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细腻的情感宣泄——记林大叶指挥深圳交响乐团马勒第五交响曲 [复制链接]

1#
细腻的情感宣泄——记林大叶指挥深圳交响乐团马勒第五交响曲


早想为这场演出写下一些什么,之前听过林大叶指挥广州交响乐团多次,这次有机会听到林指挥深圳交响乐团,而且是我很喜欢的马勒第五交响曲,实在难得。看到辜晓进:老师的文章,也决定写下一些感想。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f19ddb0101ild2.html


马勒第五交响曲,我听过现场很多次了,包括MTT指挥旧金山交响乐团在香港、朱得Judd指挥亚洲青年管弦乐团在深圳,西澳大利亚交响乐团在广州(柏斯的乐团,就是这次马航事件距离搜救地点最近的城市),迪华特指挥香港管弦乐团,广州交响乐团的两次分别由布拉多和弗洛指挥,还有傅人长指挥的厦门爱乐。印象最深的当然是MTTSFS了,这也是近年来我听过最精彩的音乐会之一。


说回林大叶,也听过他指挥广交的马勒第二,这无疑是这位青年指挥家的经典演出之一,这几年也看到林逐步摆脱“人如其名,粗枝大叶”的怪圈,可喜可贺。


听同一个指挥不同的乐团,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这能够真正看得出一个乐团的功底。


深交这几年在俞峰、杨洋、爱华德、林大叶等人轮番操练下,逐步形成了自身对德奥作品的理解,也很难得逐步形成国内乐团少有的冷静音色以及有着较好层次感的室内乐感觉,没有特别爆棚和粗暴;事实上这几人都分别都是师徒关系,当然大师傅是德国人爱华德,这使得深交这十多年来形成了比较有连贯性的风格,说简单点深交就是超廉价版的巴伐利亚广播乐团(香港管弦乐团是廉价版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乐团,两任总监都是荷兰人),能够形成自身风格,这在国内乐团除了香港管弦乐团和深交外不知道还有哪一家可以做到?可见艺术总监对乐团长期训练的传承有多么重要。


以往一直觉得“人如其名,粗枝大叶”的林大叶近年来的确有所进步,但其控制乐队的能力依然有待提高,他跟广交的合作当中,经常出现乐队“不听话”的情况,而林的风格也比较粗糙,当然最近已经有所改善。


在深交的马勒第五中的表现看来,通过这几年类似风格艺术总监的训练,深交整体的风格在林大叶指挥下跟广交的确有明显的分别,尽管是同一个指挥。具体表现在声音的细腻感、室内乐一般的层次感,深交明显都在广交之上。尽管广州有着全国效果最好的音乐厅,但广交多年来水平停滞不前,也没有形成自身风格,这的确是广州乐迷长期的痛,一直都只能是恨铁不成钢,广交需要的不仅仅是钱,还有长期统一艺术风格的历练。


林大叶指挥的深交的第一、二乐章并没有过分悲伤的情感,更多是一种雄壮的声音,这可以理解成为是对命运的挑战吧?“小号.每次听马勒第五交响乐这个开头,豚豚就想到大便从肛门出来.爆炸的石头,裂开的肛门,屁股开花。一种舒服畅快的感觉,由此而生。这哪里是葬礼进行曲,这是生命的原动力。”一位网友近日在其微博上如是说,挺有意思的,这说明了对音乐的理解的确可以有很多解读,而林大叶的解读,也没有让人想起这是葬礼进行曲。正如贝多芬注明的“登登登凳”,也可以认为是讨债的上门找老贝了,跟“命运”无关。


第三乐章是当晚演出的遗憾,林大叶控制不住乐队的毛病,在这里有所凸显,深交好几次出现了声部之间不协调的情况,在这方面林的确还不如他的师父爱华德,如果听过爱华德指挥深交的布鲁克纳,你会觉得这是切利比达克灵魂附体,速度控制得比较慢,层次细节太清昕细腻,弱音处理自然,完全不是国内其他乐团对布鲁克纳的火爆处理。而之前听过爱华德指挥的深交马勒第一和第三,都是层次感非常好的感觉,乐队也完全没有声部不和谐的情况,这方面林大叶的确要向他师父认真学习更多。另外,深交首席圆号徐毅奇在这个乐章的表现,我就不多说了,此处省略很多字,圆号在乐队面前独奏,的确不容易,好的圆号手太少。


我只是想说,国内乐团要成为亚洲一流,还是多考虑在圆号和低音提琴这些薄弱声部多引进外援吧。当晚用了10把低音提琴,完全超出正常的7把,声音能够整齐划一,很难得,但力度依然不够;如果深交的圆号和低音提琴声部更强大,那么走向亚洲一流完全是指日可待!也让人怀念06年、07年的时候深交的两位来自美国的圆号手。


第四乐章小柔版,深交长期训练形成出色的层次感在这首小柔版当中让人格外感动,而有些国内乐团只会是一团团的音色;而最后的乐章这种爆棚则是林大叶的强项了,加上深交本身的素质,自然效果非常棒!


总的来说,深交演奏的布鲁克纳和马勒,都能达到国内最一流的水准,也希望国内其他乐团可以从深交和港乐近几年的进步好好学习一下,艺术总监的工作需要让乐团形成自身风格,而并不是拉帮结派搞钱搞关系,去欧洲美国演出花钱卖吆喝对提高乐团水平毫无帮助,这些应该少些;深交是走德奥路线,港乐走荷兰路线,十几年的坚持,终于有了很不错的结果。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4/4/12 12:05:39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多年前在深圳听过马勒第五交响曲。张国勇指挥深圳交响乐团。
在深圳大剧院音乐厅。
当时可能是考虑到观众可能不多,所以选择在音乐厅演出,因为音乐厅不大,感觉效果不太好,爆棚是很爆棚,但感觉有点局促。
如果选择在大剧院大剧场演出效果肯定更好。在大剧场也听过交响曲的演出,音响效果非常舒展,宽广和浩瀚,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

回复 2# shinelb 的帖子

shinelb兄,大剧院的音乐厅太小,没有混响,演奏大作品声音根本打不开声音,类似大箱子放在小空间的感觉啦,呵呵。

有空多来深圳音乐厅看演出啊,呵呵,有这么好的音乐厅,如此优秀的乐团,如此便宜的票价,黄牛就50元搞定啊,深圳乐迷还是很幸福的!虽然我已经回到广州工作,但深圳有些什么大作品精彩演出,还是会尽量过来看。

深圳音乐厅的声音,很像丹拿,听钢琴很好,弦乐差点,呵呵。
TOP
4#

原帖由 Brendel 于 2014-4-8 11:19:00 发表
shinelb兄,大剧院的音乐厅太小,没有混响,演奏大作品声音根本打不开声音,类似大箱子放在小空间的感觉啦,呵呵。

有空多来深圳音乐厅看演出啊,呵呵,有这么好的音乐厅,如此优秀的乐团,如此便宜的票价,黄牛就50元搞定啊,深圳乐迷还是很幸福的!虽然我已经回到广州工作,但深圳有些什么大作品精彩演出,还是会尽量过来看。

深圳音乐厅的声音,很像丹拿,听钢琴很好,弦乐差点,呵呵。

多谢兄台关心,其实一些最重要的曲目我都听过现场的。在90年代中期就开始听了。
现在听得比较少,现场是应该多听的。
不过我觉得音乐交流,太热闹倒并不一定最好,有时深夜一个人听音响也很有感觉的。
也可以这样说吧,太容易得到的时候,一个人往往就没有当年的热情了。
现场还是应该多听的,这和玩音响不同。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

之前在深圳上学两年,听了能有几十场深交的音乐会,现在在北京听了几次中国爱乐,对比起来真心觉得深交的水平相当不简单,尤其是总监艾华德,指挥德奥作品真是有一套,尤其是浪漫主义后期作品,比如马勒、布鲁克纳,还有老柴、老肖的也都是相当不错,很多地方处理得毫不逊色于唱片里的大师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