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历来马勒全集中最好的一套 |《纪念马勒150周年诞辰作品全集》
2024年03月26日
0
.. .. .. .. ..

非常发烧网HiFi168 广东

 

1911年,世纪之交的交响乐大师古斯塔夫·马勒在维也纳病逝,理查·施特劳斯得知马勒的死讯后在其日记中写道:“这位有抱负、理想主义、充满活力的艺术家的死是一个重大损失……”。

 

 

马勒在1860年7月7日生于波希米亚的卡里什特一个犹太小商人家庭里。他在童年就已显出音乐才能:六岁时参加钢琴比赛;八岁时已能为别的儿童授课;十五岁离开文科中学到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三年,因成绩优异几次获得奖赏;十九岁起开始他的指挥和创作活动,曾先后在布拉格(1885)、菜比锡(1886)、布达佩斯(1888-1891)、汉堡(1891-1897)和维也纳(1897-1907)等地的歌剧院担任指挥。

维也纳皇家歌剧院在他任职期间曾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当时享有第一流的声誉。他指挥演奏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威尔第、斯美塔那和普契尼等作曲家的作品,都有其独到之处。

 

 

他总是根据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一切提示,尽可能深入地发掘作品的内容,清楚准确地把它表现出来,即使是一个附点、一个休止符、或者是一个表情符号也不轻易放过。因此,他的指挥和演奏具有一种非凡的力量,给人难以忘怀的印象。

 

 

马勒在任时的维也纳皇家歌剧院

在马勒的维也纳时代,他指挥家的身份比作曲家的身份更为人熟知,毕竟他是现代音乐会演出模式的缔造者。也许是因为犹太人的身份,马勒的作品长期不被接受,但也让他信誓旦旦的说出了那句名言:“我的时代将要来临”。

然而,到了马勒去世一百多年后的如今,他却因作曲家的身份而为人熟知。其麾下的作品常与贝多芬、莫扎特、肖邦这些大师名作并列成为音乐厅、唱片行最常出现的曲目

 

1894年,马勒完成了《第二交响曲》(又名《复活》),但在柏林的首演中反响很差,遭受了不少的批评和谩骂。在1895年12月13日,马勒亲任指挥,自费邀请乐团再次演奏自己的呕心之作《复活》,将自己作曲家的命运孤注一掷时,他成功了!马勒说:“每个乐章都获得了最大的成功,这种迷狂大概一生只能见到一次。我看到年长者落泪,年轻人相互依偎……当合唱来临时,每个人胸中都如释重负地发出了颤抖的叹息”。布鲁诺·瓦尔特也回忆道:“正是从那天起,作为作曲家的马勒诞生了”。

马勒的作品既继承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前辈大师的传统,同时也从时代的精神中汲取了丰富营养,开辟了一种新的充满表现力的音乐语言。他的九部交响曲和未完成的第十交响曲-《大地之歌》,以及声乐套曲《漫游者之歌》、《少年魔号》、《悲叹之歌》、《亡儿之歌》、《吕克特歌曲》等作品无不将其特立独行的风格一一贯彻。

,时长01:39:20

 

《马勒第2交响曲“复活”》(奥托·克伦佩勒)

2010年是马勒诞生150周年,而2011年又正好是他逝世百年纪念,EMI特别在此之际发行一套马勒作品全集,以纪念他的伟大创作。

这套全集,是录音史上第一次将马勒全部作品收集在一起发行,其中最后一张CD更收录所有歌曲的歌词和翻译马勒一生的作品并不多,但是却很少有唱片公司完整灌录过他的作品,他们最主要缺少的是他的钢琴四重奏还有少年的魔法号角完整的歌曲集,本集中,收录这套歌集采用的是舒娃兹柯芙和费雪迪斯考在六零年代的经典伟大录音。

另外,集中也收录了多首早期歌曲,这是较少为人灌录和注意到的马勒作品。同时,虽然EMI唱片公司前后灌录发行过不下三套马勒交响曲全集,但在本集中,却刻意不采用任何单一一位指挥的马勒交响曲录音,而是采用来自不同指挥家的作品。

 

专辑曲目

 

CD1:悲叹之歌─拉图/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朵赛(演唱)

    钢琴四重奏作品─都玛仕钢琴四重奏

CD2:流浪青年之歌─福特万格勒/爱乐管弦乐团、费雪迪斯考(演唱)

          第一号交响曲─朱里尼/芝加哥交响乐团

CD3:第二号交响曲「复活」─克伦培勒/爱乐管弦乐团、舒娃兹柯芙(演唱)

CD4:青春之歌─费雪迪斯考(演唱)、巴伦波因(钢琴)等人

          第三号交响曲,前段─拉图/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

CD5:第三号交响曲,后段─拉图/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

         Blumine─发表时被删除的第一乐章,贾维/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

CD6:第四号交响曲─霍伦斯坦/伦敦爱乐,玛格丽特皮尔丝(演唱)

CD7:第五号交响曲─邓许泰特/伦敦爱乐

CD8:悼亡儿之歌─华特/维也纳爱乐、凯瑟琳费莉儿(演唱)

          第六号交响曲,第一乐章─巴毕罗利/新爱乐管弦乐团

          路克德之歌─巴毕罗利/新爱乐管弦乐团、珍奈蓓克(演唱)

CD9:第六号交响曲,第二~四乐章─巴毕罗利/新爱乐管弦乐团

CD10:第七号交响曲─拉图/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

CD11:少年的魔法号角─乔治塞尔/伦敦交响乐团、舒娃兹柯芙与费雪迪斯考(演唱)

            第八号交响曲,前段─邓许泰特/伦敦爱乐、伊丽莎白康奈儿(演唱)

CD12:第八号交响曲,后段─邓许泰特/伦敦爱乐、伊丽莎白康奈儿(演唱)

CD13:大地之歌─克伦培勒/爱乐管弦乐团、露德薇希与温德利许(演唱)

CD14:第九号交响曲─巴毕罗利/柏林爱乐

CD15:第十号交响曲─拉图/柏林爱乐(采用德瑞克库克的续成版)

CD16:路克德之歌─汉普森(演唱),罗杰(钢琴)

            歌曲:我被人世间遗忘(六种录音版本)

            歌曲:原光,出自《少年的魔法号角》,艾莉丝库特(演唱)、朱利叶德瑞克(钢琴)

 

第一号是朱里尼指挥的、第二号和大地之歌则是克伦培勒(即上文的视频版本)、第四号是霍伦斯坦(非常少人知道的七零年录音)、第六和第九号则是巴毕罗利,其余则分别是拉图和邓许泰特的知名录音。另外,为人争议已久的第十号录音,则是采用德瑞克库克的续成版,并使用拉图一九九九年的录音。

 

 

 

碟友评价:

 

“纪念马勒诞辰150周年的套装,EMI和DG都分别有出品,权衡再三,还是觉得EMI的物超所值,之前有点担心EMI会不会一贯的在廉价版里讲音质抽条。出手拿到后,听了第一和第四交响曲,音质无可挑剔,真是喜出望外啊!”

 

“这套的版本都是经典,个人认为比DG那套好。此全集最值得注意的是早年十余首仿舒伯特风格的《青春之歌》,其中先现了《旅行者之歌》第一首以及《第三交响曲》第三乐章的主题。”

 

“一口气把马勒从老式录音的mono版本到最新录制的stereo都集齐了,这一大盒,把原本我想要的多数钢琴家都收了...”

 

马勒的音乐风格冒险而怪诞,优美而深刻,在追求艺术高度的同时兼具深厚的人性内涵。其作品中体现了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解,所以,不是人人都能听懂马勒,有人说它们充满了“无谓的喧嚣与骚动”,但也有不少听众感受到了那份“新奇的力量与怪异的冲动”。这套被许多乐迷称为“最好的马勒全集”的录音,无疑是马勒作曲成就极具权威性的全面呈现,了解和认识马勒,从这里开始。

 

 


 

编辑:管理员1
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