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最震撼的鲜活立体声效果 | Living Stereo发烧传奇,向约翰·费佛致敬
2023年05月20日
0
.. .. .. .. ..

非常发烧网HiFi168发表于广东

 

1953年,美国《留声机指南》杂志主笔彼得·里德(Peter Reed)形容为“这是当今最震撼耳朵及心灵的“Living Stereo”(活生生的立体声)效果”,RCA由此得到灵感,节选评语中“Living Stereo”一词就作为了该系列唱片的副标题。

 

 

现今,我们绝对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录音方式比RCA Victor Living Stereo更能够代表高传真录音的黄金年代”

 

“LIVING STEREO”系列是深受发烧友喜爱的古典音乐唱片系列名称,当中唱片绝大部分为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录音,都是当年RCA用AMPEX300磁带录音机、NEUMANN U-47与M-49/50无指向性麦克风录制。这项傲人的成就由RCA唱片公司的音乐制作人及录音工程师在1950年中期研究开发完成,它的出现为录音技术带入崭新的时代,也为立体声奠定了无法企及的崇高地位

 

“Living Stereo”系列的古典音乐唱片,云集著名小提琴大师海菲茨、钢琴大师鲁宾斯坦、范·克莱本、霍洛维茨,大提琴家皮亚蒂戈尔斯基,女高音普莱丝及指挥大师莱纳、明希、托斯卡尼尼、菲德勒等名家的演绎,这是一份令你难以想象得到的大师名单,录音宝藏俯视皆是,几乎是张张精彩,款款热买,多年来,RCA为推动20世纪唱片工业的发展缔造了许多丰功伟绩

 

 

“Living Stereo”系列唱片

 

该系列唱片的目标是记录自然真实的声音,因此也有着“3D”的口号——Depth、Detail、Direction(深度、细节、方向)。较之普通的单声道唱片,Living Stereo系列唱片的定位准确和有深度,同时有着高传真和大动态,能捕捉录音场地的空间感,还有着极强的分析力

 

于此,我们不得不提起的一位人物就是RCA“LIVING STEREO”的最大功臣——约翰·费佛(John·Pfeiffer)

 

约翰·费佛(左)与霍洛维茨(右)

 

他是这项伟大技术的灵魂人物,当时的他与莫尔(Richard Mohr)、莱顿(Lewis Layton)三个人成为RCA幕后的灵魂人物一起三足鼎立,这组“三剑客”几乎见证了RCA在“黄金年代”所有的辉煌历程

 

约翰·费佛从1949年大学毕业进入RCA唱片,当年,RCA古典音乐录制的领军人物莫尔和莱顿负责单声道唱片、而以费佛为首的小组则专职从事立体声的录制。1987年BMG(贝图斯曼)收购RCA唱片,使其成为旗下最出众的厂牌之一(之后BMG跟索尼音乐合并),1992年,RCA的“Living Stereo”传奇系列唱片以CD版再次发行,John Pfeiffer再次出任监制,1996年他正在录音室监听一张即将推出的“Living Stereo”CD母版时,不幸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

 

费佛“LIVING STEREO”系列唱片的创造性贡献是超越了同时期在气势上咄咄逼人的水星(MERCURY)唱片“LIVING PRESENCE”系列,据说这个系列的录音师以音乐厅前排听众的听感为基,将麦克风放置在前排,播放的效果是木管和铜管都富有动感,但因为麦克风靠近提琴,所以弦乐部便显得鹤立鸡群,有一些突兀之感,而费佛主张利用人耳的听觉效果,用两只麦克风分别摆放在音乐厅的中排,如此一来,管乐仍然动感十足,而弦乐的美感就平衡得柔美起来,听起来更容易让听者接受

 

约翰·费佛在RCA操持录音将近50年,他的名字是和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斯托科夫斯基、莱纳、明希、小提琴家海菲茨、西盖蒂、米尔斯坦、钢琴家范·克莱本、鲁宾斯坦、霍洛维茨的艺术成就附和在一起的,大师们卓越的演绎之所以栩栩如生,是因为费佛的技术将他们的艺术之声生生不息,代代相传,“Living Stereo”是一项艺术和科技的革命。

 

 《RCA&BMG发烧录音的时代:

向约翰·费佛致敬》

 

 

今日分享的这张《RCA&BMG发烧录音的时代:向约翰·费佛致敬》精选辑,光是看到“Living Stereo”与翰·费佛这两个代表字眼,就知道本辑一定物超所值,特别是专辑曲目,收录12首古典曲目皆是耳熟能详的古典音乐选段,由一众著名演奏家、指挥家、乐团诠释

 

 

此外,专辑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就是:收录有几段采访片段,能让你了解录音的制作过程以及背后的精彩故事等,绝对值得古典乐迷与音响迷期待!

 

 

12首收录曲包括德利布《葛蓓莉娅》第一幕中的玛祖卡舞曲;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及歌剧《莎乐美》中“七纱舞”;鲁宾斯坦演奏的勃拉姆斯《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第四乐章“走向断头台进行曲”;霍洛维茨演奏的贝多芬《第23号“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范·克莱本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海菲茨演奏的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当中,指挥家与乐团则有皮埃尔·蒙都(Pierre·Monteux)、查理·明希(Charles Munch)与波士顿交响乐团;莱纳(Fritz Reiner)与芝加哥交响乐团;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与NBC交响乐团还有康德拉申(Kryill Kondrashin)与RCA交响乐团。

 

查理·明希

 

莱纳

 

斯托科夫斯基

 

康德拉申

 

辑中以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演绎的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中“七纱舞”为例,这是铜管和弦乐各有张弛而且有机整合的典型范例。在4分半钟到第6分钟整个小提琴和中提琴的齐奏之中,你会感到弦乐的力度和扩散的氛围,比起水星的略为刺耳的弦乐来得更加自然和真实。当然,费佛的录音并非都是十全十美的,但至少在空前的角度来说,是他引领RCA的“声音”达到了革命性的新纪元。

 

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RCA“LIVING STEREO”依然震撼人心,有音响论坛的网友这样称赞道:“每当我搭好新的音响系统,就一定会捧出这些经典CD来试测和聆听,每次新的欣赏都会带给我新的惊喜,这些录音居然是愈久愈强,系统的品质越高,就越能让你体会到RCA在几十年前的录音水平之绝妙,实在是太令人惊叹了!”

 

 


 

编辑:管理员1
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