这五组课程正好对应了片中角色的需求。

“每天就像回到‘大学’一样。马术课结束了,赶紧换衣服,赶场上武术课,练一个半小时的基本动作,再转场到另一个训练课,每天都是这样。”费翔说,剧组的规划特别清楚,完全是按照影片拍摄顺序进行训练的。比如,到了某个日期,所有演员的马术必须到位。因为拍摄骑马的戏份,有一定风险。在拍这场戏之前,所有演员必须非常有把握,能控制住自己的马,所以演员必须严格按照训练的流程走。

费翔饰演的殷寿,在《封神三部曲》中有不少马术戏,不但要把骑马的基本动作练好,还要一边骑马,一边做一些表演。费翔之前从没骑过马,进组后从零开始训练。最初剧组给他配了一匹特别乖、个头比较小的母马,每天训练。因为不习惯骑马,掌握不好骑马的韵律,训练的前几周,屁股都磨出了血。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96#

为了饰演殷寿一角,费翔学习了多项技能,其中就包括骑马。

后来,剧组又给费翔配了一匹马,叫大黑,是剧组所有马里面最漂亮,也是个头最大的。为了培养感情,费翔经常从酒店带几块已经切好的苹果给大黑。就算有几周没有骑马的戏,他还是会在晚上拍完戏或培训结束后,带几块苹果到马场给大黑,跟它说说话,这些都是费翔特别珍贵的回忆。

《封神第一部》开场的冀州城之战,是检验费翔马术成果的一场戏,特别有挑战。拍摄前,因为经过了长时间的训练,费翔心里已经很踏实了。拍摄时,他要骑着马配合着机位来回走,甚至他可以用脚跟来操控马的方向,一只手牵着马,另一只手在空中举着,说着大段台词。那场戏特别难,但准备工作做得很到位,费翔很有把握。那晚拍摄结束后,他睡得特别好。

保持距离

“我不希望年轻演员在龙德殿看到殷寿时,脑海里出现的是费翔在健身中心举哑铃的画面,这会扰乱他们。”

最初确定出演殷寿,知道在片中有裸露上身的戏份时,费翔的第一反应是“恐惧”。“我不是怕露什么,我曾经的专辑上有过露身材的画面,我只是想做更多的准备”。费翔说,“酒池肉林”是小说《封神演义》中观众都熟知的几个经典场面之一,在电影中是必须要有的,并且这场戏对殷寿和妲己之间的情感关系也有帮助,必须要演。

刚进组时,费翔就跟乌尔善提议,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把“酒池肉林”那场戏放到最后拍。因为到那时候自己已经塑身一年多,肌肉线条会更明显。但这个提议也会让费翔多吃很多苦。比如,之前剧组有给费翔安排击鼓的课程,击鼓的戏份如果拍完后,该课程也就结束了。然而,“酒池肉林”的戏放到了最后,也就意味着费翔的塑身课不能停,一直要持续到他的戏份杀青。

为了保证片中部分镜头的完美呈现,拍摄期间费翔一直坚持健身塑形。

为了在银幕上呈现出最好的状态,费翔每天都要去健身。就算是拍了一整天的戏,他也会把塑身的时间挤出来。“如果通告是早6点化妆,我只有半夜三点起来到酒店楼下的健身房跑步,把可以做的训练做完,再去洗澡,然后去化妆”。费翔对新京报记者说。

剧组为了保证他的休息时间,也会在通告上做一些优化调整。如果前一天拍到很晚,第二天就尽量不给费翔排上午的通告。

除了要经受身体上的锤炼,费翔在饮食上也要做到严格控制。他戒掉了最爱喝的摩卡,最爱吃的水饺,整整一年半的拍摄,所有饮食都由剧组创办的“封神食堂”提供。费翔的饮食都是剧组规定好的,增肌需要吃的一些低脂食物,“每天6个鸡蛋,一片面包,还有一些菜,也都是严格称过重量的,很科学。最要命的是,你不想吃也不行,必须每一口都要吃完,不然肌肉长不出来。所以不能吃的东西有一大堆,必须吃的东西也有一大堆。”回忆起当时的饮食结构,费翔一脸苦笑。

剧组里有一个巨大的健身中心,为演员们准备了一大堆器材。费翔进组的时候,饰演质子的年轻演员们已经在里面锻炼了几个月。当时,费翔就跟导演说,为了保持戏里的状态,在戏外尽量让自己和这些年轻演员维持一点距离。训练时,他就会用屏风给自己围出一个单独的锻炼区域,直到训练结束。这也导致影片上映前的宣发阶段,没有费翔训练时的侧拍素材。

片中,费翔饰演的殷寿既是商王,也是这些质子的“父亲”,有很高的威严。费翔觉得,如果是演了很多年戏的专业演员,可以前一天晚上和人家吃火锅,聊得很开心,第二天就能演杀你的戏,完全没问题。可对于新人演员来说,最好还是保持一定距离,这对他们演戏有帮助。

拍摄的一年半里,费翔没有跟这些年轻演员有过任何戏外的接触或社交。“我不希望年轻演员在龙德殿看到殷寿时,脑海里出现的是费翔在健身中心举哑铃的画面,这会扰乱他们。他们看到我的时候,都是在片场,我已经穿好戏服的样子”。费翔说,这种状态维持了一年半,有时觉得不能自然交流,对他们很不公平,但为了拍好戏,只能这么做。

最让他开心的是,从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始,他可以完全放松地和这些年轻演员们正常交流了。因为自从电影杀青后大家就没见过面,这次可以重新认识他们了。

片中,殷寿和妲己在一起的戏份很多,所以拍摄期间费翔也会多和娜然交流。

而费翔和片中饰演妲己的演员娜然之间的交流,与饰演质子的演员们完全相反。费翔从角色理解两人的关系,殷寿无意中解除了妲己的封印,给了她自由,是她的恩人,妲己在情感上是依赖殷寿的。妲己几乎所有的戏都是跟殷寿在一起的,单独的戏特别少。所以在戏外,费翔也尽量拉近和娜然之间的关系。娜然是新人演员,第一次拍戏,费翔就经常开玩笑让她放松,拍摄过程中就会无形中有一种依赖关系,会渗透到戏中。

打破常规

相较于传统的角色和故事,那些打破常规、具有颠覆性的创作更能引起费翔的兴趣。

费翔与电影结缘,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1982年,费翔在中国台湾推出首张个人专辑《流连》,获得了金唱片奖,同名主打歌也成为冠军歌曲,风头正盛。而当时港台地区的电影市场充斥着一种风气,就是谁火,就找谁拍电影。1983年,琼瑶找到了费翔,出演她的电影《昨夜之灯》。1985年,费翔又拍了《竹篱笆外的春天》和《皇家大贼》。

“那时我就觉得有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我自己对那些作品不是特别满意。不是说不好,只是觉得专心唱歌就好了,不要同时做其他事情。”在之后长达26年的时间里,费翔没再碰过电影。

2011年,费翔突然收到乌尔善的邀请,请他参演电影《画皮2》。他之前没听过这个导演的名字,当时乌尔善的处女作《刀见笑》正在上映,费翔就去影院看了下片子。“导演还蛮有风格的,叙事角度和讲故事的方法很有意思”。费翔决定跟导演见一面。

见面后,乌尔善给费翔看了《画皮2》的所有设计图,每场戏如何设计,人物造型是什么样,清清楚楚,全部都规划好了。费翔愿意合作一下,“最吸引我的是里面的天狼巫师,是很颠覆性的角色”。“颠覆”对费翔来说特别重要,因为歌手跨界去拍电影,往往遇到的困难是观众会有先入为主的印象,他们看电影的时候永远记着你是歌手的感觉,这就很容易出戏。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97#

在乌尔善导演的电影《画皮2》中,费翔颠覆性地出演了大巫师一角。

《画皮2》给了费翔第一次来大陆拍戏的机会,但很多观众当时看完片子,并没有认出费翔,“电影里不是有费翔吗,怎么没出现?”费翔特别喜欢这种感觉,这就是他想要的,角色尽量离自己远一点。

那之后,有不少人来找费翔拍电影,但都是一些大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之类的角色,“演这种角色也不是不行,如果剧本特别好,我也不反对。但对我来说更有意思的是,能够给观众带来一些惊喜”。相较于传统的角色和故事,那些打破常规、具有颠覆性的创作更能引起费翔的兴趣。之后,他出演了《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国王,以及正在上映的《封神第一部》,都在印证着他对于角色和故事的某种偏爱。

费翔2015年推出的专辑《人》封面,用了一张他自己的X光照。

有一张照片,费翔特别珍惜,那是他2015年《人》的专辑封面。

这张专辑是电子乐,主题是“人”。最初在拍摄这张专辑封面图片时,费翔苦想了很久,能拍的都已经拍过了,还能拍什么呢?他想到主题既然是“人”,干脆就去医院,专门拍了一张自己的X光照,用它当作专辑封面,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观众。他觉得,没有比这个更真实的了。



“现在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只要有我爱的人在身边,哪里都是家”。

1987年的央视春晚,是费翔事业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那一晚后,费翔在大陆一夜成名,成为红极一时的歌手。他在三年内出了五张专辑,1989年开启首次全国巡回演唱会,走了12个城市,演了65场。然而,在事业最红火的时候,费翔却选择告别华语流行乐坛。当时他觉得自己快被榨干了,急需充电,便前往纽约从事音乐剧表演,开始了新的追求和挑战。

1987年,歌手费翔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凭借两首歌曲一夜走红。

1991年,费翔面试考上了百老汇音乐剧《西贡**》,实现了他的音乐剧梦想,成为该剧目的原班演员之一。然而,八个月后,费翔再次选择离开。要知道,在当时的纽约,有将近八万名专业演员,竞争十分激烈,能抓住一个稳定的工作,有一个好的剧目和角色,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费翔的一个朋友,从《西贡**》开演一直演到最后一场,同一个角色,一周演八场,演了十年。但费翔觉得他已经演够了,去百老汇只不过是想考验一下自己,多做一些尝试。

对费翔来说,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往前走,这对他很重要。费翔看得很清楚,作为艺人如果不能一直往前走,去扩展自己的能力,多接触一些人,看外面的世界,路就会很短。“观众一直在成长,我一直以来的愿望是能够跟着我的观众一起走。我的观众基本是我这个年龄段的,是我刚出道歌坛,还有上央视春晚时候的这些人,他们是跟着我一起走到今天的。如果今天的年轻观众喜欢我,我当然很高兴,可是我知道我不可能那么理解他们的心理,一个**有一个**的声音。”费翔说。

费翔目前大部分时间定居伦敦,纽约曼哈顿也有住处,经常两边跑。费翔的母亲今年92岁,住在上海。疫情前,费翔基本每年都回上海和母亲过春节,看春晚、吃水饺。

在费翔的生活中,饺子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东西。

“饺子这种食物可能是我从小的一种情怀,吃的时候特别舒服”。费翔特别爱吃饺子,饺子里有他小时候的很多记忆。在中国台湾出生的费翔,小时候家里有一位保姆叫月樱姑娘,费翔想吃什么,月樱就给他做。“我说,月樱,我要吃水饺。她就马上给我准备,擀皮、包饺子。”费翔回忆,小时候体重超标,就是被月樱养的。

不过,费翔从小就很独立,一直独来独往。小时候他经常独自坐公交车去很远的地方,父母从来没担心过儿子会走丢。长大后,费翔四处漂泊,他那首脍炙人口的《故乡的云》似乎已经成为他作为“浪迹天涯的游子”的一种身份写照。但对于费翔来说,“家的概念,其实现在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只要有我爱的人在身边,哪里都是家”。

对 话

新京报:之前对《封神演义》这个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费翔:因为我从小在中国台湾长大,小时候就对《西游记》《封神演义》这些故事很熟悉了,电视上,还有漫画里都看过,里面很多人物都是我喜欢的。

新京报:在剧组健身塑肌时的体脂率有多少?

费翔:还真的没量过,当时我的塑身教练跟我说,你都不用量,照镜子就看得出来了。到时候拍戏没有人量你的体脂率,只是看镜头。

新京报:《封神三部曲》一年半的拍摄周期,都要控制饮食,杀青后放飞自我了吗?

费翔:绝对是放松了一段时间,想吃的都吃了。但我也知道,后面电影如果上映还得走红毯,吃得也不能太过分了。因为我曾经胖过,知道减肥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最好别失控,只放松了一段时间。我经常过几个月就跟导演联络一下,问有没有可能上映,如果要上映了,就得控制饮食,把自己弄成很“值钱”的样子(哈哈)。

《封神三部曲》拍摄完后,费翔也没敢放飞自我,依然保持着好身材。

新京报:看你微博总说吃水饺,这么爱吃,自己会做吗?

费翔:(哈哈)不会,我这方面特别差,我没厨艺。

新京报:你伦敦的家里养了两只猫,不在家的话谁来照顾?

费翔:对,一只叫皮蛋,一只叫密密。会有人每天去两次,帮忙照顾它们,它们应该也挺寂寞的。

新京报记者 滕朝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98#

【艺术、爱和自由】《伊莎多拉·邓肯自传》

转载自网络,有改动

1898年,邓肯不过是20出头的美国小姑娘,她来到伦敦。在这之前,她差不多已经自学了15年左右的舞蹈,可是在舞蹈界,她也只是一个不为人知的新人。这一次伦敦之行,她是为了去异国追求自己的舞蹈梦想。最终当然是成功了,只不过这其中的艰辛和付出,比起她留下的舞蹈艺术,或许更值得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去领悟和学习。

伊莎朵拉·邓肯,生于1878年,著名舞蹈家,现代舞的创始人,是世界上第一位披头赤脚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家。她自小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舞蹈教育,依靠自学从绘画、诗歌、音乐等各种艺术中吸取营养,突破了古典舞蹈的刻板教条,重新激发了观众对舞蹈的激情与热爱。伊莎多拉·邓肯创立了一种基于古希腊艺术的自由舞蹈而首先在欧洲扬名。其后在德、俄、美等国开设舞蹈学校,成为现代舞的创始人。主要作品有根据《马赛曲》、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门德尔松的《春》和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改编的舞蹈。著有《邓肯自传》(1927)和《论舞蹈艺术》。

现在,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少得可怜的视频片段,来欣赏她的舞姿。因为**比较久远,那时的科技还没现在发达,所以很遗憾,看不到她的珍贵舞姿了。不过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些金星老师的舞蹈,比如:经典之作《海上探戈》,就是典型的现代舞。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在看过邓肯的表演之后,称她为“一个天真的孩子”。这不仅是对一个艺术家最高的赞扬,也是对一个女人最美的赞扬吧。

而邓肯不仅是著名舞蹈家,还写过一本文学性很高的自传。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评论说:“邓肯的文字是含有诗意,充满人生的神秘,是成熟满意的文字,因为她的一生是充满诗意及神秘,因为她不但享过人生的艳福,也尝过人生的苦涩。”

或许,你并不了解舞蹈的起源和流派,也不知道伊莎多拉·邓肯是谁。但你只要知道她是一个改变舞蹈历史的杰出女性,一个用一生去追求艺术事业的传奇舞者,一个不主张结婚却热衷于谈恋爱的女人,那么她的生命传奇,就值得你去了解。

总之,一句话概括邓肯的一生就是:一个出生贫寒、自学成才的舞蹈大师,一个恋爱无数却拒绝婚姻的独立女性。

一、童年:最穷的时候,她吃了一个星期的西红柿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曾说过:“一个人的家庭,就是她的宿命。”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邓肯。

邓肯生在一个离异家庭,跟着母亲生活,家里还有好几个兄弟姐妹。所以说,邓肯的童年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贫穷。

他们常常交不起房租,会被房东赶出来;有时候,甚至吃不上饭。有一次,他们一家人甚至靠一箱西红柿度过了一周。但好在邓肯并没有被贫困**,相反,她变成了一个独立大胆的女孩。

10岁的时候,邓肯主动跟母亲说,不想去上学了,因为觉得上学没用、浪费时间,而她想跟姐姐一起开设舞蹈班,赚钱补贴家用。11岁的时候,她把头发高高挽起,穿起长裙,扮成一个16岁的女孩,然后跟着姐姐开舞蹈班。由于教学优秀,她们得以去一些富有的家庭教舞蹈。渐渐地,她们声名远扬,生意也渐渐好了起来。教学的过程中,邓肯也一直在提高自己的舞蹈技艺。也正是因为这一段经历,让之后的邓肯更加坚定地走上了艺术之路。

邓肯的童年生活虽然是贫穷的,但是却充满了自由和浓烈的艺术氛围。在自传中,她写道:“我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得自于母亲对我们的晚间教学,她弹奏贝多芬、舒曼、舒伯特、莫扎特、肖邦等人的作品给我们听,或者大声朗诵莎士比亚、雪莱、济慈或彭斯的作品节选。那几个小时我们像着了魔似的。”

试想一下,一家人围在一起,不谈论俗事俗物,而仅仅是听音乐、读诗歌,这该是多么和谐又纯洁的画面呀。正是在这种熏陶中,邓肯开始学着跳舞,并爱上了与艺术有关的一切,比如音乐与诗歌。早期的艺术启蒙,为邓肯后来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基础。

邓肯从小生长在比较自由的环境之中,所以养成了一种追求自由、敢于创新的性格。她的母亲也从来不会为她设置各种禁令,也不强制孩子们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她在自传中说:“我很幸运,因为正是这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使我有了舞蹈创作的灵感,有了对自由的表达。”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认为,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而且会极大地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回顾邓肯的童年经历,依旧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母亲的音乐老师身份、还是自由散漫的教养方式,都极大得影响了邓肯的舞蹈之路。而其中更重要的,是邓肯自身的努力与奋斗。

二、青年:被拒绝、被讽刺,是人生的常态
前面说到,由于家境不好,10多岁的邓肯就开始工作了。为了挣钱,她做过舞蹈老师,在剧院当过舞蹈演员、演过哑剧,还在一些贵族的私人宴会上跳舞。当时的贵族其实是看不起邓肯的,认为艺术家都是低下的,所以也不会给太多钱。她经常饿着肚子排练,走很远的路去上班,而且还要带着厌倦去完成这些工作,因为它们不是邓肯真正想跳的舞蹈。

很长一段时间内,邓肯都没有遇到真正适合她的机会。在应聘一些舞蹈表演工作的时候,她一般都会跳自己的原创舞蹈,可是没有人认可她,也根本不允许她按照自己的想法表演。

有一次,她好不容易争取到了一次跳舞的机会。于是非常用心地排练,迫切希望自己的舞蹈被人们看到。可是真正到演出那天,她跳的时候,灯却全部熄灭了。后来她才知道原来是导演觉得她的舞蹈不好,干脆就没让她出镜。类似的打击,邓肯经常遇到。

我们都说,要先生存,再生活。至于理想什么的,在现实面前,都不值一提。可是邓肯却偏偏不这样,她把理想放在人生的第一位。

为了能获得更多的舞蹈展示机会,她想离开自己的祖国,可是她没钱。于是她厚着脸皮找那些贵妇人借钱。借来借去,最终她也只凑够了300美元,根本不够买船票。不过好在,邓肯运气好,遇到了一艘运牲口的船。从小吃过苦的邓肯哪管得了这些,带着满肚子的恶心,她挤上了这艘通往伦敦的船。

就这样,21岁的邓肯带着自己的艺术理想,来到了伦敦。到伦敦之后,邓肯的第一件事还是挣钱,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靠给贵族表演。好在伦敦的贵族比较喜欢邓肯的舞蹈,邓肯开始有了小小的名气。只不过邓肯依旧会有饿肚子的时候,因为她的演出多数是无偿的,虽然她急需用钱,但她更看重的是表演机会。

不过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邓肯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在一次名人聚集的晚会上,她被英国国家美术馆负责人哈雷相中了。哈雷邀请她在国家美术馆的展会上进行表演,而这一场艺术展会,几乎改变了邓肯的一生。

演出大获全胜,报纸大肆报道了邓肯的舞蹈。伦敦的重要人物都邀请邓肯喝下午茶或共进晚餐,邓肯甚至还受到了当时英国国王的接待。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奠基了邓肯后来的成名之路。有了这些人气之后,邓肯有了更多的表演机会,并开始有属于她个人的巡演。

成名之后的邓肯,也并没有在艺术给自己带来的名利中迷失,而是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舞蹈技艺。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宣扬自己的舞蹈理念,她自学了多国语言,以便与各国的艺术家更好地交流。

渐渐地,她的足迹开始遍布欧洲,其中包括伦敦、巴黎、柏林等一些知名城市。邓肯用一种全新的舞蹈形式征服了当时的舞蹈界,这也是为什么她会如此成功、以至后来被称为现代舞之母的原因。

三、婚恋:婚姻是苦涩的,爱情才是此生的艳福
在爱情方面,邓肯也贯穿了她的艺术理念,那就是随性而热烈。她曾说:“一个男人的爱与另一个男人的爱是无法比较的,就像贝多芬的音乐与其他人的音乐是不同的;女人则是回应这些爱之演奏者的乐器。一个女人只爱一个男人,其情形类似于终生只听一个作曲家的音乐。”而她也通过跟各种男人谈恋爱,践行了她的爱情理念。

1902年,24岁的邓肯到匈牙利演出时,认识了青年演员罗密欧。罗密欧英俊帅气,又非常擅长撩妹,情话张口就来。在强大的爱情攻势下,邓肯很快就被俘获了。罗密欧显然是一个情场老手,此时的邓肯,初尝爱情的甜蜜,已然被冲昏了头脑。可是没多久,罗密欧就开始冷淡邓肯。最终罗密欧提出了分手。

在这段恋情之后,邓肯依旧跟很多男人谈恋爱,这其中有作家、导演、富豪。每一次的恋情,邓肯都是全心投入、轰轰烈烈,只不过邓肯是坚定的不婚主义者,因为在她看来,婚姻是对自己的束缚,会让自己牺牲很多,而父母的婚姻悲剧更是加重了她对婚姻的恐惧。所以后来她宁愿自己生孩子、带孩子,也不愿意跟任何男人建立婚姻关系。只不过,造化弄人,邓肯的三个孩子后来都死于意外。

直到43岁这一年,一个26岁的年轻诗人闯进了邓肯的世界。他们相识于一场晚会,那一天,邓肯穿着一袭明艳的红裙子,人群中的她端庄耀眼。而她一进门,就被角落里的一个年轻帅哥吸引了。据邓肯自己回忆,那是一个金发碧眼的男青年,有着孩子一般的面容。他忧郁纯净的气质让邓肯彻底沦陷了,而这个男青年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俄国诗人叶赛宁。这一面之后,两个人就在一起了。没过多久,就过上了同居生活,并很快就登记结婚了。而这也是邓肯人生中唯一的一次婚姻。

这场婚姻源于爱,但只是艺术家之间的激情之爱。他们甚至语言都不通,一个是俄国人,一个是美国人。所以这场婚姻倒也不是特别重要,毕竟叶赛宁在这之前已经结过两次婚了,还有孩子。

叶赛宁或许是一个好诗人,但绝对不是一个好丈夫。婚后不久,患有抑郁症的叶赛宁就厌倦了邓肯,甚至动手打了邓肯。二人的婚后生活一点都不幸福,但出于对艺术的尊重,邓肯一直在包容叶赛宁。然而,叶赛宁却越来越过分,甚至出轨。婚后的第二年,忧郁诗人和快乐舞蹈家的婚姻,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结束。

一位西方记者曾问她:“在您的一生中,您认为哪一个时期最难忘、最幸福?”她不假思索地回答:“俄罗斯!只有俄罗斯!在那里,我获得了存在的最大价值……”自始至终,邓肯看中的都是与叶赛宁之恋中美好幸福的一面,她始终带着欣赏的目光仰望她的诗人丈夫,而这也几乎是邓肯面临每一段爱情的态度。

邓肯像极了《天龙八部》中处处留情的段正淳,这样的女人,的确不会为社会所接受。但是她对待爱情的态度,在女人中可以说十分洒脱了。而我们,或许没必要像她那样爱得死去活来、轰轰烈烈,但是请记住,爱的时候,享受爱;离开的时候,允许自己痛,但是从来不会一蹶不振。在爱情面前,不妨潇洒一点。

四、陨落:丝巾缠进车轮,带走了邓肯
跟很多名人一样,邓肯也有一个戏剧性的结局。

1927年,邓肯同好友吃完饭之后,略感身体不适,可是她还是决定坐车出去兜兜风。

那一天,邓肯身穿一身飘逸的长裙,脖子上系着一条长长的丝巾。这是邓肯的标志性穿着,象征着自由和随性。

坐在敞篷车上的邓肯,尽情地享受着风的吹拂。她佩戴的丝巾,在风中曼妙地飞舞。可是突然,丝巾落了下来,被卷了汽车的轮子中。

在剧烈的拉扯中,邓肯一瞬间就失去了意识。送到医院的时候,她已经失去了所有的生命体征。

一代舞蹈大师就这样陨落了。

这一年,邓肯49岁。

总结
那么到这里,关于邓肯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

回看邓肯的一生,充满了浓重的艺术家思维,认准了就去做,充满了激情和爱,对自由无比痴迷。这样的人生令人羡慕,但是无法复制。而今天了解邓肯,也是希望给大家一个新的思路,想一想人生是否还有一些其他的可能?是否可以更勇敢一些,更执着一些,去追求一个精神上更充实的自我。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活出你自己,就是最好的答案。正如林语堂评价邓肯所说:“她不但享过人生的艳福,也尝过人生的苦涩。”

或许,你也可以!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99#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00#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