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即使有敌手,恐怕也是凤毛麟角
2017年08月22日
0
.. .. .. .. ..

转载自:音响论坛

即使有敌手也是凤毛麟角

在音响器材中,很少看到前级频宽标示0-2,200kHz者,也很少看到后级频宽标示0-700kHz者,但是Audionet的旗舰前、后
级的频宽就是这样标示的。这代表什么?代表他们对放大线路技术掌握的信心,难怪敢以诺贝尔奖得主的姓来为扩大机
命名,而且自称Ultimate Linear扩大机。
文|刘汉盛

我第一次听到Audionet的Stern 前级、Heisenberg后级发声,是在今年四月的高雄音响展,第二次是在今年五月慕尼黑音响展,第三次就是在我家了。看着这三件直立式的箱体站在我家,心中的感觉是很微妙的。怎么说呢?要听到这套前、后级的声音可不容易呢!

好不容易听到了

去年慕尼黑音响展我看到的是静态展示,今年CES看到的也是静态展示。今年的高雄音响展第一次听到声音,虽然环境不熟悉,但是听起来相当好。而在慕尼黑音响展,空间也不熟悉,搭配的喇叭也不熟悉,听起来也只能说相当好而已。但是现在我所听到的,就不只是「相当好」而已,而是非常好!到底这套前、后级是怎么个好法?让我慢慢说吧!

Stern前级与Heisenberg后级是Audionet科学家系列的旗舰,造型也与他家其他产品不同,它们的造型是委请设计Sony、苹果计算机的德国工业设计师Hartmut Esslinger操刀的,难怪造型看起来那么大方,又与众不同。到底有何与众不同处稍后在说,现在我要从Audionet的历史说起。

Audionet创立于1994年,最早是老板Thomas Gesler买下德国Bochum一所大学的一个医学仪器DSP部门作为基础,把原本用在医学测试仪器上(血液含氧量、探测人体微弱脉动等)的技术去做音响产品,这种起点就远比一般音响厂家还高。为什么?因为医疗仪器必须要有非常低的讯噪,非常灵敏的反应、非常精确的要求。换句话说,必须把一切的干扰降到最低,才能符合医学测试仪器的要求。

Scientific Magic

当年我去采访Audionet时(170 期),曾经跟他们的工程师聊过,根据他们的说法,如果线路设计能够达到医学仪器的要求,要做扩大机、讯源根本就是小蛋糕一片。他们说以他们的技术而言,要做视讯产品也没问题,因为视讯只是要放大的频率更高而已。言下之意,音响器材反倒是最容易做的产品。跟这些工程师聊过之后,您就会发现, 在他们的想法中,根本就没有加料调味这件事,他们所设计的线路就是要把噪音降到最低、干扰排除最干净、各类失真也做到最低、动态范围最宽。当这些条件都做到之后,就能够很真实的把录音中的各种乐器、人声表现出来,这就是最美的原音,何须加料? 基于这样的逻辑思维,所以Audionet的座右铭就是:「Scientific Magic」。甚至,他家的官网上还打着「Audionet, The Reference Reference」,当然,这是指Stern前级与Heisenberg后级而言。

原本,Audionet工厂位于Bochum, 而老板Thomas Gessler住在柏林,最近几年,他们把工厂也搬迁到柏林,这样Gessler就不必二头跑了。搬到柏林之后,才推出新的科学家系列。从他们用这些著名的科学家为型号,您就知道Audionet对这些新产品的期许,这些产品以前就说过,包括Stern前级、Heisenberg后级、Planck CD唱盘、Watt 综合扩大机、外接电源Ampere。除了Stern、Heisenberg之外,其他器材的外观都维持原本Audionet的传统外观。

  

超线性扩大机

Audionet的现役前级除了Stern之外, 依次往下是Pre G2、Pre1 G3、PAM G2 (唱头放大器)。后级除了Heisenberg 之外,往下还有MAX、AMP、AMP1 G2。老实说,以前听Pre G2与MAX的搭配就已经觉得非常好了,这次听Stern与Heisenberg的组合,虽不能说是天壤之别,但一听就能分辨得出这是不同等级的产品,难怪Stern与Heisenberg的外观要特别委请大师来设计。

往下写之前, 我要先问您: 您知道Stern的频宽是多少吗?一般是20Hz-20kHz,也会有标示到200kHz 的,这些都不够看,Stern的频宽是0Hz 到2,200kHz(-3dB)。2,200kHz?没标错吗?没有!所以称为Ultimate Linear 前级,够厉害吧?Stern的外观有二种选择:直立式或平躺式。会有这样的设计,我猜是要跟直立式的Heisenberg 后级做搭配。面板上方有一个很大的液晶荧幕,上面显示各种讯息,而且字体很大,看起来很大器。显示屏底下有左右二个小圆钮,中央一个三角形,那是Menu、Options、Mute(三角形)、Input与Info。再来底下一个很大的圆钮,那是音量旋钮与进入选单时的选择钮。大圆钮底下是电源开关,按下去白光闪几下就稳定亮着,这就是正常模式。如果白光一直闪,或亮红光一直闪,就是保护线路启动,侦测到内部有问题,此时关机隔一阵子再试,如果还是一样闪红光,就要找经销商了。说明书有说明红光闪几下代表哪种问题出现,您要仔细算红光一个循环闪几下, 每个循环之间会有短暂停下不闪,好让用家确定红光是闪几次。

简单的设定

如果您想拿到机器后马上唱歌,其实只要把Input设定好就可以唱歌了。当您触摸显示屏底下的Input字样时,显示屏就会出现六个输入端,包括二个XLR 与4个RCA端。每个输入端都可以单独命名,例如我听的这部前级第三组输入就已经命名为Planck。当这六个输入端出现之后,您用大旋钮来选择要用哪个输入端,选定之后,按底下的Save来确定,接下退出选单时要按Home,这样就可以了。如果您选择第三组输入,此时显示屏就会显示Input 3,以及音量大小。对了,只要您在做选单设定时,音量就会自动Mute,此时是-80dB(最大声是+10dB)。

如果您想自己设定,按Munu进入选单,就可以看到一排Global Settings 选项,其实这些选项都跟您播放音乐无关。不过,如果您想用App来无线操控Stern,就要在Display项内把Wireless 打开,此时显示屏右上角就会出现无线传输标志,这样才能使用App来操控Stern。这份选单设计得不错,如果有比较重要的改变,会出现对话框, 要用家确定,例如如果您想Reset,对话框就会问

您确定要吗?您要选择Yes 或No。有关选单设定的详情,请用家自行参阅详细的说明书,在此略过,要把篇幅留给精彩的内部。不过有二样功能我要提醒您,选单中每个输入端不仅能够命名,还可独立调整输入大小,这样的好处是无论您使用什么讯源,音量听起来都一样大声,不会一个讯源一个音量。还有选单中有DC去除的功能, 您可以选择去除音乐讯号中的直流。

来到背板,由于Stern的体积很大, 所以背板那些端子不会挤在一起。与一般前级一样,分为输入区与输出区,XLR与RCA端子都具备,比较特别的是输出RCA端有一组标示Inverted Output,这是专门给桥接后级用的,使用时要搭配另外一组RCA端子使用,也就是一正一负二组RCA输出端子构成Bridge讯号。在背板底部有二个自家的Link、一个Ethernet、计算机端子、自家Link与一个WLAN天线端子。自家Link当然是连控自家产品电源之用,其他都只是升级韧体或维修之用。

专利箱体设计

如果您仔细看Stern的箱体,就会发现怎么交界处都有空隙,其实这就是Audionet的专利设计Floating Pane Design。这样的浮动隔板设计不仅让外界的震动不会影响到内部线路板与元件,避免产生麦克风效应,同时又让机体保持良好的通风,保持箱内恒定温度,请注意,恒定温度对好声是很重要的,事实上Stern的内部线路板也有特殊的通风设计,这种做法真罕见。再搭配顶盖那锯齿状透气孔设计,即使整天不关机,机箱也仅是温温而已。您知道吗?Stern的箱体底部不是用传统四支脚或角椎,而是二个三角形架子,这种做法我是第一次看到。

Stern箱体或机箱内部全部没有铁类导磁材料,避免电磁干扰。为了强化变压器的稳固,固定变压器的那些零件都采用不锈钢。为了彻底让左右二声道分离,从电源供应到放大线路都是左右声道分离的。而且所有的类比线路之间都用光耦合,避免相互干扰。输入与输出线路,还有音量控制线路都采用分砌式的Audionet OP Amp模块,而且线路中的电容采用昂贵的云母电容。您知道Audionet自己设计生产的分砌式OP Amp里面有多少零件吗?至少86个元件,频宽可达1GH,够厉害吧!或许您会问:为何不买市面上现成的Op Amp呢?那还用说吗?当然是找不到符合自身需要者。

再来说到Stern的音量控制系统,它用的是开关IC加上电阻的R2R阵列式系统,也是目前最好的传统音量控制系统(Accuphase的AAVA音量控制系统并非传统方式)。不仅如此,这个音量控制系统的混合光学感知与磁力接触来控制的,转动的那个大旋钮则采用双球轴承,手感很棒。总之从大旋钮到内部实际改变音量的线路都无处不精。

内部设计精华

Stern内部线路当然也是直接交连,讯号路径上没有电容,而且采用讯号路径最短设计。由于Stern是平衡架构,每声道各有正相位与反相位线路各一套,这一套线路就用一个变压器来供电,左右声道就用了二个电源变压器,这也是豪华作法。除了二个电源变压器之外,另外还有四个50VA小变压器做独立供电,可说设想周到。电源滤波电容容量176,000uF,这对前级而言已经是太超过了,而且用的是低阻抗丝绝缘体电容器。所有操控与显示功能都用另外独立的电源供应,而且以微处理器来监控。此外还有Bypass功能,可以跟家庭电影院操控合璧,如果家里有二套系统,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另外,Audionet Link可以与自家器材连动,如果您整套用他家器材,这项连动在开关电源上就比较方便了。RCA端子是用Furutech,镀铑,而且保险丝也是铑保险丝,总之豪华到底就是了。

保护线路显示

不像Stern前级可以选择直立式或平躺式,Heisenberg只有直立式一种。外观看起来跟Stern一样,顶上有锯齿状透气孔,不过面板上只有一个电源按键,这个按键只要按下去,周围的白光就会闪,闪的时间比前级还久,等到白光不闪稳住,那就是开机成功了。假若开机或使用途中出现红光闪动,那就是内部保护线路启动,此时您要注意数红光闪每个循环闪几次,所谓「循环」就是每一次闪动的周期与周期之间会有短暂的不闪,从不闪开始计算红光闪几次,再对照说明书的说明,就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如果您想要自己排除,也可以先把电源线拔掉,静置半个钟头之后再开机,如果还是闪红光,那就要打电话叫经销商了。

来到背板,只有一组Furutech喇叭线端子,XLR与RCA输入端子各一。而在底下则有一进一出的Audionet Link,以及XLR/Line切换,如果您用的是RCA输入端,就要切在Line处;如果使用XLR,当然要切在XLR处。此外旁边还有Never/20 Min.切换。Never是永远都开着机器,不要自动关机。而20分就是当音乐讯号消失20分钟之后自动关机。请注意,由于Heisenberg的输出功率很大,所以如果您想要更换喇叭线或讯号线,请一定要先关电源,这样才不会不小心损及Heisenberg或喇叭。

超频宽大输出

您知道Heisenberg的频宽是多少?0-700kHz(-3dB),虽然没有前级那么夸张,但也够厉害了。Heisenberg是单声道后级,从一开始,到底说明书的规格上要写输出多少瓦一直是他们的困扰。怎么会这样呢?因为如果实说, 可能输出功率会太大,或许环保规定或其他检验上会有麻烦,所以他们考虑宁可写低些,最后呈现在说明书上的就是每声道输出530瓦(8欧姆负载), 1050瓦(4欧姆负载)、2,100瓦(2欧姆负载)。您知道Heisenberg一声道多重吗?70公斤,搬起来还真吃力。

由于是直立式,所以想当然尔最重的巨大电源变压器一定是压舱底的, 这样安排才合理。如果您能够打开侧板,就会看到最底下果然是二个巨大的1,200VA电源变压器,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声道而已。而在变压器的上一层就是很多滤波电容,总电容量达200,000uF。再往上一层则是放大线路板,包括输入级、驱动级、功率级都在那里,也因为这样,所以Heisenberg背板上的输入端子、喇叭线端子都在上方,这样才能做到讯号路径最短。所有的功率晶体都锁在黑色铝板上,铝板的热就从顶端的锯齿孔洞逸出,这样的设计是合理的,因为热气是往上升的,加上机箱四周都有空隙,把冷空气吸进来,难怪那么大的输出功率,但是在机箱外面却看不到散热片,这样的工业设计真是高明啊!

Heisenberg的箱体跟Stern完全一样,全是无感磁材料做成,机箱也同样使用他家专利Floating Pane Design, 散热抗震能力非常好,我就不多说了。同样的,大电源变压器的固定零件通通采用不锈钢。所有的类比线路都采用光耦合,这也和前级一样。放大线路采用Audionet ULA(Ultra Linear Amplifier),这种线路就是从最早医疗测试仪器所演变过来的。线路板也有通风设计,让温度稳定,有助好声。

超线性后级

线路也是直接交连,没有电容器在音乐讯号路径上,没有继电器(一般扩大机用来保护喇叭),讯号输出端用镀金铜条与喇叭端子连接,再大的输出也不怕。

机内变压器用了好几个,其中二组分离的电源是供给元件控制与侦测,还有监看主电源是否维持在Zero Crossing 的状态中。另外四组电源供应是给正相位与反相位线路(别忘了Heisenberg也是平衡架构),而且输入、驱动与输出级供电是分开的。其中二个50VA小环形变压器是负责输入级、驱动级,而另外二个1,200VA大变压器则负责功率输出级。与前级一样,Heisenberg用微处理器来控制保护线路,电源供应也是独立的。当然,那些Furutech的端子也是镀铑的。

聆听这套Audionet扩大机的场地在我家开放式大空间,搭配的讯源当然是自家的Planck,剩下的就只是喇叭的选择了。这次喇叭我用了二对, 一对是AER Momentum,另一对则是DynamiKKs! Monitor 10.15。一开始我是用DynamiKKs!,这样的搭配一听就上瘾,为什么?因为乐器、人声的形体大小太真实了。或许我这样说并不正确, 因为如果管弦乐的乐器形体大小也是真实的,那么喇叭所发出的音乐规模感哪是我的聆听空间能够装得下的?我应该说:听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这类编制较小的音乐时,乐器与人声的形体大小真的太真实了,听起来真的会舍不得关机。不过,当我开始听大型管弦乐时,就发现不妙了,此时管弦乐的层次无法分得很清楚,而且中低频显得太厚了,太浓了,这样的情况让我再度又尝到器材搭配的「教训」。

二套喇叭合体

我的意思是,如果只拿DynamiKKs! 听大型管弦乐以外的音乐,真的太棒了。但是,如果要听大型管弦乐,那就非AER Momentum不可,管弦乐的层次感很好,弦乐群的轻微振颤也很清楚, 音乐规模感大,而且音场宽深,尤其小提琴的表现委婉又美丽,中低频也不会太厚重。老实说,除了听室内乐那种让人上瘾的形体真实感不如之外,整体音乐平衡性的表现是胜过DynamiKKs!。其实,我会买DynamiKKs! Monitor 10.15,主要就是为了听某些音乐特别过瘾而买的,并不是着重在它的整体平衡性,这也难怪二套喇叭搭配Stern、Heisenberg时会有这样的差异。

头痛时间到了, 到底我要用Dynamikks! Monitor 10.15?还是以AER Momentum做定稿来写这套前后级?最后,迫于不能冤屈Stern与Heisenberg, 我决定还是混合二对喇叭的表现作为定稿,这样对这套前后级也比较公平。

到底Stern、Heisenberg是怎么让我「一听入魂」呢?这样说好了,当我在听菁英艺术三重奏那三张CD(「印象福尔摩沙」、「薪传」、「心系福尔摩沙」)时,这套前后级听起来就像一个魁梧的大汉,而一般扩大机与之相比, 听起来就像「小汉」的。这个魁梧大汉是英俊的,匀称的,肌肉结实的。我这样说您能够想象这套前后级的迷人声音吗?小提琴形体特别大吗?没有,不过小提琴拉出来的线条是饱满的。大提琴的形体特别大吗?也不是,是很强壮, 而且并不是声音晕开来那种模糊的强壮,而是很凝聚的强壮,尤其那弓弦摩擦拉出来的声音简直就像我站在大提琴旁边,而且发出密度很高的声音。

非常真实

您知道吗?当我听萧泰然那张「心系福尔摩沙」时大提琴太美了,那种形体感,声音线条的饱满非常真实,听起来就象是形体那么大的乐器所发出。还有,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钢琴,那是真的演奏用钢琴所发出来的能量、形体、泛音,尤其音粒的扎实与重量感就像真的。当演奏者弹出一颗颗音粒时,那浑圆有重量有实体又带着一点黏滞感的声音真的让人感动。听Tacet那张莫札特的「弦乐五重奏」(KV516、KV174)时,Stern、Heisenberg所发出的那五把琴不仅好像可以「破空」,而且还带着黏滞感。我所谓的破空就是弦乐线条很浮凸,好像可以把空气划破活生生传过来,也就是我跟弦乐之间好像没有任何物质般那么直接。其实,这些形容都只是告诉您一件事:非常真实。

音樂被解放了

形体像真的、室内乐的音乐规模感像真的,弦乐带着黏滞感、直接无隐,这一切都是非常真实的写照。不过,Stern、Heisenberg不仅只有非常真实,在它们联手之下,音乐也被解放了,变得很宽松。这种宽松更进一步让我们在听「罐头音乐」时产生音乐厅的那种真实现场感。当我听曾宇谦那张「Reverie」时,小提琴也完全被解放了,不会紧绷,钢琴也是,用力弹时也都不会有紧绷的感觉。老实说,此时曾宇谦所用的那把名琴优美音质音色才完全呈现出来。

再听Philips那张德弗札克的弦乐四重奏、钢琴五重奏(柏林爱乐团员八重奏与Stephen Kovacevich)时,我又忍不住要在心里大呼真棒啊!一般音响系统听起弦乐四重奏或五重奏时,可能会觉得声音线条太细,很紧绷,而且那几把琴的声音无法「合体」,也就是说虽然线条很清晰,但是少了一味:优美的和声。这使得整个弦乐四重奏或五重奏听起来瘦瘦的,干干的,只有骨头,没有肉体,紧绷得会让人皱眉头。但是Stern、Heisenberg唱起这张弦乐五重奏却是有骨头也有肉体,又很宽松。骨头就是丝丝缕缕的清晰解析,肉体就是这五把弦乐器所发出的优美和声,而宽松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也不知道,只知道有些器材搭配能够显出宽松,但有些不能,真正的原因还在摸索中。除了弦乐之外,这二张一套的CD还有钢琴,此处的钢琴颗粒圆润又有重量感,木头味适当,钢琴的低音键听起来宽松,好像低音弦很轻松的往下发出泛音一般(实际上的泛音是基音的往上倍数),搭配着弦乐器,听起来真是享受啊!

Stern、Heisenberg的第一个特色是非常的真,又饱满,又结实。而宽松是第二特色,钢琴低音键的宽松太棒了。那么第三个特色呢?沉稳扎实是第三特色。当我听周善祥弹的李斯特(Sony)时,那钢琴的声音太有权威感了,不过我也必须坦承,这张录音用DynamiKKs!听起来「太超过」些,也就是有点威猛过头,反而是用AER Momentum听起来比较恰当,形体、力度、都比较没有压力。

不过,您也不要以为沉稳扎实就是粗犷沉重的代名词,Stern、Heisenberg的沉稳扎实中还能清楚表达出演奏者的触键灵巧力度变化。当我听Sony那张Khatia Buniatishvili的「Motherland」时,她施加在琴键上的灵巧多变力度很清楚的呈现,那种轻盈温柔的气氛加上沉稳扎实的钢琴颗粒,营造出很动人的音响效果。音响效果是会感动人的,不知道您有没有这样的经验?那不是浮面的敲敲打打音效,而是演奏者演奏时所营造出来的音响效果,其实那也是作曲家作曲时脑海中的音响效果。Stern、Heisenberg就象是桥梁,连接起作曲家、演奏家与我之间的神经传导,让我们的心弦引起共鸣。

音质真美

再来我要说Stern、Heisenberg的第四个特色,那就是音质。Stern的音质又厚又纯,就好像在喝顶级的热巧克力。在此我要简单说明一下顶级热巧克力与一般热巧克力有什么差异?一般喝的热巧克力其实就是市面上现成的一包包冲泡式可可粉,里面糖分、其他成分很多,真正的巧克力成分并不高,如果没有喝过更好的,也都会觉得好喝。不过,如果您曾经喝过以真正的黑巧克力去现做调配出来的顶级热巧克力,就会发现二者实在是天差地别,前者喝过之后留下的是满嘴糖分,而顶级热巧克力喝下肚之后,

不仅满口巧克力芬芳,而且胃里会有又纯又厚的满足感。

Stern、Heisenberg的第五個特色是聲音密度高,重量感足。這種特色在前述幾張室內樂中,表現得很突出,每一種樂器聽起來都不是輕飄飄的,而是有重量有實體的感覺,這種感覺很自然地就會投射唱片那張舒伯特「Ges a n g e D e sHarfners,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in DMajor Op.137」(ANC 141),內中的小提琴與豎琴本來是纖細的樂器,但是透過Stern、Heisenberg的再生,聽起來樂器的密度就很高,而且帶著實體的重量感,尤其是豎琴不會是輕飄飄的聲音,而是一顆顆的音粒。此外,小提琴因為密度高,更顯內斂。

密度高,重量感足

而听萧士塔高维契的「Jazz Suite」(Decca)时,内中的铜管与其他乐器也都表现出这种特质,尤其是铜管乐器与钢琴特别有实体感,好像可以感受到铜管乐器的管壁厚度。就算是木管也是活脱脱的出现管子的实体感与重量感。当我听普罗高菲夫的「罗密欧与茱丽叶」(马捷尔指挥克里夫兰那张)时,如果管弦乐的重量可以秤得出来,我敢说Stern、Heisenberg所发出的重量一定高过其他扩大机,尤其到了低频带着很棒的弹性出现时,地板是会隐隐震动的。这段音乐我用其他扩大机听时,地板就不会隐隐震动,由此可见这套前后级在低频量感与催逼能力上很合大型管弦乐的胃口。这也难怪,每声道输出530瓦的后级,推起灵敏度高达九十几dB的喇叭,肯定就像6,000CC的大引擎装在1,000公斤的车体上,其加速能力是惊人的。

敌手凤毛麟角

Audionet这套科学家系列的Stern前级、Heisenberg后级真的不是凡物,它们比起以前我听过的Pre G2搭配MAX后级好很多,虽然我无法把「好多少」量化,但至少可以告诉您,上述的那五项特点样样都比Pre G2+MAX还好。或许您把Stern、Heisenberg的外观大小跟Pre G2、MAX相比,大概就可以估量出好多少了。至于拿Stern、Heisenberg与其他厂牌相比如何?我可以这么说PreG2与MAX的组合已经可以打遍天下,不过还是有敌手。而Stern、Heisenberg呢?即使有敌手,恐怕也是凤毛麟角。

 

 

 

 

编辑:管理员1
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