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德国Accustic Arts--传神演绎音乐 · 平衡而精细
2023年04月17日
0
.. .. .. .. ..

非常发烧网HiFi168  发表于广东

 

 

 

 

 

《音响技术》/ 文:马田

德国Accustic Arts给我的感觉耳目一新了,回顾资料得知品牌于2019年进行了产品重整,当年于慕尼黑音展首度展出全新机款,设计的主线虽然没改,仍是简约格调,但机顶镂刻的大商标、前面板加上圆条状显示屏、凹凸圆形标志及两个大型镀铬旋钮…这些改变令人刮目相看。在2019年推出的Power l合并式扩音机,去年推出新款Power lll和Power lll PHONO两个版本,机体造型与Power l似是双生儿,仅得面板上的商标换成金色,其余部份几乎看不出有大变化,但内部线路无论是布局还是用料,相比过往的做法,转变之大可谓翻天覆地、推倒重来。功能亦然,除了原配高清D/A线路之外,还可加配唱放模块,凡此种设计足以反映Power lll是品牌力臻完美之作!

 

 

 

内部全新制作

Accustic Arts自2019年后,产品分为两个系列,Top及Reference,Power lll属于前者,同系列还有Power ll及Player lll。若单看器材的造型是很容易产生错觉,误会新款型号是旧酒新瓶。为了解真相,我找了许多过往推出多款器材的照片,从比较当中发现每代的电路布局均有大出入,拍摄部同事替我把Power lll的厚身顶板拿走,看里面的线路布局设计应属于新设计,传闻食老本之不攻而破!

 

心思藏于细节

Power lll机内是4分格局,采用双单声道设计,机箱的左、右两侧功率放大线路紧锁于大型金属散热器,侧身放置在箱内,箱内中间位置一分为二,前半是双层构架,下面装有巨大环牛,上层便是电容阵,后半截也是两层,顶层是模拟讯源处理,唱放模块就是安装在这部份,下层是数字处理线路,基于两层线路紧锁了,我无法清楚看到数字线路的用料构造,只能从侧面望见配置了两个电子火牛及一堆电容,照我估计厂方有可能沿用ESS公司的解码芯片,过往数代CD播放器和解码器均是采用ESS的出品。整份设计有些部份是显出心思,比如音量控制,过往采用的长杆控制的模拟式机械电位器转由小线路板以排线连接控制的数字控制技术,属于追求更精准耐用的技术迭代,另一改善的地方是喇叭接线柱,常见做法是由短接线连到线路板,但本机是由放大模块引出一组排线到输出线路板,并采用了小电感线圈作为输出缓冲,并且直接焊接了两个喇叭线插构成最稳定可靠的最短信号路径,避免功放信号细节和声音能量的损耗。更有趣是两份模拟放大线路,中间位置加插了一块小铝砖,估计是用于推动级晶体管的恒温散热,或许我估错,日后我若有机会访问AA的工程师,定会问过明白。

 

 

预设的唱放模块

看起来,Power lll也较历代器材整齐,因为线路板之间全部使用排线,以往穿来插去的接线通通不见了,这样无疑大幅优化了线路布局,并且充分利用了线路板的接地层做到更高效的屏蔽效果,线路板上的电源供电线路布局也更为充裕,确保获得最佳的信噪,模块的好处是容易更换和加装,就如唱放模块,AA的设计是直接简单,以琴键开关式控制作唱头匹配设定,起初看到我觉得很不方便,假如用家有需要更改设定,岂不是每次也要打开机预板?不过回头想想,平日测试唱头实在没有很多次需要重调唱放的设定,再讲,有不少唱放是没有提供调校选项,其实动圈唱头阻抗来去都是100Ω或200Ω,动磁唱头更简单,固定是47kΩ,因此,厂方制作的唱放模块预设为动圈唱头100Ω,也算是适应性甚广。

 

 

率直传递讯源

实际落针播碟,我对这份唱放模块第一感觉是音量和听CD差不多,即代表唱放有足够增益,其次是讯源像直通般,没有听到份外圆滑或是刻意营造饱满的人工修饰,今次搭配的IKEDA Akiko动圈唱头,早前已装配好,我也听了效果,印象是圆滑而线条幼细,而使用的Nordost ODIN 2唱臂线,具有通透明亮的高频,两者相当合拍,它们的特质全被反映出来,像播放Blue Note去年重新制作的John Coltrane「Blue Train」33转黑胶,听色士风的效果感觉铜管质感之余,高音顶部明显是滑溜,而爵土鼓、牛筋亦造出鲜明分隔,音场和空间感同样是广阔从容,我和ODIN 2唱臂线相处数年,多少也知道它有开拓空间的能力,对乐器的描绘更是壁垒分明,在本机所感受的黑胶声音可谓不谋而合。播放另一张黑胶情况也不变,「雨果发烧碟二」33转黑胶其中《鸭子拌咀》动态相当理想,铜钹的开合和轻力摩擦,质感最是难表达出来,弱音和强音之间有颇大的跨度,这些考机之处,对于本机唱放是全无难度,轻易地听到质感与线条,兼且左、右两边定位明确,整体效果甚为逼真,我会这唱放模块率直可爱!

 

 

测试器材:

  • Metronome CD10 CD播放器

  • TW Acustic Raven LS黑胶唱盘

  • IKEDA IT-407 SS唱臂

  • IKEDA Akiko动圈唱头

  • B&W 702 S3扬声器

 

配线心得

今次进行器材搭配,由CD播放器至Power lll所用的平衡信号线,及Power lll使用的电源线,这两部份是最花时间配对,当中有些用了后会令声音过亮,亦有些是中低较为突出,基于我对声音的取向,最终选择T-Adler Twist黄龙电源线给Power lll,原因是我感觉性能更高,除了维持三频平均之外,驱动力水也更为从容,黄龙采用的合金导体是渗入了石墨,这样做法是有助用调整内阻的方式来优化音质。至于CD播放器则选了波兰Audiomica Erys Excellence M2平衡线,这线采用6N无氧铜导体。顺带一提,Power lll对连接地线的反应是一条起两条止,连接的端子方面以机壳接地为首要考虑,其次是任何一组RCA的白色端子,若接地使用红色端子,是会影响声音的柔顺度。

 

 

 

理想的组合

小弟随着测试扩音机、后级的次数变得频密之后,评测的指标也有改变,先衡量线路使用的电容、晶体管数量和变压器的电压,三者的配合是否理想呢?就以Power lll为例,其组合是采用600VA环牛,以独立绕线方式,分别供电给前级处理和后级放大,而放大部份又是两份单声道构架电路模块,配备总电容量80,000µF及12对双极晶体功率管。单独看配置是没有什么感觉,若然拿同系列的另一款Power ll,整体配置仅得变压器转用550VA,其余是没改动,当器材的配置相近,差别往往出现在某种情况,譬如处理大场面时的淡定程度,Power ll不及本机般从容,却可肯定Power lll处理大型古典乐章是游刃有余,特别是音色渐变增强和细致度,对它来也是手到拿来,就播放「天方夜谭」,由意大利指挥家Fabio Luisi指挥捷克管弦乐团演奏,第一章节〈The Sea and Sinbad's Ship〉开首乐团齐鸣奏出宏大音场后,小提琴拉奏与竖琴奏出的音色优美之极,小提琴音不仅顺滑幼细,随后加入的弦乐合奏,所表现的渐强力度亦叫人感觉舒服自然,证明机内整个电容阵发挥了平滑及稳定作用。本机另一强项是表现音场的深阔度和呈现乐器之间分隔,同一首乐曲中,小提琴与巴松管及大提琴有不少合奏,当中清晰地表现距离感,小提琴轻柔的声尾和巴松管略为低沉的音色,这些微细质感彻底地呈现,我认为是受惠于线路的信号增益和音量衰减电路,听起来也觉得有趣,动手去扭动音量旋钮时,感受似是无段式控制,但获得的强、弱效果却十分准确,增益亦然,本机的每组输入也可加强或衰减12dB信号电平,同样是跳字显示,调校时多或少,即使是1dB也很明显,每每听弦乐的效果便能够洞察出,若是调多了1dB增益,弦乐便略为偏硬,反之,过多的衰减便收窄了动态范围,我很享受来回调试过程,能够具备如此敏感的操控表现,在云云合并式扩音机之中,应该是特长了!

 

 

 

刚柔共存

Power lll、B&W 702 S3及Metronome CD10三者配合得天衣无鐽,播放的音乐往往带出深层次享受,像杨雪霏去年发表的专辑「Guitar Favourites」,使用了两支吉他分别弹奏歌曲,一支是Greg Smallman & Sons,2003,这支吉他的声音较温柔,而且泛音丰富,另一支是相对少用的Masaru Kohno,1989,声音较为壮大,合适在演奏场地使用,这专辑在Abbey Road Studios录制,效果比她过往专辑更细致靓声,播放第一首以Kohno吉他弹出〈Isaac Albeniz:Asturias〉,弦声显得强而有力,扫拨或勾弹弦线弹跳力十足之余,声音爽如疾风擦过,可见本机的反应是敏捷无比,电容放电和充电时间同样迅速,不管旋律强弱起伏转变极快,输出都在稳定状态,而播另一首用Greg Smallman吉他弹的〈Recuerdos de la Alhambra〉,弹出的旋律充满幼细感情,频密的勾弹动作奏出温暖声音,琴腔发出的共振叫人感受自然,听这两首演奏的效果是一刚一柔,本机将杨雪霏的高超技术和ARS录音效果彻底呈现,仿如置身录音现场的逼真效果,真是叫我大感意外!

 

 

 

高素质解码

本机的解码线路也做出惊喜,绝对不是聊胜于无的附设功能,随着测试数字器材的时间长了,我更明白衡量解码线路的素质,不是由兼容能力来厘定,而是解码线路的设计,当中的时钟、稳压、转换输出……等等关键部份,最为影响播放素质,这次我使用I-O Data的Soundgenic音乐服务器,经由USB端子输出至本机,以代替电脑播放歌曲。不是卖花赞花香,每届视听展的「原音精选」具有高素质,在本机播放,若问我效果如何?我会说这份解码线路没有人工化感觉,有些解码器强调准确,声称使用飞秒级时钟,而本机给予我感觉是声音开扬、能够展现出具有距离感的音场、对于信号的分析能力很强,即使强弱信号之间分别很微细,它都可以播出鲜明层次感,像播放「原音精选2015」其中由山本冈三重奏弹奏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听着头段低音大提琴在低沉的层次来回,轻重互相交替,丰富的力度层次相当吸引,直到爵士鼓和钢琴加入演奏,那刻感觉音场豁然宽广,山本冈的招牌式敲打琴键,琴音清脆有力,衬上其余演奏便令声音格外饱满。再播一首使用DSD64录音的爵士女声佐藤真由美「I Wish You Love」,原生DSD录音果然是不同,单是钢琴表现的密度和歌声细致度,听得出与一般制作有颇大差距,佐藤真由美的唱法是有50年代美国爵士天后的感觉,某两个音压得低沉,营造出磁性感觉,本机演绎得维肖维妙,人声固然立体自然,琴音动态和真由美的唱腔更是突出,实不相瞒,测试期间我以另一款High End播放器兼容的USB输入作参考,来回播放歌曲后,我仍是觉得本机效果更接近模拟味道,若解码线路是本机的辅助功能,我认为用家是赚到了!

 

总结:

经过今次测试我发觉AA仍是纯正德国味;高分析力、低音染、驱动和控制力度从容不迫,思前想后怎么发烧友会觉得AA是淡味呢?依我看,问题出自配线,无需讳言,AA的扩音机或后级是合配导电率高的电线,用料华贵的线材或令声音锦上添花,但肯定不能使AA表现出自然音乐味,到尾,我对Power lll的评价是什么呢?用料十足稳定而平滑、反应快速.而最令我欣赏是USB解码线路,因效果像听模拟录音,以合并式扩音机论,我觉得是物有所值!

 

 

 

《HiFi音响》/ 文:陈伟昌

 

回望过去,不但在《HiFi音响》试音室和Accustic Arts(下文简称AA)相处了好一段日子,自己亦为这个品牌的用家,而当年亦试过以他们的全套旗舰举行了两场示范会。多次筹备示范会的经验告诉自己,绝大部分器材,都需要用摆位、线材以及音乐类型去扬长避短。唯独是AA示范会,完全不需要担心有甚么音乐会播得不够吸引,这种全面的个性、出色声音素质,还有敏锐的还原能力,令它成为了我们的参考器材,同时也是欣赏音乐的好伙伴。人类总是喜欢美化回忆,尤其是本来就美好的记忆,经过时间「升华」之后,就更加美满了。大众觉得新不如旧,很大程度都是被「时间化妆师」所误导。有此前提之下,本以为对POWER lll合并机不公平,然而,它竟然用实力去打破旧日各种回忆,而且是全面的好,包括推动扬声器、推耳机、模拟放大以及DAC部分。然后,它还有唱头放大线路……

 

 

做好基本功

多合一早在十年前左右,已经成为了HiFi的大趋势。经过多年发展,纯模拟合并机已经称得上罕见,最基本都要加入DAC模块。到了今时今日,放在合并机上的数字部分,甚至变成了主菜。AA POWER lll亦拥有DAC,实力亦足以成为主菜,不过合并机部分仍然最为吸引。首先,供电部分的重心是一只600VA环形变压器,设有两组独立绕线输出,再加上多达80,000μF的电容阵,分别为前级和功率放大部分提供充足电力。信号路径一如AA传统,为双单声道设计;前级为非接触式电阻网络,当逻辑电路接收到来自旋钮的信号,就会指示相关继电器切换信号路径,所以没有接点因摩擦而损耗的问题;后级部分用上精挑细选的十二枚双极管;出色的功率放大,加上超额供电,令POWER lll得以应付各种瞬间需索,电流输出亦够大,因此对单元的控制往往超出预期地好,回转率高达34.7μs(4Ω负载),这项数据于动态上得到体现。阻尼系数也不错,虽然厂方保守地表示数值大于200,只是实际听起来,就会发现POWER lll能够充分掌握单元运作,信息量大之余,音尾收结也相当完整。功率输出方面,2 x 510W(2Ω)、2 x 370W(4Ω)、2 x 230W(8Ω),符合旗舰合并机身份。值得一提是POWER lll的耳扩,虽然没有平衡输出,不过放大线路仍然是离散式设计,而不是现成Op-Amp,试听时配上Sennheiser HD 820,声音表现不是一般万元级耳扩可以媲美。

 

 

 

利刀满身

查看POWER lll的官方介绍时,会发现AA特别提到安全措施,例如万一发生削波、高频震荡、温度过高或直流偏移过高时,保护电路会马上生效,保护扬声器和合并机本身。另外,机内设有大型沉散器,加上全金属机壳,让POWER lll的工作温度稳定地低。至于功能方面,它的DAC备有五个输入,分别有一个USB type B(支持最高DSD 512、PCM 32bit/384kHz);两个Coaxial RCA(支持最高PCM 24bit/192kHz);两个TOSLINK(支持最高PCM 24bit/96kHz)。模拟信号输入部分,有三组立体声RCA,第三组可以选配MM/MC唱头放大线路;平衡输入则有两组;前级输出是一组立体声RCA。除了唱头放大输入之外,所有输入界面都可以独立调校输入电平,亦可以设定为AV By Pass。唱放要设定各项参数的话,就需要打开顶盖。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用家一定要看说明书,除了查看各项功能如何设定之外,里面还提及可以将喇叭和耳机输出独立开关,不然当在连接扬声器时开大耳扩音量,扬声器就可能震耳欲聋。机壳部分也是重点,以前入门型号只有前面板是厚身拉丝打磨铝合金板,经过重组产品线之后,全铝合金机壳经已成为标准配置,分别只是高阶型号所用的金属板比较厚重,例如POWER lll。铝合金是一种无磁性金属,声音表现胜过钢材早就是行内共识。POWER lll的铝合金面板除了以往的拉丝打磨之外,亦有两道垂直线,这是AA近年重组产品线之时所加入的元素,成功带来了一点新意。旋钮和按钮,都是经过镀铬处理的黄铜制品,分量与手感都同样出色。这台重达22kg的POWER lll,与其他AA产品一样,在德国生产,以人手组装。

 

 

测试向下宽容度

这次选择在细房试听AA POWER lll,为它配上Luxman D-03X CD机、PMC Twenty5 24i扬声器、两条Analysis Plus Power Oval 2 MK2电源线、Grimm Audio SQM XLR信号线、Analysis Plus Black Oval 12喇叭线。POWER lll的功率与电流输出,应该大空间不会有问题,反而想试试在百余尺之内,会否同样有好表现,毕竟旗舰合并机还是比起买楼便宜得多。不少发烧友都想在现有空间提升听音享受,又担心空间大小未能容得下旗舰级合并机,现在就是这种方式去试一试POWER lll吧。先试POWER lll的模拟输入,这是重中之重。回想以往,《HiFi音响》之所以用AA分体式CD机作为参考讯源,几乎与所有器材都夹声,是为其一;中性、少音染、平衡度出色,是为其二;密度、动态和控制力出奇地强,有能力带动后端器材展现真正实力,这一项十分重要;另一方面,播放任何类型的音乐都会好听,好、坏都一视同仁地放大,不会美化或是强调不好之处,十分平均。因此,除了用来测试器材,纯粹欣赏音乐也是个好拍档,而且AA所有产品都有这种个性,非常一致,分别只是价钱和声音素质,故此亦挑选了AA器材放在家中。

 

 

比以前更出色

POWER lll一开声,美好回忆马上重新浮现,因为这还是传统AA声底。经过多张专辑验证之后,POWER lll对于各类音乐依然拥有强大调节力,应该说,它是如实回放、放大,所以没有癖性,自然就不会偏食。此外,以往AA器材于低音都有种权威感,强而有力、又十分浑厚,当然,并不是厚到化不开、力量强到打肿心口那种,只是雄浑又质量并重,会令人特别注意它的低音表现。尤其是旗舰型号,低音就特别强横,而且不会影响平衡度,三频仍是平均。来到POWER lll,这种低音还是存在,不过听起来比以前更加出色,与中、高音的比例更为一致。这款合并机不是一开声就令你「哇」出来的器材,但亦不需要长时间聆听才会感受到它的「好」。POWER lll令音乐变得吸引,这是来自活生感以及动态,前者重要来自细微动态起伏、细节数量和像真度,后者重要视乎大动态对比,而POWER lll就两样都做得出色,而且在小空间内,没有任何过载问题。又因为能量充沛、密度高(但并不浓郁),用家可以将一对扬声器拉得更阔,就算中间隔住一个大型组合柜,音场都不会出现问题,各个位置的音像仍然平均地清晰,对于环境限制比较大的发烧友来说,这项好处非常重要。除此以外,POWER lll和试听时配对的扬声器一样,平衡度非常理想,只需配上中性线材,各方各面都无需再作调整,播放不同专题,都能够敏锐地展示出当中特色,包括感情。因此,用家不妨玩大Toe In,进一步减少居室反射声影响。

 

 

快而不急

POWER lll的速度和控制力实在优秀,但是听起来不会觉得特别快、特别狠、特别刺激,除非音乐本身是又快又激昂。因为这款合并机可以非常完整地交代各种信息,包括声音收结时的情况,一点也不觉得急,所以听起来很自然。音场是它强项之一,一般来说,爵士三重奏在混音时,会把左、右两件乐器安排在两只扬声器前面,故此在大部分系统,都容易觉得它们困在扬声器前面甚至里面,而且中央那件乐器会走得较后。POWER lll就神奇地把扬声器变得更加隐形,三件乐器一字排开,没有依附到扬声器表面,也没有凹陷。扬声器摆位又不过是正路的等边三角形、Toe In至指向聆听位置,没有甚么特别,就是POWER lll的表现特别好!

 

 

不会特别锐利

来到DAC部分,不少合并机的DAC,都会比起模拟输入来得硬朗、高音锐利一点、相对乾身、轮廓锐化,但POWER lll的DAC几乎没有这种情况,出色平衡被保留下来。当然,声音素质还是Luxman D-03X较为出色,不过作为合并机内的DAC,现在这种表现,二万元左右的数字讯源要小心了。至于耳扩部分,推动Sennheiser HD 820完全没有问题,声音比较饱满,细节量极多,动态倾向奔放、有力,完全没有勒住的感觉,但同时又不会觉得混乱,主次依然分明。音色和性格上,DAC与模拟输入比较接近,都是快慢得宜、可放可收,要力量可以随传随到,要细致时亦非常幼细,又不会觉得刻意美化。耳扩就相对外向、澎湃、活力十足,但之前提到的优点,都同样没有缺席,表现全面。

 


编辑:管理员1
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