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薩爾茲堡音樂節現場 布魯克納第九號交響曲
2017年02月20日
0
.. .. .. .. ..

历史上,擅长创作交响曲的作曲家很多,但没有一个人像布鲁克纳这般,能把纯粹音乐的交响曲,写出如此的神圣性。第九号交响曲尤其如此,这是布鲁克纳生涯最后一部作品,甚至在乐曲还没完成之下,布鲁克纳就撒手人寰,因此,这首交响曲仅有三个乐章,第四乐章付之阙如。我们总是对作曲家最后的作品感到兴趣,因为,这些最后的天鹅之歌,到底集合了作曲家一生的丰富,粹练而成。

 

贝多芬的第九号交响曲在他去世前三年完成并首演,但在首演当时,贝多芬耳朵已经全聋,即便观众在演奏完毕后起立鼓掌,全场欢声雷动,乐圣依旧无动于衷,因为他对于自己这首曲子能有什么样的瑰丽音响,以及待给人们多大的感动,他,听不见,只能想象。这故事也成了爱乐者间口耳相传的佳话。舒伯特的第九号交响曲,不同于他别的交响曲作品,架构宏伟,长度也更长,在当时代的交响曲中,确实「伟大」,这曲子融合了他充满歌唱性的作曲风格,随手一拾便是优美的木管和弦乐。但在此曲之后,舒伯特就无力再创作如此宏大巨作。至于马勒的第九号交响曲,虽然旋律绝美,但总摆脱不了一股阴影和忧郁,处处充满对于死亡和告别的暗示,马勒也在完成此曲创作的隔年便即离世,连作品首演都没能亲见。

 

第九号,真的是这些伟大作曲家难以跨过的界线吗?除了上述作曲家如此,德弗札克、佛汉威廉士等也都是,甚至连二十世纪的作曲家也有人中招,许尼特克也是第九号交响曲没写完就魂归西天了。有人因此提出了「Curse of the ninth」的说法,这样的说法更让增添了当时许多作曲家心中的恐惧。葛拉祖诺夫还为此停笔创作,在他完成了第九号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之后,就不再写下去了,不知是否是这缘故,他之后又多活了26年。是诅咒?是迷信?是巧合?

 

不过,再讨论下去,我们就变成「U-Mystery」了。诅咒的话题就此打住。话说回来,这些第九号交响曲,也真都是每位作曲家的伟大作品。这些「第九号们」,个个都是作曲家的大规模创作,也是他们作曲技巧最成熟的阶段作品,还均是人生最成熟的年岁的反照,因此蕴藏了更深切的乐思,更多的体悟。也因如此,品味这些「第九号」,总更能发人深省。布鲁克纳的第九号交响曲,亦是如此,乐曲严谨而致密,连结性极高,主题之间环环相扣,构成主题的旋律则层层堆栈,交织起丰富而多层次的音乐建筑。

 

乐曲多的是层叠复杂的和声,这对于乐团的合奏能力是一大考验,如果合奏能力不够好,这块状的音响就不够有说服力。乐曲也多有管乐的合奏,尤其是铜管,诸如小号或长号,声音都极具穿透力,就连在乐团合奏时,一旦「突搥」,听众也容易察觉。要把那辉煌灿烂的音色表现出来,用功使力不能少,不过,又要维持正确吹奏,即便转调也要准确,还要打完近一小时的全场,对乐手而言,无疑是挑战体力、耐力和技术的考题。对乐团来讲,奏好此曲不容易,对指挥而言,又何尝容易?难就难在怎么把这层叠交织的音乐奏的有细节、有层次、有色彩,能够展现音乐纯粹的美,还能带领听众进入一个神秘的彼岸,引发一个宇宙般的恢弘想象。

 

这个Signum的版本,是2014年在萨尔兹堡音乐节的现场录音,乐团是爱乐管弦乐团(Philharmonia Orchestra),指挥则是杜南伊(Christoph von Dohnányi)。爱乐管弦乐团创立于1945年,是当时EMI的名唱片制作人李格(Walter Legge)一手打造,为的就是成立一个水平优秀,能够为EMI录制高质量音乐唱片的乐团。唉,也只有那个大战结束,一片歌舞升平的社会气氛下,唱片业得以快速成长,这样的大环境,推动了爱乐管弦乐团的成立。第一任的指挥是毕勤爵士,但乐团成立后不久,毕勤就指挥爱乐管弦乐团进行一场公开演出,因此,这个乐团也就此走出了录音室,成为一个音乐会乐团。

 

后来,乐团由当时正值青壮的卡拉扬接手,唱片迷一定收了不少1950年代卡拉扬与爱乐管弦合作的录音,对于刚成立的爱乐管弦乐团来讲,卡拉扬的到来,对于乐团演奏水平的提升有莫大的助益。卡拉扬在爱乐管弦乐团的成就,让他的声势水涨船高,使的乐团不得不另找贤才,屏雀中选的是克伦裴勒。克伦裴勒的指挥风格迥异于卡拉扬,更凝重厚实的音色,更恢弘壮阔的格局,让爱乐管弦乐团再次提升。但是让人意外的,在1964年时,李格突然宣布因为财务问题,他必须解散乐团。但团员们坚持留下,决定不再倚靠任何团体或资助,成为一个自发性的独立乐团,自此,乐团改名为新爱乐管弦乐团,以别于以往。直到1977年,才又更名回爱乐管弦乐团。此时,乐团指挥是慕提,后来又由辛诺波里接任。

 

1997年之后,爱乐管弦乐团的指挥换成了杜南伊。杜南伊生于1929年,祖父Ernst von Dohnányi也是老一辈的著名指挥,杜南伊便曾受教于祖父。他后来被萧提相中,在法兰克福歌剧院担任助理指挥,也开启了他的指挥生涯。不到三十岁,就出任吕贝克歌剧院的总监,之后接连被好几个乐团请去担任首席指挥,甚至身兼数职,萧提离开法兰克福歌剧院时,就指定由杜南伊接任。从那时候起,杜南伊就开始受邀在萨尔兹堡音乐节当中担任指挥。

 

杜南伊最让人称道的辉煌时代,就是在1982年起,一连廿年,在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担任音乐总监的日子。这个时期,他在Decca留下了许多精彩的录音,乐迷一定熟悉。同样的,他在接掌克利夫兰的时期,也身兼其他乐团的指挥,我无法一一细数,他站过太多美国与欧洲重要乐团的指挥台。但,其中与这份录音有关的,就是他从1997年起,开始担任爱乐管弦乐团的首席指挥,一连11年,卸任时,他已79岁高龄。杜南伊即便年事已高,依旧活动力十足,积极提携后进不说,仍旧参与公开演出,这份2014年的萨尔兹堡音乐节现场录音,就是他在85岁时指挥爱乐管弦乐团的记录。

 

Signum与爱乐管弦乐团合作多年,当中有许多录音演奏都十分精彩的佳作,听过几张,录音效果均不俗,我尤要夸一下这布鲁克纳第九。这张CD采用24bit数位录音,透明而且平衡,动态表现出色,细节与微动态充满画面性,这样的优质录音,很能彰显布鲁克纳音乐的特质,让人欣赏到布鲁克纳第九号交响曲的美。若非事前已知指挥是杜南伊,否则乍听之下,真难辨认。很多指挥在迟暮之年演出,往往会用较慢的速度,即便没有像杰利毕达克那般缓慢悠远,却多有此倾向;克伦裴勒晚年在爱乐管弦留下的厚重庄严的录音,就与他早年指挥风格不同;对比卡拉扬1980年代在柏林爱乐的录音,以及1960年代甚至50年代的录音,亦是差之甚远。人总是会变,但杜南伊却让我觉得他更精进了,不但对乐曲解读的更精细入微,而且并没有变得慢拖迟步,依旧神采奕奕。

 

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因为多以块状音响呈现,因此,如果细节表现不够,音响层次不够清晰,音色表现不够灿烂丰富,乐曲就容易显为单调,第九号当然也是如此。我这一说,一面讲的是音响,一面更讲的是乐团演奏。这是份出色的演出,而且或许因为是现场音乐会,演出时感情更丰沛,起伏动荡之间,杜南伊以难以置信的流畅手法,从容带过,既能显万钧势力,又有似水柔情。乐章转换间也没有窒碍突兀与生硬感。当知,一般交响曲会把诙谐曲放在第三乐章,布鲁克纳第九号却是在第二乐章便出现诙谐曲,第三乐章又立刻转入庄严的慢版,而且悠远漫长。杜南伊的指挥实在从心所欲,在转调和主题移换之际,充满说服力。

 

无论您有几张布鲁克纳第九号,这张,也请纳入收藏。

 

编辑:管理员1
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