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78479480481482483484485» / 48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9621#

回复 9617# 聆听之乐 的帖子

聆听之乐先生好!
我认为音乐和器材的关系,如同鱼和水一样;器材调校的越好;水则清、水域广,音乐就像水中的植物和鱼;长的好!
游得从容!拙见。。
TOP
9622#

回复 9621# 蛋黄 的帖子

说得好。多谈几句。刘氏的音响二十要,是小白入门的指南针,是JS销售时的沟通术语。是发烧音响的表现物质基础。烧龄增加后,对声音认识有了了解与标准后,逐渐转入对音乐的探索与钻研。此时就会对系统的要求有所提高。更关注系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内容的诠释。两者应相容。只是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烧友大都是因对声音有要求才走上发烧之路,那本书就是敲门砖。。。。。
TOP
9623#

回复 9622# 聆听之乐 的帖子

聆听之乐先生好!
讲的好;刘氏的音响二十要就是敲门砖而已。。。。
TOP
9624#

感谢先生曾经对脚钉的肯定,时至今日方明了,真是后知后觉!
“德恒之声”矿铸声学产品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02039.aspx
http://shop103755252.taobao.com/
敬请来电:13801685490 (微信同号)
QQ: 1427364331
TOP
9625#

回复 9622# 聆听之乐 的帖子

TOP
9626#

谢谢蛋黄兄推荐,已经买碟学习了。
TOP
9627#

回复 9626# 海盗6 的帖子

海6先生不谢。这里可以继续关注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99267-237.aspx
TOP
9628#

我钟爱古典,听了20多年,到去年才开始注意在器物上投入,新入论坛开始拜读此贴,虽是末学新进,确实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TOP
9629#

“爱耳日”同好们、乐友们应记着6060;声音不可大于60分贝,听音时间连续不得超过60分钟!
TOP
9630#

回复 9628# woodsound 的帖子

您好!欢迎进来一起学习交流。我也是此贴的受益者。这应感谢聆听之乐先生、670707先生!
TOP
9631#

聆听之乐先生好!


1952年3月5日,交响诗《彼德和狼》的作曲普罗科菲耶夫在莫斯科附近逝世,享年61岁。他创作了7部协奏曲、7部交响曲、9部奏鸣曲。尽管受到政府的迫害,直到逝世他一直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

普罗科菲耶夫13岁时就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20多岁时他创作了著名的《古典交响曲》。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他乘船前往美国为芝加哥歌剧演出公司谱写了《三只柑桔的爱情》。1934年他返回俄国。1940年创作了优美动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1945年又创作了《第五交响曲》,这些都被指责是资产阶级情调。(lsjt.net)
TOP
9632#

公元1967年3月6日
匈牙利音乐家科达伊逝世
在20世纪的匈牙利音乐史上,屹立着两个光辉的形象:一个是巴尔托克·贝拉,另一个便是科达伊·若尔坦。

科达伊,这位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学家和音乐教育家,在人民中享有极高的声望。

科达伊1882年12月16日出生于匈牙利凯其凯梅特城,父亲是铁路职员。科达伊从小在家庭中受到欧洲古典音乐作品的熏陶,农村环境又培养了他对民歌的浓厚兴趣。他在中学时就学过钢琴、提琴、大提琴和作曲,经过在布达佩斯大学语言文学系和音乐学院学习后,他更显露了非凡的音乐才华。从25岁开始他在音乐学院任教,教授作曲和音乐理论。他曾任匈牙利音乐学会主席,1963年当选为国际民间音乐理事会会长,1964年又任国际音乐教育协会名誉会长,直至1967年3月6日逝世。

科达伊的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括作曲、论著、教材等。他曾3次荣获科苏特国家奖金,并获优秀艺术家称号。

作为作曲家,科达伊以匈牙利民歌为基础,学习和借鉴了巴赫、

帕莱斯特里那和德彪西音乐艺术中的有益营养,创造了精湛的匈牙利现代民族音乐。匈牙利古典诗歌中不少名篇经柯达伊配曲后获得了新的生命。

科达伊以浓厚的兴趣搜集、整理和研究民间音乐。他对匈牙利民歌的起源、亲缘关系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科达伊还把音乐教育的普及提到发展匈牙利文化的高度来加以重视。他认为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是培养一批优秀的作曲家和演奏家,而且必须在人民群众中普及音乐教育。因此,他积极倡导和参与改革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工作,在人民群众中开展广泛的歌咏活动,使音乐变成广大人民的财富。
TOP
9633#

顶一下蛋黄先生。。。
TOP
9634#

回复 9633# 山河 的帖子

谢谢山河先生。
TOP
9635#

聆听之乐先生好!
公元1869年3月8日

德国作曲家柏辽兹逝世


柏辽兹,1803年12月11日生。自幼受其父教育自学音乐。12岁即为当地室内乐写曲,且受乐师指点,能奏长笛和吉他。后拜师作曲教授,学习作曲。1830年写成第一部作品《幻想交响曲》。1823年起撰写音乐评论,极力推崇韦柏、贝多芬、格鲁克的作品。他认为音乐必须首先富于戏剧性表现力。此主张成为他毕生信念。

柏辽兹作品丰富:如单人剧《起死回生》(1932年首演成功)、(历史上的今天.com)交响曲《哈罗德意大利》(1834年首演成功)、合唱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1839)、《安魂曲》(1837)、《葬礼与凯旋交响曲》(1840)、合唱剧《浮士德的沉沦》(1846)、歌剧《特罗伊人》(1855-1858)、喜歌剧《贝特丽丝和培尼狄克》(1860-1862)、序曲《李尔王》(1831)等。(LSJT.NET)

柏辽兹晚年孤寂多病,亲人多亡,虽在国外享有极高威望,在国内却备受敌视。
TOP
9636#

聆听之乐先生好!
贝多芬 - F大调第1弦乐四重奏 Op.18-1
《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1 in F Major Op.18-1  ,是Op.18 全部六首作品中第二完成的,也是六首中唯一一首经过改写的,大约完稿于1799年6月前。贝多芬在1800年进行修改,加入了伴奏部的自由独奏处理,加强了大提琴表现的个性化。作品题献给罗布科维茨(Lobkowitz, 1772-1816)侯爵。全曲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精神抖擞的快板,F大调,3/4拍,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似乎是突然跳出,最初两小节是紧密配合全曲的基本动机。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的宁静的第二主题以C大调出现。发展部专致于第一主题发展,再现部中.则第二主题也以F大调再现,整个乐章一直围绕基本动机而有机地展开。

第二乐章,亲切而热情的慢板,d小调,9/8拍。据说这个乐章作成后,贝多芬曾询问他的朋友阿曼达印象,阿曼达认为这是一对恋人离别的情景。贝多芬说,我想象的是罗密欧和朱丽叶合葬在一起的景象。

第三乐章,谐谑曲,甚快板,F大调,3/4拍,三部曲式。这一乐章脱离出第二乐章的幽静,多少有些灰暗的气氛,是一首色调明朗的谐谐谑。其中多精彩的装饰音,并屡屡演奏跳跃动机,与第二乐章纤细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第四乐章,快板,F大调,2/4拍,以主题开展代替第一主题的回旋奏鸣曲式。回旋主题一度又一度地出现,其间表现各种变化,在风格上有些类似于海顿。

这首弦乐四重奏,OP.18,是OP.18全部6首中第二完成的作品,也是6首中唯一一首经过改写的,大约完稿于1799年6月以前。贝多芬在1800年进行修改,改后加入了伴奏部的自由独奏处理,加强了大提琴表现的个性化。

OP.18呈献给罗布科维茨(LobkoWitz,1772—1816)侯爵,这首四重奏共4个乐章:1.灿烂的快板,F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似乎是突然跳出,最初两小节是紧密配合全曲的基本动机。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的宁静的第二主题以C大调出现。发展部专致于第一主题发展,再现部中.则第二主题也以F大调再现,整个乐章一直围绕基本动机而有机地展开。2.既亲切又热情的慢板,D小调,据说这个乐章作成后,贝多芬曾询问他的朋友阿曼达印象,阿曼达认为,是一对恋人离别的情景。贝多芬说,我想象是罗密欧和朱丽叶合葬在一起的景象。3.谐谑曲,很快的快板,三段体式,F大调,这一乐章脱离出第二乐章的幽静,多少有些灰暗的气氛,是一首色调明朗的谐谐谑。其中多精彩的装饰音,并屡屡演奏跳跃动机,与第二乐章纤细的静形成鲜明对比。4.快板,F大调,以主题开展代替第一主题的回旋奏鸣曲式。回旋主题一度又一度地出现,其间表现各种变化,风格受有些类似于海顿。
我已拿下林赛四重奏演奏的全套贝多芬弦乐四重奏,老板真厚道!
http://photo.163.com/674551951@q ... 35230&id=7512411790
最后编辑蛋黄 最后编辑于 2012-03-10 13:52:33
TOP
9637#

公元1842年3月9日
威尔第的著名歌剧《拿布果》于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演
《拿布果》是朱塞佩·威尔第第三部编写的歌剧,於1841年秋季完成作曲,被认为是奠定威尔第作曲家地位及名誉的一部作品。《拿布果》描述犹太人被巴比伦君王拿布果 (尼布甲尼撒二世)击败并逐出家园的事件。

1842年3月9日在米兰史卡拉歌剧院首演,取得成功。著名的合唱曲“飞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也称为“奴隶大合唱”,是这出歌剧最经典的片段。

威尔第 (1813-1901),19世纪意大利歌剧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作曲家。出身于小商之家,曾报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后师从拉维尼亚学习作曲和配器。创作以民族民间音乐为渊源,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歌剧以题材的社会性,现实性,人物和环境的质朴真实,音乐,戏剧的紧密结合,声乐歌唱的主导地位和变化丰富的动人旋律而著称。《茶花女》,《弄臣》,《阿依达》,《奥塞罗》等是其代表作,他把意大利歌剧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为世界歌剧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TOP
9638#

Ansermet 安塞美

能不能请蛋黄先生介绍一下Ernest.Ansermet 安塞美。前两天逛上海浙江路丽音广场,在普丽声Embla、丹拿C2的系统(功放牌子忘记了)下听了一曲Ernest.Ansermet 安塞美指挥的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当场被彻底震撼住了。。。声音像从树林里传来的,音乐就如神话一般,那么朴素、自然、简单
TOP
9639#

回复 9638# woodsound 的帖子

TOP
9640#

回复 9638# woodsound 的帖子

蛋黄老哥使用:B&w802+MBL9008+瑞宝,你说他的声音从哪里出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