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讨论话题:承材对器材声音的影响 [复制链接]

1#
市面上有无数的各种结构、各种材质的机架、脚钉、垫板在兜售,都说施加以后会对器材有着革命性的帮助
俺还是有些不懂啊
俺只觉得承材对音源和喇叭肯定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对后面的器材
比如功放、前级、DAC等等设备,真会有很大的影响吗?
大家给给意见吧
分享 转发
TOP
2#

杭州仔 在 2003-4-10 13:00:29 发表的内容
同一品牌的器材架,用不同品牌的油漆,及在不同的时间上漆,都对声音影响极大。一手与二手,声音也严重不同。还有——————————————

有没那么严重?还有--------什么?
TOP
3#

eric 在 2003-4-10 12:31:46 发表的内容
器材架对器材声音的影响非常大,更神奇的是,器材架的螺丝没有上紧的话,对器材声音也有影响。


對呀, 沒錯, 器材架的螺丝有没有上紧對聲音都有影響, 這個是真的,
正如喇叭腳架的螺丝一樣.
TOP
4#

leslie 在 2003-4-10 13:04:52 发表的内容
今天和明天,一分钟前和一分钟后都不同哦,所以......

您简直是在拿小弟开心啊!哈哈
TOP
5#

TOP
6#

奋驴 在 2003-4-10 13:46:33 发表的内容
leslie 在 2003-4-10 13:04:52 发表的内容
今天和明天,一分钟前和一分钟后都不同哦,所以......

您简直是在拿小弟开心啊!哈哈

哈哈,放置处要够平,够硬,或者你可以垫木或钢,或布来调声,但首先做好基本的。
看http://www.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13138&ntypeid=10,转
常我们听音响,除了听到软体讯源放大的声音外,也会听到室内家俱。音响架的声音,这话怎么说。声音是能量的一种,扩大机以电能将音讯放大,经传送到线圈转变为磁能。然后吸引喇叭振膜,再推动空气,空气将此能量送到耳朵。使我们感觉到声音的存在,在传送的过程中,声能是向四处散射的。除了耳朵外也传到四周的物体上,物体受了能量之后。一部份会转化为动能并随之振动起来,这种振动又会推动空气产生具该物体特有音色的声音,声像就在这相互交织下传送再传送,影响再影响。形成了该环境自有的景像,我们称之为声底。         

    相信大家有的经验,家里的每个房间声底都未尽相同。而各房间亦会随著摆设以及家俱的多寡又会有不一样。那想一想同样的器材在不同的房间会一样吗,这样的差别有时的影响甚至超过器材本身。空间的问题之前谈过,现在专门来谈谈音响"架"的问题。                         

    一般的音响,我们会用承拖架来置放,即使是放在地上。地上也是承托的一种,当承托架受声波影响。自然会振动,而这个动能会传导到音响器材上。经由放大,再次的从喇叭跑了出来。我们从音响放在不同垫材上,就会发出不同声音的现象可察觉,另外声能同样会打到器材的壳子。壳子振动的"声音"传到线路上,放大后照样出来。我们听音响其实连架子,壳子都听了进去。这些"声音"到底影响"原音"有多少,那就看摆设及处理的方式了。我们希望的是影响愈少愈好,亦或是朝我们期望的方面去发展。若是不重视它,影响超过器材表现的情形是很容易发生的。                          

    各位不妨做做试验,将器材上(CD、扩大机、扬声器均可)放些重物,如书籍(最好多几本)或是枕头棉被看看。听听声音会变成什么样子。另外也注意一下,书本或是棉被的声音有没有跑进去。当实听时,没有人会把棉被放在器材上。这个实验只是给大家一个概念,声音的形成不仅只是器材。我们也可以自己来"制造"声音,至于"制造"好坏,须靠判断力的培养及不断的实验。当然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必要,等 到有一天"技术"成熟了,配合器材的选择,终能拥抱自己想要的声音。     

    曾经我们看到市面上声音还不错的器材,打开来看线路,用料有时并没有什过人之处。而壳子却做的相当考究,扎实,我们多方实验,证实好声音与壳子有相当的关联。足见某些的音响制造商有注意到此点,我们选购器材时不妨用手敲敲看。外壳的声音,多少与该器材的声底有相当的关系,而在选购音响架的同时也,应以对器材相同重视程度来面对。
选择了一套配搭好的音响组合,并非就此万事大吉,因为还有许多变数会影响聆听效果,所以,往往有下列情况,明明在试音室听的时候很满意,一搬回家中就完全不一样,越听越觉得烦,这究竟是何原因呢?第一大原因,是你的听音环境没有搞好,而音响店的试音室是经过调整搞好了的;第二,你买回的器材未必是完全和音响店试播的相同,不过你以为那些是小问题,无关大局而忽略了而已,例如线材,你应注意音响店使用的信号线和喇叭线,也许那一对线比你整套器材还要贵;第三,音响店有可能使用的脚架,垫机的钉。你家中用的是什么脚架,CD机,前、后级有没有用校声的钉垫起来呢?以自己的经验,我认为用不同的物质作垫都会有不同的声音,会影响整套机的平衡度和通透度,用不同脚架承放音箱则影响更大,结实、厚重的脚架会给你干净结实的低频和开扬的音场,你可切勿轻忽。

    音响的恶声很大程度是由于不平衡造成的,以一套合格的器材来说,在生产时是按技术指标做出来的,用仪器又测试过,但一接上扬声器后,放到一个现实的家居环境,而不是一个已消除了驻波的音响实验室,问题就会出现,任何最高明的音响工程师他在设计一套音响时都不可能考虑到千差万别的聆听环境、空间。之所以音响好玩,就因为要校好声是颇具挑战性的。君不见《恼人的63Hz》,我也到那位花了几十万大元的朋友家里去听过,我觉得他的环境确实没有发挥出这套高价器材应有的水准,谁都不敢去怀疑这套参考级的器材。我还有位朋友,买一部3万多元的名牌合并机,放在新装修好的房子里开声,惨,简直是惨不忍听,比套装机还差,那些装修材料完全不适合于听音室,天花、石膏、空空洞洞,低频要站到凳子上才听到,一切都乱了套,要听到好声,除非把漂亮的装修打掉。现时的房屋设计和装修设计都没有把音响效果考虑在内,有些人认为,木板会有靓声,于是全部用木来装修,但因为变数太多,出来的效果也仅仅是碰运气而已!摆在我们前面前的问题就成了色与熊掌,不可兼得,要漂亮;又伯不好声,弄坏了声场……照我的看法,音响房的装修以尽量简朴为奸,适当的美化地板、天花,尤其是天花,松泡泡的材料,影响是极坏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或借到昌业公司的测试器材,去找到那"恼人的63Hz,也许是100Hz,那么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自已有一点小经验。

    我利用《雨果发烧碟(一)》,最后的频响测试来校声,无独有偶,我可以从听感上感到63H2也是特别强,那里有一个峰,而100Hz左右却有一个谷,因为我的Quad 34前级有音调可调,于是我试调高音电位器,提升一格,又试将低音音调电位器衰减一格,这样再放出来的测试后果就显得比原来均衡,再按低通滤波1,中频的声音就更平顺。用《蔡琴老歌》第1首的人声去试听,不作音调调整时,蔡琴的声音偏而利,作了以上调整后才变厚而略有沙声。同样,听小提琴也可以听出明显的变化,不作调整时,小提琴声音光辉而尖利、干涩,但在音调上作了调校之后,提琴声音柔顺而不干涩,有木味而又有光泽,请注意是"光泽"而并非 "光辉","泽"者是润泽,"辉"则会眩目而刺耳也。也试过换不同的讯号线,从CD机到前级,前级至后级,每换一条都给你不同的声音,你应有一个标准,以人声或乐器作准,尽可能选用最为平衡的线材。我的体会是,不一定贵的就好,前后级之间的线材,以屏蔽较少则声音显得自然,少了束缚的感觉,各位不妨一试。

    大局定下来之后,可以在CD机、前级或后级的机底用钉或其他物件垫起,一般用三粒,用金属钉会改善分析力,用木钉则会变得柔顺不同材料会结你不同的声音,我曾经听过香港发烧友的高手"教父高介绍,用花梨或酸枝做成酒杯型后缕空中间,放置时先放两侧基本能平衡,然后再放置前而一颗,这样放声音会显得"松"而不紧亦则声音发出时不会有阻碍 ,自然而流畅,但放钉不一定好,要试听比较,最好找人帮耳,有时放了比不放还糟校声之道,最关键是平衡,高、中、低频如三杯水,那一杯多了,另一杯就会少,平衡!各种乐器尽 现,不平衡就会出现"抢"位,某一乐器突出,而另-乐器则消失了。当然,校声不可能超越整套器材原来的素质,只是尽可能发挥其潜质,不过依我看来大多数的发烧友都未能尽其器材所能,动颗换机、换贵线而缺乏耐心去调校,末玩尽其器材。

    当然,一套器材如果玩得七七八八了,再升级则是另一回事了。中低价器材可以玩到平衡,但要玩到音色,要贵气,要密度,恐怕就要用钱去买了。
音响器材怕振动,振动会影响音质,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对音响器材产生影响的振动源有驱动电动机、变压器磁感应、扬声器重放声波等。为了避免振动对器材重放声音的影响,除器材本身采取的避震、吸震措施外, 各种避震器材也就应运而生, 而且种类繁多,但大体上有硬质角锥脚钉和软性吸震垫两大类(图1-10), 都能进一步消除振动对音响器材的影响。各种不同形状、不同材料制作的避震器材通过传导、隔离及吸收音响器材本身、承载体(地面或台面)及声波中某些频率的振动,从而消除振动对声音产生的影响。

  在自然界中,每种物体都有其固有的共振频率,每种材料由于自身密度的不同,它们的固有共振频率也不相同,对各振动频率的传导性能也就不同。所以对避震器材而言,选用制作材料的物理特性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制作避震器材的材料大致可分五种:

  ①高弹性系数低阻尼材料,如铝合金、不锈钢及陶瓷等,这种材料的峰形尖锐,在40Hz附近振动传递能力随频率变化而有大幅度变化, 在高频时传递能力较软性材料为高;

  ②中弹性系数中阻尼材料, 如木材等,振动传递能力介于金属和橡胶之间;

  ③低弹性系数高阻尼材料, 如橡胶等,在200Hz附近振动的传递能力随频率而起伏不定;

  ④超低弹性系数材料, 如海绵等,振动的传递能力随频率增高而稳定下降,对频率的变化影响不大,但对高频振动不易传递;

  ⑤复合材料,如不锈钢和橡胶等,对振动的传递能力兼有两者之长。

  脚钉、脚架等都是利用适当的介质和几何形状,将音响器材外壳与承载体的接触面减少到最小,造就一个声学高阻抗区,使产生隔离作用,或者说是将音响系统的振动"机械接地"。硬质角锥脚钉除可将器材本身的振动导出, 还能把器材与外界的振动阻隔,使音响器材内部及外部振动对音质的影响得以减小。一个有效的避震脚钉必须在传导振动的同时,将振动的机械能转换成热能散发掉。不同材料制作的角锥脚钉都有其固定的谐振频率, 各具优缺点,这在使用时是应加考虑的。

  吸震垫用以吸收器材的振动,因材料不同可分发泡垫、橡胶垫、塑料垫、绒毛垫等,为取得好的吸震效果,应选择能吸收造成主要干扰频率段的吸震垫, 同时要对可闻频率以下的超低频(10Hz以下)予以吸收,以改善声音的清晰度。吸震垫特别适于LP电唱盘、激光唱机使用,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如激光唱机下放置吸震垫后,重播音质会有明显提高, 低音更紧 、声像聚焦更好,人声更清晰。不同材料制作的吸震垫对振动传导的频率及传导速率均不同,这是选用的关键。如以厚重的石料作底, 再在其上放以软质吸震胶垫, 就能有更好效果。

  角锥和吸震垫组合使用,可兼收两者之长, 硬质的角锥使振动得到有效传导,当振动传导至吸震垫时, 由于高阻尼夹层材料分子间相互碰撞而将振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振动的能量便不会积聚在锥体附近,而且利用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对不同频率有不同阻尼特性,使这种组合能具有一个较宽频带的吸收和阻尼,从而收到更佳效果。

  关于角锥脚钉的使用,根据多方经验,因为材料上每一点的振动幅度都不一样,角锥放置在音响器材底部的位置前后移动时, 得到的效果就不一样。通常角锥脚钉使用三枚, 以三角形放置,由实验方法取得最佳位, 角锥脚钉的效果以激光唱机、音箱最明显。

  在角锥脚钉尚未商品化时,音响爱好者常使用倒扣的高脚玻璃酒杯或鼓形大象棋子等置于器材之下, 作为避震之用,也可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音响器材避震通常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是使用质地坚实的木柜或金属柜放置器材作承架, 另一种是利用脚钉、吸震垫或其它东西,将器材与承架,以及承架与地面作隔离。但音响器材的声音特点是设计者所赋予,所以并不是每种器材都能适合使用各种避震器材,应视实际情况而定采用何种避震方法。

  音响设备是为重播音乐服务,调校等附件只是使效果有所改变,但不可能改变本质,要适可而止,不能本末倒置。
TOP
7#

器材架对器材声音的影响非常大,更神奇的是,器材架的螺丝没有上紧的话,对器材声音也有影响。
TOP
8#

同一品牌的器材架,用不同品牌的油漆,及在不同的时间上漆,都对声音影响极大。一手与二手,声音也严重不同。还有——————————————
TOP
9#

今天和明天,一分钟前和一分钟后都不同哦,所以......
TOP
10#

放音乐时,你的耳朵在共振,屋里的东西都在共振!
TOP
11#

hongkong 在 2003-4-10 13:58:41 发表的内容
eric 在 2003-4-10 12:31:46 发表的内容
器材架对器材声音的影响非常大,更神奇的是,器材架的螺丝没有上紧的话,对器材声音也有影响。


對呀, 沒錯, 器材架的螺丝有没有上紧對聲音都有影響, 這個是真的,
正如喇叭腳架的螺丝一樣.



还要用带扭力表的扳手,否则不平衡,更严重影响音质。
TOP
12#

奋驴 在 2003-4-10 9:48:13 发表的内容
市面上有无数的各种结构、各种材质的机架、脚钉、垫板在兜售,都说施加以后会对器材有着革命性的帮助
俺还是有些不懂啊
俺只觉得承材对音源和喇叭肯定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对后面的器材
比如功放、前级、DAC等等设备,真会有很大的影响吗?
大家给给意见吧

嘿嘿,你错过了一个令你口噔目呆的经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