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哲学、美学】永远的布列松:用审美赋予世界意义 [复制链接]

221#

从上面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知道。
珂宜的父母培养珂宜学习音乐、学习小提琴,只是为了从中发现美。
“最初让她学艺术只是作为生活上的点缀,让她知道什么是美。只有当一个人会欣赏美的时候,他的生活才是富足的。”
说得多好啊!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22#

陈逸飞:西方技巧与中国精神

以下内容转载编写自网络

(1946年4月14日—2005年4月10日),出生于浙江镇海,中国现代画家、导演、视觉艺术家 ,其主要油画作品有《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故乡的回忆》《浔阳遗韵》等 ;雕塑作品《东方少女》等;导演作品有《海上旧梦―陈逸飞个人随想录》《人约黄昏》《逃往上海》《上海方舟》《理发师》等。

陈逸飞于1960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预科;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任职于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1971年,创作油画作品《坐着微笑的老年男人》《坐着抽烟的男人》,与魏景山合作油画作品《开路先锋》;1974年,创作油画作品《写于长夜—鲁迅》;1979年,创作油画作品《踱步》 ;1980年—1984年,就读于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毕业后获得艺术硕士学位;1984年,创作油画作品《故乡的回忆》 ;1993年,涉足影坛,执导完成了自传性质的艺术影片《海上旧梦―陈逸飞个人随想录》;1996年—1997年,“陈逸飞回顾展”分别在上海博物馆和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同年,在英国伦敦玛勃洛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1998年,在法国举办个人画展;1999年,执导完成电影艺术片《逃往上海》和电视纪实片《上海方舟》,12月,在纽约举办“跨世纪”个人画展;2000年3月,雕塑作品《东方少女》参加了在巴黎举办的现代雕塑回顾展。

2005年4月1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59岁 ;2023年5月,入选国家文物局“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

陈逸飞是个艺术上的多面手。

陈逸飞的素描是对契斯恰科夫体系的升华,融入了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风格;他的油画造型准确严谨、构图均衡稳重、色彩饱满和谐、笔触奔放潇洒、技巧娴熟丰富;他的服饰设计以黑白灰为主调,简约而大气;他的电影精致唯美,就像是一幅幅他的油画,故事在画中演绎,情感在诗中抒发;他的时尚杂志记录了他的“大美术”“大视觉”理念。

“陈逸飞是一位在绘画、时装、影视、模特、网络、杂志、家居、环艺等诸多艺术领域都有着卓越成就和杰出贡献的大艺术家。他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提出的“大美术”和“大视觉”的理念,曾对中国的艺术事业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引领着中国时尚、艺术和文化业的发展。”

陈逸飞赴纽约深造后的经历使其对西方文化及其油画技巧观念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艺术技巧得到巩固。对西方的油画技巧进行钻研,同时也探寻自己的文化观念,融合个人的美学追求和生活经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陈逸飞油画作品的特点,在于画面上弥漫着宁静和平和,在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无论是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还是生动传神的女子肖像,无不体现画家的一种追求:“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作品中国的精神”。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23#

1985年美国巨商哈默来华,将陈逸飞的油画《周庄·双桥》作为礼品赠送给国家领导人邓 小 平。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24#

陈逸飞早期的绘画: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25#

陈逸飞作品: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26#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27#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28#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29#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30#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31#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32#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33#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34#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35#

永远的布列松:用审美赋予世界意义

文 | 阮义忠

我在一九八四年于台湾的《雄狮美术》发表过一篇有关布列松的研究文章,开宗明义地点出:

“布列松是摄影史上的一道门,不管你喜不喜欢他,只要想走这条路,就会打他的门楣下经过。当然,你有能力的话,也可以撑竿跳从门上跨过。”

事隔四分之一世纪,我的看法依旧没变。摄影身为工业革命后的一项新的表现工具,见证了人类社会在急速迈向科技文明的同时,匆促地丢失传统,错乱认同。

摄影最有力的特质,就是可以随时捕捉正在消失、一去不回的时光。它可以是一种批判工具,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对美好事物所作出的肯定。布列松观察平凡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微琐事件,捕捉他们在歌咏生命时绽放自己。

换句话说,在任何不起眼的事物当中,布列松都可以品味出生命的珍贵。他凝视着稍纵即逝的瞬间,拼命用全部的专业训练、审美素养与个人情调,把大家看不见的那最微妙的时空交叉关系停格。

他这么说过:

“天下之事莫不各有其决定性的瞬间。对我来说,相机就是素描簿,一种直觉和自发的工具,套句术语——它主宰着怀疑和决定同时并生的瞬间。为了‘赋予世界意义’,摄影者必须感觉自己与镜头内所看到的事物息息相关。”

从来没有人像布列松那样,将摄影的地位提高到等同于其他的艺术表现。他的照片不仅是视觉表达,并且教导着我们,摄影是一种看的艺术、看的哲学以及看的伦理。在他之后的无数摄影家,透过相机传达了对世界的关怀,也扩展及丰富了自己的生命。

布列松从不裁切照片。许多人对这样的严格自律不以为然,觉得为了使照片效果更好,裁切一下又何妨?其实,他并不是不裁切影像,而是在取景时已于观景窗上做好了切割。更确切地说,在按下快门之前,他已经裁切好了一张完美的构图。换句话说,他的照片是不能事后更动的,要不就是经典,要不就是失败。

我很能体会并赞同这种属于创作者的极度自律。有些人认为,艺术家应该拥有无限大的空间,有权利挑战极限,一切人、事、物都可依自己的想象摆弄。但这是在表现对象,还是在证明自己?

艺术绝对不该沉溺于自恋,而是应当找出自己与对象在生活中的共鸣。布列松的作品就是如此。他永远认真去体会眼前景象的生命内涵,并找出其最厚的深度。

有时,他甚至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无尽的象征,拍出梦般的情景。他的摄影作品最迷人之处,当然是那“决定的一瞬间”;但是,其中的魅力又在于让人好奇,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接下来又会变成怎么样。这种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联想,构成他的作品特质,也使他的照片特别耐看。

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奥黛丽·赫本与亨利·方达主演的经典老片《战争与和平》,为该片所传达的人性光辉激动不已。我在初中就看过托尔斯泰的这部原作了,四十年后,他那永恒的人道精神有如当头棒喝,提醒我,这一路走来,在得到美好的生活、成功的事业之后,是不是也失去了什么?少年**纯真、无染的理想与志向是否依旧跟随着我?

当天晚上,我把托尔斯泰传又找了出来,虽然年纪大了、眼力差了,还是勉力把这位伟人的一生又温习了一遍。人生在世,于任何阶段都应该有一个榜样。每个人因缘不同,效法的对象当然也不同,可是最终目的却应该是相同的——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好”的定义是什么?做对自己有益的事叫自私,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才叫好。托尔斯泰是人类的典范,布列松也是;只要愿意留心,在历史上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人物。

在计算机无孔不入的渗透下,二十一世纪已注定会使人类更加迷失在虚拟的价值体系中。自从手机也有照相功能后,年轻一代最感兴趣的摄影对象就是自己,整天眼盯着计算机屏幕,耳听着MP3,给予先人养分的真实世界离他们越来越远,或许连定义也不一样了。

信息越来越多,生活体验越来越少,心灵自然也越来越空洞。布列松从拿相机的第一天开始,直到闭上眼都始终是个“模拟”的人。他用自己的身、心、灵与周遭环境以及整个世界相应合,鲜活的生命体验一回回地激荡出火花,一帧帧地化为传世之作。

在布列松的年代,一张摄影作品就是一刻摄影者与被摄者的生命交流,那是摄影的黄金**,也是人性光辉闪耀的**。这样的**,对今后的世界应该永远有启示作用。

历史随着时间的流逝离我们越来越远,与现代人之间的迷障也越来越厚。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我们抱着挖掘宝藏那样的心情,主动找出并呈现珍贵的传统价值,并细细体会,这些价值在纷扰不安的现今,必能带来安定与导航的作用。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36#

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是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更是现代新闻摄影的创立人。
他使摄影真正成为兼具思想深度和历史厚度的艺术。他将对人类社会的理解,对人类集体命运的认知,置于镜头之下。
让摄影成为一种超越文字的力量,兼具历史档案价值。
他的作品被称为影像版的“20世纪史”,“布列松”三字更成了一种摄影风格的代名词。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37#

布列松“决定性瞬间”的摄影美学

作为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布列松是“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他被誉为 "现代新闻摄影之父"。他一生从事摄影半个多世纪,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拍摄了大量精彩照片,被誉为 “当代世界摄影十杰之一”、“人类喜剧的报道者”。

“决定性瞬间”,是布列松1952年在他的摄影集中提出的摄影美学观念,特指通过抓拍手段,在极短暂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

"经过加工或导演的照片我没有兴趣 ……相机是素描本,直觉与自发性反应的工具,是我对疑问与决定同时发生的瞬间驾驭。为了赋予影像意义,摄影者必须感觉到自己有涉入取景器中获取事物……摄影者需凭借极为精简的方法才能达到表现上的单纯……必须永远秉持对被摄者与对自己的最大尊重!"

这种抓拍的摄影思想,同时也被与布列松同**的德国摄影家爱瑞克·萨洛蒙博士、英国摄影家比尔·布兰特、匈牙利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等摄影名家所推崇,并成为新闻摄影最有效的手段。

布列松认为,世界凡事都有其决定性瞬间,他决定以决定性瞬间的摄影风格捕捉平凡人生的瞬间,用极短的时间抓住事物的表象和内涵,并使其成为永恒。(网摘)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38#

布列松的作品: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39#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40#

布列松拍的哲学家加缪: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