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林·戴维斯——诠释柏辽兹专家! [复制链接]

1#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122321364159707.jpg[/upload]
柏辽兹(Hector Berlioz 1803-1869) 法国著名作曲家,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音乐最伟大的代表者1803年12月11日生于法国南部小城科特·圣安德列,今年逢柏辽兹诞辰200周年,纪念、缅怀他!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122321374270843.jpg[/upload]
科林·戴维斯(Colin Davis)1927年9月25日生于苏格兰萨里州韦布里奇。

戴维斯从50年代后期开始,以柏辽兹音乐最优秀、最重要的倡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国际乐坛。成为世界范围内柏辽兹热潮的领头人。他努力挖掘柏辽兹各种几乎要被遗忘的作品,并加以推介给大众。戴维斯的演出是敏感、纤细、辉煌与炽热的混合物。那些蕴藏在作品中的热烈情感总在他小心的控制之中。从而展示了柏辽兹音乐中古典主义的本质和狂热的浪漫。这些都是尊称戴维斯为“柏辽兹专家”的依据。

极爱戴维斯诠释柏辽兹作品,收集和聆听这些作品是我生活中的乐趣。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122321442518921.jpg[/upload]
我的戴维斯诠释柏辽兹作品LP。
分享 转发
TOP
2#

要特别留意唱片的质材。记得赵毅敏曾经说起过:在80年代左右,某种制造黑胶唱片片基的成份(据说取自鲨鱼或鲸鱼),因环保原因在欧洲被被禁止使用,至今只有日本仍在使用。
反观港台的流行唱片,香港压片者音质多稍逊于台湾,片基的不同可能是原因之一?
TOP
3#

fever 在 2003-12-28 2:05:30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你對數碼錄音 LP  的見解非常正確, DECCA  與 EMI  的 DIGITAL 表現絕對落後於 PHILIPS 很多,但在 ANALOGUE 方面,PHILIPS 則遠遠落後於 EMI 和 DECCA  這兩大品牌了。我們只需要拿 NEVILL  MARRINER 和聖馬田室樂團分別在 DECCA  和 PHILIPS 錄音的 LP 一比較便立分高下了。


他在PHILLIP的录音确实不如在EMI和DECCA(ARGO)的,但在模拟声后期,几大厂牌都开始使用聚丙烯作片基,用这种片基的LP声音确实比较差。
TOP
4#

dr kuang 在 2003-12-28 22:49:05 发表的内容
fever 在 2003-12-28 2:05:30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你對數碼錄音 LP  的見解非常正確, DECCA  與 EMI  的 DIGITAL 表現絕對落後於 PHILIPS 很多,但在 ANALOGUE 方面,PHILIPS 則遠遠落後於 EMI 和 DECCA  這兩大品牌了。我們只需要拿 NEVILL  MARRINER 和聖馬田室樂團分別在 DECCA  和 PHILIPS 錄音的 LP 一比較便立分高下了。


他在PHILLIP的录音确实不如在EMI和DECCA(ARGO)的,但在模拟声后期,几大厂牌都开始使用聚丙烯作片基,用这种片基的LP声音确实比较差。


其實所有名牌在 ANALOGUE 後期都一起走下坡。
TOP
5#

李源 在 2003-12-24 22:48:54 发表的内容
czj 在 2003-12-24 9:30:54 发表的内容
大佬,那是德莫克拉克的名画啊!为自由而战。

如果有PLMM为自由来买CD就好了!!!


如果这样,就不用卖CD,大饱眼福就可过世了:>
TOP
6#

李源,勤力点想办法,我在精神上支持你。
TOP
7#

小克 在 2003-12-25 20:33:57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3-12-24 22:43:15 发表的内容
其实PHILLIP的录音也非常好,尤其在阿姆斯特丹的录音,音色非常温暖,只不过TAS榜主HP不太欣赏它家的录音风格而已。
在模拟录音年代,PHILLIP公司自60年代早期立体声时代一直到70年代末,其录音风格和水平一直非常稳定。最难能可贵的是,到了80年代,在各大公司纷纷转用数码录音的早期阶段,EMI,DECCA,DG的数码录音效果都不太理想,而PHILLIP公司的录音仍保持了一贯的水准,发烧友熟悉的《金雀》,《中美洲弥撒》,莫洛娃的一系列录音就是这时期的优秀代表。这些唱片在如今的二手LP市场上也备受欢迎,反观其它几大唱片公司这时期留下的录音佳作就很罕见了。
PHILLIP公司还有一样绝活,就是它的现场录音水准,可能是得益于阿姆斯特丹和拜鲁译特优良的声学环境,它家的现场录音效果无疑是几大唱片公司中的绞绞者。


在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海丁克留有大量优秀录音。

还有伯恩斯坦的马勒!
TOP
8#

lld2x1515 在 2003-12-27 21:10:26 发表的内容
还有伯恩斯坦的马勒!

:)
TOP
9#

dr kuang 在 2003-12-24 22:43:15 发表的内容
fever 在 2003-12-24 14:07:42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3-12-24 13:03:26 发表的内容
戴维斯的伯辽兹绝对是古典音乐唱片中的经典收藏。而且这些唱片全部在世界三大音乐厅之一的阿姆斯特丹录音,效果非常好。


如果是 EMI  或 DECCA  錄音則更完美了。


其实PHILLIP的录音也非常好,尤其在阿姆斯特丹的录音,音色非常温暖,只不过TAS榜主HP不太欣赏它家的录音风格而已。
在模拟录音年代,PHILLIP公司自60年代早期立体声时代一直到70年代末,其录音风格和水平一直非常稳定。最难能可贵的是,到了80年代,在各大公司纷纷转用数码录音的早期阶段,EMI,DECCA,DG的数码录音效果都不太理想,而PHILLIP公司的录音仍保持了一贯的水准,发烧友熟悉的《金雀》,《中美洲弥撒》,莫洛娃的一系列录音就是这时期的优秀代表。这些唱片在如今的二手LP市场上也备受欢迎,反观其它几大唱片公司这时期留下的录音佳作就很罕见了。
PHILLIP公司还有一样绝活,就是它的现场录音水准,可能是得益于阿姆斯特丹和拜鲁译特优良的声学环境,它家的现场录音效果无疑是几大唱片公司中的绞绞者。


DR. KUANG,你對數碼錄音 LP  的見解非常正確, DECCA  與 EMI  的 DIGITAL 表現絕對落後於 PHILIPS 很多,但在 ANALOGUE 方面,PHILIPS 則遠遠落後於 EMI 和 DECCA  這兩大品牌了。我們只需要拿 NEVILL  MARRINER 和聖馬田室樂團分別在 DECCA  和 PHILIPS 錄音的 LP 一比較便立分高下了。
TOP
10#

“戴维斯诠释的柏辽兹无疑是最有见地的”,善!经典!现在市面上有PHILIPS的五十周年纪念版本的CD出现,原来老的LP同一录音,德国制造,企鹅三星,65元,音乐爱好者可以买回来听听看。另外郑明勋和巴士底乐团的版本应该更好一些,用企鹅的话来讲:这个演绎把作曲家的几近神经质的灵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TOP
11#

小克 在 2003-12-24 17:02:30 发表的内容
阿龙 在 2003-12-24 9:09:53 发表的内容
那个女的为什么光着上半身冲锋?是刚从床上爬起来吗?
还是要分散敌方的注意力?

阿龙兄,怎能这样解释呢?
显然是为了让重心更低,以便走的更稳,跑的更快。冒失,冒失了。



都错!当然是为了使大家都紧跟着她!画名是<<为了我们的子孙跟






































敌人拼了!冲啊>>
最后编辑还是lichen
TOP
12#

今日买我的第一张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由明希(Charles Munch)指挥巴黎管弦乐团演奏的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现在还没有听!
  由日本东芝EMI出版(HS-2088)
  唱片编号:TOCE3036  (HS-2088)  
  价钱:66元
有谁听过这个版本,说一说!感激!
还有觉的陈佐湟指挥的中交如何呢?
TOP
13#

dr kuang 在 2003-12-24 22:43:15 发表的内容
其实PHILLIP的录音也非常好,尤其在阿姆斯特丹的录音,音色非常温暖,只不过TAS榜主HP不太欣赏它家的录音风格而已。
在模拟录音年代,PHILLIP公司自60年代早期立体声时代一直到70年代末,其录音风格和水平一直非常稳定。最难能可贵的是,到了80年代,在各大公司纷纷转用数码录音的早期阶段,EMI,DECCA,DG的数码录音效果都不太理想,而PHILLIP公司的录音仍保持了一贯的水准,发烧友熟悉的《金雀》,《中美洲弥撒》,莫洛娃的一系列录音就是这时期的优秀代表。这些唱片在如今的二手LP市场上也备受欢迎,反观其它几大唱片公司这时期留下的录音佳作就很罕见了。
PHILLIP公司还有一样绝活,就是它的现场录音水准,可能是得益于阿姆斯特丹和拜鲁译特优良的声学环境,它家的现场录音效果无疑是几大唱片公司中的绞绞者。


在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海丁克留有大量优秀录音。
TOP
14#

fever 在 2003-12-24 14:07:42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3-12-24 13:03:26 发表的内容
戴维斯的伯辽兹绝对是古典音乐唱片中的经典收藏。而且这些唱片全部在世界三大音乐厅之一的阿姆斯特丹录音,效果非常好。


如果是 EMI  或 DECCA  錄音則更完美了。


其实PHILLIP的录音也非常好,尤其在阿姆斯特丹的录音,音色非常温暖,只不过TAS榜主HP不太欣赏它家的录音风格而已。
在模拟录音年代,PHILLIP公司自60年代早期立体声时代一直到70年代末,其录音风格和水平一直非常稳定。最难能可贵的是,到了80年代,在各大公司纷纷转用数码录音的早期阶段,EMI,DECCA,DG的数码录音效果都不太理想,而PHILLIP公司的录音仍保持了一贯的水准,发烧友熟悉的《金雀》,《中美洲弥撒》,莫洛娃的一系列录音就是这时期的优秀代表。这些唱片在如今的二手LP市场上也备受欢迎,反观其它几大唱片公司这时期留下的录音佳作就很罕见了。
PHILLIP公司还有一样绝活,就是它的现场录音水准,可能是得益于阿姆斯特丹和拜鲁译特优良的声学环境,它家的现场录音效果无疑是几大唱片公司中的绞绞者。
TOP
15#

李源 在 2003-12-24 2:27:50 发表的内容
你这小子,这么多好东西,拿给我帮你卖掉算了

还是四哥有建设性。
TOP
16#

dr kuang 在 2003-12-24 13:03:26 发表的内容
戴维斯的伯辽兹绝对是古典音乐唱片中的经典收藏。而且这些唱片全部在世界三大音乐厅之一的阿姆斯特丹录音,效果非常好。


如果是 EMI  或 DECCA  錄音則更完美了。
TOP
17#

阿龙 在 2003-12-24 9:09:53 发表的内容
那个女的为什么光着上半身冲锋?是刚从床上爬起来吗?
还是要分散敌方的注意力?

阿龙兄,怎能这样解释呢?
显然是为了让重心更低,以便走的更稳,跑的更快。冒失,冒失了。
TOP
18#

czj 在 2003-12-24 9:30:54 发表的内容
大佬,那是德莫克拉克的名画啊!为自由而战。

如果有PLMM为自由来买CD就好了!!!
TOP
19#

李源 在 2003-12-24 2:27:50 发表的内容
你这小子,这么多好东西,拿给我帮你卖掉算了

哪得先把我给卖掉。
TOP
20#

是的,收集她们是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因为LP毕竟不是主流的商品,往往为收集一整套唱片费煞苦心,当得到的时候则整日玩味,兴奋异常。
对于单个版本究竟哪个更出色,很难定论,但总体而言戴维斯诠释的柏辽兹无疑是最有见地的。



辛苦你了,柏辽兹专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